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网络小说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小说的出现是以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为前提的,谈论网络小说,总离不开网络为之创造的媒体环境。网络媒体是网络小说的重要物质载体,网络阅读优势推动了网络小说的繁荣发展,从这一点来说,网络媒体是网络小说发展的"物质基因"。但是网络虽然改变了文学的存在形式和环境,引发了某些文学观念的变革,但并没有改变文学的人学性质,它同样是由人写、写人而且是为人的,人的存在规定了文学的存在,人的性质规定了文学的性质。它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当代文学新体例,是新一代人的流行文学,也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大众文学。青年受众是推动网络小说发展的不竭动力,网络写手写的多是青春生活,网络受众"网"的也多是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2.
网络小说经过20年的发展,无论是在网络小说发展的规模上,还是在网络小说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直到现在,网络小说却无法摆脱"快餐文学"和"商业化文学"的标签。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对网络小说的要求不但是数量问题,读者更多地把眼光放到了网络小说的质量上,如何产出大量高质量、经典的网络小说,成为新时代对网络小说的最大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欢 《现代语文》2010,(5):102-103
目前"80后"已成为网络小说的创作主体。而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其创作主体、现状以及作品特色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本文探讨了"80后"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写手特征以及其创作特征,对"80后"网络小说作了一个发展流程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生态学视野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非生态性,主要表现为文学进化论观念造成的先锋性文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文学的遗忘性以及当代文学的危机问题。这种文学的非生态性视野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网络小说的判断。在生态学视野下,网络小说表现为一种灌木丛式的发展方式,即一种注重文学群落式的整体发展、线性和空间性发展并存的、有赖于网络文学系统本身的自我调节的文学发展方式。网络小说的灌木丛式发展有赖于网络文化生境的形成。因而,从生态学视野出发研究网络小说,也许能更好地走进网络小说,发现它的生态性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媒介,网络小说迅速发展。网络小说因其载体不同而与传统文学存在着天然的异质性,网络小说是否可以经典化依然是一个存疑的话题。而随着自媒体(We Media)的迅猛发展,网络小说更加狂欢化、自由化、大众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网络小说是否可能跻身经典之列,这种"经典"又有何不同意义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人们新的生活工具。互联网在给人类的生存制造新的震撼的同时,也引起当今的文学创作与接受方式的相应变革。不可否认,网络小说改变了文学表达的"精英"限制。它是草根文学,让更多的文学发烧友实现文学梦;它是自由文学,可以让作者自由写作,无需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审查;它是快乐文学,给众多网民提供了新的娱乐和休闲方式。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网络小说的优势恰恰也是其痛处所在,它所带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网络小说开始向影视行业辐射,对传统文学乃至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表现出网络文学强大的开拓力和生命力。网络小说具有数量庞大、题材广泛,海量作品、满足需求,贴近现实、更接地气等显著特征;网络小说比纸质小说能更自由地表达和宣泄个体的思想感情。如何规范网络小说这匹为文学界和影视界所瞩目的黑马,逐步建立符合文学本质、具有网络特点的网络小说改编体系,已成为文学界和影视界一件非常急迫和紧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以国内主要文学网站的分类为例,论述网络小说创作的新类型、命名范畴及其分类的标准,探析在文学网站中的小说分类的合理性,寻求更科学的类型划分途径,并从中探寻网络小说各种类型呈现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伏蓉 《文教资料》2014,(26):3-5
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全球网络时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它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文学传播模式,这些都赋予了网络小说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也暗中契合了影视艺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规律。在由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的当下,解读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揭示网络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总结和思考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29-132
根据网络小说行业报告的最新调查数据,对网络小说的现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网络小说的青年作者和青年读者在数量上均占比最大,且青年作者越来越成为网络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青年读者则活跃度最高,因此网络小说不论在作者还是读者的维度上都呈现出以青年为主体的文学形态,与青年群体有着强烈的互动关系:网络小说作为大众文化既对青年群体有泛娱乐化的影响,同时又承载着反映现实、传承文化传统的意识形态导向作用;青年群体一方面是网络小说IP产业化运营的强大市场驱动力,另一方面又从创作本身驱动网络小说走向原创精品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学从作者落笔成文到与读者见面,要经过投稿、选稿、编辑、出版等流程,过程漫长复杂而又严谨。有限的版面资源让专业编辑或书商的择稿态度慎之又慎。更高的门槛也意味着对文本质量更高的要求。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小说从完篇到与读者见面,其过程是"一键式"的。作者完成文本后,只需在相应平台点击"发布"键,各地读者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新鲜发布的作品。原本的"门槛筛选"完全消失。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各类新奇文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与之相应的,网络小说文本质量也出现了总体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小说已然登上21世纪中国文学的大雅之堂。本文着眼于网络小说的独特性进行探析,认为网络小说的基本特征为:表现形态的“多样性”与”创造性”、创作发表的“开放性”与“大众性”、著读交流的“及时性”与“互动性”、情感表达的“自由性”与“真实性”等。  相似文献   

13.
当红网络小说<鬼吹灯>摆脱了传统鬼怪小说与现今玄幻文学的套路模式,把中国传统的鬼文化、风水文化创造性地转换为现代社会中的神秘传说,为玄幻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鬼吹灯>的"惊竦悬疑",实际上隐秘地反映出现代人的心理追求,这也是其风靡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艺术自由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遗产之一,网络文学对之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继承性体现在艺术自由是网络文学和五四文学共同的价值诉求,世纪初相似的历史语境决定了它们相似的艺术追求。而网络文学对其的超越性,在文本层面主要体现为小说类型和叙述语言的创新性。艺术自由给网络文学带来重要的文学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性格局,并带来网络小说文本的创新性,从而使网络小说获得了不一样的现代性文学面孔。  相似文献   

15.
网络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内容轻松愉快,语言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消减了学习生活的沉重感,迎合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迷恋网络小说,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作文语言不规范等。面对此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对网络小说的研究,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清网络小说的利与弊,存利去弊。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概念界定各有内涵。崇拜新媒介,或将凡是与网络有关的文学都纳入网络文学;或将利用网络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的作品界定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文学审美视角,或否认网络文学概念的必要性与独立性,或强调网络文学是由网民在网络上创作、阅读的文学。生产机制角度,或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包括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网络小说等多种体裁的"网络时代的文学",或将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连载小说、网络类型小说等体裁作为网络文学。  相似文献   

17.
<正>互联网,让网络小说分得了文学市场最后的一块大蛋糕。全班同学一起等某部网文更新的时光,相信不少人都记忆犹新。火爆的网络小说,令人惊异的不止有它的推新速度和令全世界人民都为之着迷的魔力,它还引发了网络小说改编成剧的热潮,顺道还让网络小说作家们纷纷华丽蜕变。轻而易举就俘虏了大批粉丝和影视制作商的网络小说,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它的逆袭,是世人始料未及的……1前赴后继,网文和写手每天都在诞生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     
一般认为, "网络文学"起源于1991年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北美的创刊.是年,少君在这一电子周刊上发表了<奋斗与平等>,被认为是全球第一篇中文网络小说.嗣后,1994年方舟子成立的"新语丝"、1995年成立的以诗歌为主的电子刊物"橄榄树",以及第一个女性文学网站<花招>,被视为早期华文文学网站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网络文学,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小说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门类繁多的网络小说作品,作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些对于在电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授课教师,应了解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态度,看清网络小说阅读对高职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正确把握方向,走好人生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板块,在IP改编方面商业成绩突出。但网络小说类型化、娱乐化所带来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小说在市场的火爆并没有带来审美的更新与内容价值的更迭。网络小说日益感官娱乐化,缺乏现实观照,其价值引领引人担忧。基于种种弊端,网络小说近年来在多种机制的作用下呈现出一种“现实化”的转向。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兴起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政策的扶持和导向、以现实应对幻想机制的自觉转变、读者和市场呼唤现实题材等。但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在积极追求质量和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应警惕精英化的写作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