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班级场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领地.班级是由学生构成的独特的社会组织,教师以局外人的身份涉入班级组织.规训现象在班级场域中已然泛化,教育的本真诉求被掩盖.班级场域中的规训主要体现为偏控制性的规训.从对身体的摆布和监视、对言语的设置和控制、对精神的干预和规训三个维度揭示班级场域中存在的对学生的控制与规训现象,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继而进一步指出矫正性的理想教育构型.  相似文献   

2.
陈璐玭 《时代教育》2009,(7):213-214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和生存的政治技术--规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和规训与惩罚有关的政治、权力等方面的问题.而伴随着现代社会规范化教育的是一系列新的规训手段与惩罚手段.本文将结合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操练驯顺的肉体的方式及规训的手段两方面的理论来审视现代教育中的规训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直处于争议当中。而从古至今,教育惩罚从未真正离开过教育管理。教育惩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犯错的印象,从而避免再犯错误。高中班级管理中,管理对象正值青春期,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时期压力较大,对教育惩罚的应用也较多。而现在的一些教育惩罚存在诸如惩罚不当、惩罚不公、随意惩罚、不敢惩罚等问题。究其原因或与教育惩罚习惯、学生与家长默认以及相关法律无明确规定等有关。本文针对高中班级管理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低龄寄宿生的内涵和低龄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规训与惩罚的概念,并简要概括了规训与惩罚的手段,探讨了规训与惩罚的手段在低龄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运用,指出了规训和惩罚的消极意义,最后提出了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小学班级管理的误区曹玉珍小学班级管理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其一,以罚代管表现为学生犯了错或出现与教师要求不一致的行为时,教师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常以不正当的惩罚作为管理班级的“法宝”。且惩罚名目繁多,如体罚:轻者推推搡搡,长时间罚站,重者拳脚相加...  相似文献   

6.
徐巍 《教育学报》2012,8(6):73-77
福柯的规训理论与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技术学分别产生于不同的话语时空,然而当以福柯的理论视角凝视魏书生的教育实践时,却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吻合。注重"小事"、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这些在福柯的理论中被揭示和阐述的规训手段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技术中不仅得到充分的运用,甚至更为巧妙。然而,教育并非是用规训技术来生产"有用的肉体"的工厂,教育的理想在于受教育者生命的充分发展与解放,教育手段与其所指向的目的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建福 《学周刊C版》2019,(9):162-162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惩罚制度受到人们的质疑,人们片面地认为教育惩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人格与个性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普遍不提倡运用。其实不然,教育惩罚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将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一剂良药。本文从实际出发,就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合理运用教育惩罚制度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摒弃"惩罚",张扬"奖赏"不知是否受我国法治的影响,惩罚被班级管理者所看中,并且成了管理班级的过硬手段。迟到了,罚站10分钟;作业没完成,罚做数遍;……凡此种种,大抵是较为文明的轻罚,可能还有较之甚者的重罚。在高压式的惩  相似文献   

9.
李爽 《课外阅读》2011,(2):229-229
在班级管理中,惩罚手段的运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错误行为的耻辱感和内疚感,加强其改正错误的内部动机,提高教育效果。但惩罚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那么,在班级管理中使用惩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福柯通过对18世纪以来学校教育中的规训权力及规训技术的系谱学考察,揭示了学校中规训与惩罚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既规范人的行为,也规训人的精神。规训与惩罚教育在使学校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两种规训观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惩罚问题。肯定的规训观将规训当作正面的教育过程,否定的规训观将规训视为负面的教育现象。前者源于康德,认为规训是将"动物性"转化为"人性"的过程;后者源于福柯,认为规训是一种施加于肉体之上的微观权力技术。肯定的规训观视角下的惩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而否定的规训观则提醒惩罚权力可能会侵害学生的个人自由。结合这两种规训观以及福柯晚年的规训思想转向,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以明文形式规定惩罚权的内容和边界;在惩罚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教育性原则;建立具体透明的惩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基作《官箴》自律,为官清正,亲民爱民。他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直言敢谏,其气刚正。他抨击时政,性刚嫉恶,严惩贪吏,整肃纪纲。他受爵能让,成功不取,品格高尚。他律身以廉,清白一生,简朴薄葬,移风易俗。刘伯温为官之德,历来为百姓所称颂。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能。教育部于2019年底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就教育惩戒立法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对教育惩戒权的概念、原则、价值、实施规范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彰显了我国利用法律保障教师与学生合法权益的决心,为教师开展教育惩戒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在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和新要求。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找准为事业发展服务的定位,着力推进惩防体系的建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拓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反腐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本小于腐败收益、腐败现象的冲击、权力监督虚弱等原因造成了高校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监督机制,坚持党纪约束与制度约束相结合,严惩腐败分子以减少腐败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6.
损害赔偿是产品责任法的重要内容。产品责任损害赔偿除了具有补偿性之外是否还具有惩罚性则体现了人们对法律责任的主观判断。为了制裁侵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威慑潜在侵害人重复类似行为,我国产品责任法中应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对这一制度规定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校的“零容忍”惩罚政策述评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校开始实施“零容忍”惩罚政策,要求毫不容忍地惩罚涉及毒品和暴力问题的学校,以保障学校的安全。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越来越极端和草率。我们在探讨这一政策在美国学校实施的效果、公众的态度及引发的问题的同时,对学校教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项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四个方面构建和强化防控体系:一是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制观念;二是清除精神垃圾.净化社会环境;三是严惩引诱、强迫未成年人失足的教唆犯:四是构筑“三道防线”,加强管教。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学术道德状况。对全社会的道德风气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以风气倡学;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以制度促学;建立健全惩治学术道德失范的法纪法规,依法治学;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以德治学。  相似文献   

20.
国际有组织犯罪具有“混合”和“联合”的特征,其危害范围和程度远超出单个国家。中国-东盟刑事合作不仅是有力追击和抗制国际有组织犯罪的需要,也是促进双边合作和经贸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和东盟所建立的打击国际有组织犯罪的多边协商机制尚未涉及具体的议题,且缺乏法律效力,降低了打击国际有组织犯罪的有效性。未来中国和东盟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建立区域机构和区域统一逮捕令,加强刑事执法人员的技术培训合作,切实预防和惩治国际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