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一、传统美德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既有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更具有教育性,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主题队会是让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围绕"孝、忠、爱、礼、诚、信、俭、善、美"九个字,结合当代楷模,如雷锋、李向群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枯燥、时间短而仓促、人员整合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学生自主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文章指出,以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导向的新生入学教育,要明确着力于自主观念、自主管理能力、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四个方面,通过以“教师领航、朋辈引航、心理导航”为基本途径,以“双向互动”为入学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点,以学生工作部门为“龙头”,实现各方力量与资源联动三方面的对策建议完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展校园"十字德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笔者致力于班级"十字德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偏离行为,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具体做法如下:一、"每早一读",让学生牢记"十字德文化"的含义早晨是人精力最充沛的时刻之一。因此,笔者每天早读前让学生集体朗读"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的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孝"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感恩教育实践探究,中小学将形成包括一个体系、两个融合、三个层次、四个境界在内的具有德育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并立足于感恩教育的五个维度探索出生命教育中的"孝"文化建设的六大有效路径,从而积极培养学生"孝行天下"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5.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因素的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辅助。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掌握学习的技能。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干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让班干部的能力"在行动中体现,在管理中强化,在日常中形成,在实践中提高"呢?这是班主任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以德立校,立德树人"为宗旨的校园"十字德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建设,笔者将"十字德文化"建设融入班干部培养工作中,有效地提升了班干部的能力。一、选信举能,立班级正气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  相似文献   

7.
孙颖 《现代教育》2011,(Z2):120-121
至圣先师孔子最早设立"私学",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开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课程,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形成了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正是这一国学体系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才能在十七世纪之前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同时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忠、孝、廉、  相似文献   

8.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入学教育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心理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因此,如何创新入学教育方法和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从写给父母、恩师、未来的自己的三封信入手,分析"三封信"的活动效果,提出构建新生入学教育品牌活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培养的是初中毕业入学的五年全日制师范生,学校为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四必做”主题教育活动。我校以“四必做”活动为抓手,切实抓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现实状况,我校深入研究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切实地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初步形成了"以德为先、以文化人"的具有中职特色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以“亲、勤”二字为突破口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而要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关键在于教育。为此,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建设"十字德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的教育理念,并把该思想渗透到学生德育中去。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义"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它对容易叛逆的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义气"一词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围绕"义"的主题,笔者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活动。一、以文化环境影响人  相似文献   

13.
肖堃 《科幻画报》2023,(3):137-138
新课程方案重视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课程内容,它的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它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主题生成、活动实施、总结评价三个实施阶段,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把科学教育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自主探究的初中主题实践活动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州航空港区遵大路小学以“润泽生命”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正德好少年”为培养目标。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养成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砺志教育等六个方面,初步探索建立了以“礼、智、孝、信、俭、志”为主要内容的德育课程体系,力求通过小学六年的习惯培养,使孩子们从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升到品德层面的养正,真正达到宜静、宜庄、宜和的境界,成为具有世界眼、中国心、民族魂的“正德好少年”。  相似文献   

16.
<正>何为"教",以孝为先,以文相授。何为"育",虽不能读书识字却比无知多一点努力,身体力行。教育者在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精神力量时,也焕发着教育的生命活力。学校文化下综合实践活动的构建,以"突出学生主体、面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强调活动综合"为理念,有目的、有计划、有  相似文献   

17.
本从三个方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索:一是把好学生入口出口关,在入学教育上打好基础,在毕业教育上加大力度。二是找准学生教育切入点,抓主题活动的制定和落实,抓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抓教育典型的选树和警示。三是落实教育工作要到位,开发信息沟通渠道,注重对问题学生的把握,建立更新学生个案档案。  相似文献   

18.
孙伟华 《中国德育》2014,(15):56-57
正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国文化说到底就一个字——礼。"礼"是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准则。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春华小学围绕"做知书达礼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以"礼"为抓手,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的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让学生在践行的过程中不断体悟,改变气质,涵养德性,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教校园文化。春华之根——五大主题"以文立身,以礼约人",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有效的教化模式。礼可导德,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钢都小学,始终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针对社会上不断增多的未成年人违法、违纪以及漠视生命的现象,我们感到,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引导青少年关注生命,保护生命,创造激发生命潜能的环境?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一、着眼层次性开展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所受教育年限的差异,我校开展生命教育也从高、中、低年级三个层次进行。低年级重在培养学生保护生命的能力,以强调生命的自我保护为主。在一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   

20.
自"十五"以来,通州区教委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即"以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为理念,以培养学生中华美德(包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为目标,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地域文化(运河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初步摸索出了区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