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爨襄因功封于安邑,即今夏县爨村。因嫌爨字笔画繁多,简化为“全”;晋末爨氏迁云南,爨又简化为“劝”“寸”;唐代爨人赴长安献艺,后人又改“爨演”为“串演”;明初安邑爨村人迁京郊,立村曰“爨里安口”,为简化改称“川底下”。总之,随着河东爨氏(包括爨姓、爨人、爨村人)的迁徙,“爨”字先后有了“全”“劝”“寸”“串”“川”等各种简化的写法。  相似文献   

2.
两爨碑是研究爨文化的重要依据,但两碑文字异体繁杂,别体难辨,专家学者的考释多有出入。对这些出入的文字进行考证,可以使释文更接近于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更真实地再现爨氏统治南中时代的历史,这对今天研究爨文化无疑是一种推动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西爨西迁至永昌,加速了永昌地区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西爨发达的农牧业在西爨迁至永昌地区后对其产生了影响,令其农牧业一度发达起来。一定规模的人口迁移一般都会给接收迁移人口的地区带来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而唐天宝年间西爨西迁至永昌地区给其带来的主要是民族融合与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而经济和政治方面带来的影响则相较甚微。  相似文献   

4.
约公元3世纪中叶--7世纪中叶,爨氏族称霸于南中地区,但这段历史的史载极少.<爨龙颜碑>是研究这一时期的主要依据.就碑文中的爨氏族世系、南迁、兴起、龙颜生平事迹、东西二境与东西两爨的不同含义等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将进行新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爨文丛刻》最早指代的是《爨文丛刻甲编》,后来泛指《爨文丛刻甲编》和《增订〈爨文丛刻〉》两部书。《爨文丛刻》的主体是彝文经书,这些经书来源比较复杂,在其选择的过程中,反映出了《爨文丛刻甲编》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是求大、求多,看重语言学价值。到《增订〈爨文丛刻〉》,则体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追求更深更广的学术价值,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的巨著而大大提升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云南爨氏始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爨人是魏晋时期形成的包括今天的汉族、白族、彝族,以及历史上的羌、氐等多种民族在内一个特殊的部族。其形成的初始阶段的统治者为爨姓汉人,故称其为“爨人”。长期以来,关于这里爨姓的汉人始祖一直存在着争论不休。《新唐书·南蛮传》说“西爨自言本安邑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亦说“爨氏本安邑县人”;而《爨龙颜碑》以及《两爨世家》则认为“爨氏乃楚令尹子文之后”“食采于爨,迁运南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朱希祖先生《云南两爨氏族考》(见中山文化教育馆《民族学研究期刊》第三期)力主前说,而斥后说为“数典忘祖”。那么,…  相似文献   

7.
东晋《爨宝子碑》碑文用典颇多,文章一一指出其用典之处,并从先秦典籍中找出出处。从《爨宝子碑》中“相与铭诔”、“爰铭斯诔”表述引申开去,论证汉晋时代诔碑两种文体的合流。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尊碑抑帖”的思想为近代碑学的兴起、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集碑学大成之一的《爨龙颜碑》无疑成为众多碑学家和书法爱好顶礼膜拜的“圣物”。本将分析此碑的成因、艺术特色等,探索碑学的共性,为学书指明学碑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龙颜碑》的时代背景、氏身世及碑的思想倾向,进行了分析推论。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来,我在珠江源头、爨乡福地——曲靖市第二小学这块沃土上耕耘着、探索着。二小的历史变迁、风雨岁月,我与老师们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如今,二小已成长为一所云南省有口皆碑、颇具特色的爨文化小学。所渭爨义化,是指分布在曲靖陆良,  相似文献   

11.
文霞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14(2):26-29,43
秦汉"家人"有三种含义:一指同居或同宗的亲人,一指家丁和奴婢等附属成员,一指庶人。秦汉"家人"的复杂含义与家的规模变化及秦汉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关。秦汉社会去古未远,家丁奴婢等附属成员居住在家内,也属于家人。秦及西汉时期,析居现象普遍,核心家庭及二十等爵制的实行,普通庶民都有个人姓氏,可以建立家庭",家人"即居家之人,表示庶人之义。从东汉时期开始,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及联合大家庭的增多,"家人"范围进一步缩小,多用来指同居或同宗的亲人。  相似文献   

12.
郑诵先治学严谨,精通文史,通晓工诗词及骈、散文,后尤喜章草,其兼取汉碑和"二爨"笔意,苍劲雄浑,气魄宏大,潇洒飞动,呈自家风貌。成为一代优秀的书法大师。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生存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基诺族社会中存在许多同氏族恋人——“巴什”。为了种族的繁衍,基诺社会形成了“同氏族禁止成婚”的习惯法,由此导致许多巴什悲情。大量的巴什情歌反映的正是这种悲情。通过对巴什情歌的考察,可以看到,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面前,在情与“法”的较量中,在生存与死亡的张力之间,基诺族巴什们选择的是守望生命守望爱,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方式,凸显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葛天氏是"三皇"时期的古帝王,年代约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间,与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同时,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始祖。作为最早发现、使用葛的帝王,葛天氏发明了"葛天"草庐。葛天氏、葛天氏部族、葛国的地望在今河南宁陵。为使部族成员身强体健、延年益寿,葛天氏创作了"葛天氏之乐",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舞乐,反映了远古时期农业社会的特征。葛天文化的意蕴非常丰富,表现了原始先民深重的忧患意识、宗教意识以及天、地、人和谐,尤其是人与人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唐代以来各家对《管子·形势》篇“抱蜀”一词有六种训释,而释为“抱一”既有词义上的凭据,又切合《形势》篇文旨。“抱蜀”即《老子》所谓“抱一”。  相似文献   

16.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一个颇有声望的文化世家。不仅男性成员成绩卓著,女性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有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有诗词及戏曲作品流传。这同其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密切相关。他们具有“德才色”并举的进步的女性文学观,非常重视家族女性文学的刊刻和传播,在晚明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南阳豪族形成于西汉中后期,其明显特点是大地产化,当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南阳豪族"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南阳拥有大量的公田和可垦田,当地农业也非常发达,由于这几方面原因形成了南阳豪族的大地产化。  相似文献   

18.
吴兴武康沈氏是南朝最为活跃的南方土家族,而在刘宋一朝尤为突出。沈氏与刘宋政治发生联系始于沈林子兄弟。时值刘裕重构皇权政治,沈氏人物参预了刘宋建国这一重大活动,并与刘裕建立了特殊的君臣关系,由此而奠定其家族在南朝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