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音乐美学课程的设置在当今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该课程与高师的音乐教育目标和音乐美学的课程性质都有关系,它优化了学生的专业结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2.
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课程,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需要,是音乐文化教育的需要,是维护全球文化生态平衡的需要.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课程要弘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要符合时代精神.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逐渐确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音乐教育内容的主体,建立起属于中国本土的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忽视“本土性”、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应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调整培养模式、转变课程设置思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4.
沈佳文 《考试周刊》2012,(64):156-157
音乐表演专业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传统学科.一直以为社会培养高级音乐表演人才为目标。而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是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之上开设的专业,在培养目标、学生的专业条件、就业方向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我国具有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地方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开设地方戏曲课程,不但可以突出该高校的音乐办学特色,而且可以对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可以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无缝对接。本文针对本土戏曲如何纳入地方高师音乐表演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覃贤珊 《广西教育》2011,(12):112-113
本文调查与分析了广西崇左民族地区高师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及本土音乐资源的现状,并对在地方高师公共教育课程中普及本土音乐文化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多姿多彩的本土音乐是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地方教育办出特的优势所在。在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本文就黑龙江的本土音乐-东北汉族民歌在省会城市哈尔滨的中学音乐课堂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考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过分追求专业学习深度,忽视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出现课程越教越细、越教越深的倾向,致使学生知识面过窄、从事音乐教育实践能力较弱。这种以音乐专科院校模式办师范音乐教育的做法,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坚决摒弃音乐专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对师范音乐教育进行根本的改革,建立起新的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菊 《广西教育》2011,(33):106-108
在民族地区高职师范专业音乐课中引入本土音乐,使学生通过对本土音乐的学习和体验,建立起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曾伴随人们劳动与生活的本土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保护和传承本土音乐刻不容缓。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是未来音乐研究与教学的主要力量,而应用型高校的音乐教育更有利于本土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保护、挖掘民族艺术资源与建设地方高校音乐学特色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根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地方高校的音乐学科专业建设,通过挖掘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的音乐教育特色课程,构建自成特色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又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增强地方普通高校的竞争实力.优化配置民族艺术资源,设置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课程、编制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增强教师民族音乐底蕴、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于民族艺术个性构建音乐学特色专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新标准》的推出,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加强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力度,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在音乐课程中适当引用本土教材.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地带,千百年来在此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选择地引入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张敬忠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59-60,71
本土音乐就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民间音乐。我区少数民族众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把我区各县的本土音乐引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对我区民族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方式对黔东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可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学配置,却忽视了自身特有的传递教育功能,一直使音乐教育处于逐渐发展与日益完善的阶段。不但可以保护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还可以有效抵御外来音乐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情操。  相似文献   

15.
王冰 《民族教育研究》2009,20(3):125-128
复制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中国器乐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不少问题:不懂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西洋化,缺乏中国传统音乐韵味等。发展民族器乐教育需从改革音乐测评标准、改革公共课程设置、开设中国音乐创作课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杜艳云 《文教资料》2011,(15):114-115
当前我国高校高师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和进步.专业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然而民间音乐却在无形之中被忽略。现阶段,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选取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明显减少关于民间音乐这部分.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不够重视。因此,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要对民间音乐更加重视,并且进一步完善教材选择、课时安排等。本文分析了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的传承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音乐史”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完善其知识结构,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从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评价模式等方面对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意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线索,树立正确的音乐史观,同时帮助学生找寻到学习本该具有的快乐体验。  相似文献   

18.
张文丽 《教育与职业》2006,(18):147-148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教育要把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音乐教学和创作最基本的任务。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把民族气魄、民族气节、民族气派、民族气概、民族风格、民族感情等与音乐技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训练、创新中领悟民族精神,使音乐学习者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我国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非常重视,它关系到未来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高校要良好的提高学生整体专业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高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时,可以建设"三三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工作,并且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内容,整体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冗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为了提升高师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综合素质,民族民间音乐课成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为唯一一门综合我国各民族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课程。虽然近年来逐渐重视起民族音乐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高师音乐教育教育体系依然以欧洲音乐院校为主,因此在中国传统音乐上投入的精力较为欠缺,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艺术反而得不到重视,这极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起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构建新的民族音乐课堂让我过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