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掉”、“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嵌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引人注目。其中,尤以开古代文学批评之风气的汉末魏初首屈一指的批评家曹丕与代表当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新成就的南朝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最为突出。他们的批评理论与实践,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当时文学理论成就集大成之丰碑,那么曹丕的《典论论文》就是古代文学批评荒原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山之斧。《文心雕龙》之所以被认为“五十篇之内,百代精华备矣”,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古代文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名著并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了我国悠久的文学历史所提供的大量色彩绚丽的艺术花果可供研究之外,还得力于敢于开辟批评界之荆棘的曹丕所探索出来  相似文献   

3.
曹丕的《典论·论文》作为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专著,它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开创了以“气”论文的先河,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文学理论家。曹丕的诗歌创作深受文学理论的影响,“气”之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有多重反映。其诗歌之“气”,既表现出帝王的阳刚之气,又有文人才子的细腻情思。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既有阳刚,兼含阴柔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那么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们都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态度、“文气”说、文学价值与地位等方面,对《典论·论文》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曹丕的《典论·论文》高度评价了文学的价值,突出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尤其对文学独立性的认同是他的观点,具有更为突出的理论价值。曹丕分别从文学价值论、文体论和作家论三方面确立了文学区别于政治和其它文体的独立地位,对汉代传统的文学观进行了彻底反驳,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锦 《考试周刊》2008,(18):38-40
曹丕的<典论·论文>高度评价了文学的价值,突出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尤其对文学独立性的认同是他的观点,具有更为突出的理论价值.曹丕分别从文学价值论、文体论和作家论三方面确立了文学区别于政治和其它文体的独立地位,对汉代传统的文学观进行了彻底反驳,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丕的《典论·论文》一直被学界视为魏晋文学自觉的理论标志,并作为摆脱儒家思想束缚的一篇文学独立宣言。实质上,曹丕的文学观体现着浓厚的儒家思想,他的《典论·论文》是一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学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8.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提出的“文气论”与作家、创作、批评方法和文学价值几个方面关系密切,并对后世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典论·论文》所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代表了曹丕对文学的基本看法,是曹丕文学观的理论表述。这种观念是儒家功利文学观的继承,但有所发展。其意义能引导人们给文学以更多的重视,并从创作动机上激发文人的文学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10.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继曹丕《典论》之后的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广泛地论述了文学创作方面的许多问题。在论述诗歌这种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时,提出了“诗缘情”的著名理论,向儒家“诗吉志”的文艺观提出了挑战,更好地揭示了诗歌的瘁质特征,“鲜明地表现了文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自觉的背景下,刘桢在文艺理论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本文从刘桢对孔融的褒扬之语入手,分析了“气”这一文学理论范畴的演变,并将刘桢的文气论与曹丕的文气说进行比较,得出刘桢论文重气更重势。  相似文献   

12.
曹丕非常看重文学的价值。在《典论·论文》中,他提出了“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著名论断。对这一论断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表现的是曹丕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这样理解不符合作者本意。曹丕这话的意思,是把文章提高到和“经国之大业”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其为“不朽之盛事”。这从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相关文论阐述及当时文学创作的现实状况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曹丕《典论&#183;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艺学批评的价值风范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4.
曹丕文论价值研究,前贤学者多侧重于对其"气"之内涵的研究,并且认为曹丕在其文中提出了一个文学标准问题。但曹丕在文中对"气"之内涵语焉不详,难以确证。在借鉴前贤的基础上,延伸对比研究曹丕在其文中所评价的"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在其价值标准和实际创作情形的差异研究中,认为曹丕《典论·论文》文学标准不是关键,文论价值重点在于"文学政治论",是以文学论政治的典范,其中心在于政治。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胡适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其“五四”时期在中西方文化撞击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总结鲁迅和胡适文学观中有关文学作品的论述,一是可以找出中国现代文学发轫时文学理论的图景,探讨其作品论的理论价值;二是比较其作品论的异同,了解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复杂多样性,以期对当前的文学研究给予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曹丕的文学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原创性,因而在古代文论吏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原创性表现在自觉文学理论的创立、文学价值论、文气论、文体论、风格论等方面。曹丕的原创性文学思想促进了古代文论的发展,对后世文论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作为建安文学的俊杰曹丕有着开创性的功绩与深远的影响。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论文中所表述的文学观点涵盖了文学批评态度、文体之辨:"四科八体"说、"文气"说、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言意之辩”与魏晋文学理论的新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言意之辩”对当时文学理论的影响 ,既不是形成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理论 ,也不是导致了“诗缘情”的“尚情”论的出现 ;而是促使当时的文学理论产生了真正的文学本体论或本质论。认为文学乃“象”或“道之文”,是“言尽意”与“言不尽意”的统一 ,这才是魏晋文学走向自觉的真正标志与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文学终结论”的提出及论争引起了学界的轰动,米勒的“文学终结论”的真实含义指向文学的边缘化和图像文化的胜利,是大众传播时代带来的图像霸权现象。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文学理论对人文主体性和情感性的坚持,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回归。科学的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提供了观照尺度和人文尺度,对文学终结的观点进行了反击,阐明了文学理论的永恒性。“日常生活审美化”、人工智能与后人类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性和情感性,彰显了文学理论的时代性对文学终结观点批判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葛洪以杂文学为研究对象,“英异宏逸”是其持论的基本特点.其文学思想一是建立在文学进化观基础上的以文道—文德论为核心的文章功能研究,包涵“玉辂基于椎轮”之审美进化论、“立言贵于助教”之以文载道论、“十尺之与一丈”之文德并重论的三个基本层面;二是建立在文学风格论基础上的以创作—接受论为核心的文章美学研究,包涵“精神布乎方策”之反映表现论、“穹隆取乎宏焘”之美学风格论、“伯牙永思锺子”之知音境界论的三个基本层面.这六个层面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在汲取和扬弃曹丕、陆机文学思想的基础上,表现出对东晋文学主潮的反拨且向建安—西晋文学主潮回归的审美蕲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