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初看这篇文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人物,因为他在面对日本人的侮辱时敢于还击,敢于展现千百年来国人都引以为傲但关键时刻却不知丢在哪儿的骨气。但再看这篇文章时,我的思想就发生了些变化,这变化,不是湖面上轻轻的波纹,而是像千古石碑上的那些凿痕,是深刻的思想,沉重的议论。“我”无疑是正面形象,他在敌伪时期,在身边都是“狗”的时刻表现的像个“人”,但也仅如此而已。至少我要是他,我也会做出与他同样的“壮举”,而且坚决而毫不犹豫,我也是条硬铮铮的汉子罢!言归正传,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当那小胡子军官对“我”说:“你做了最准确…  相似文献   

2.
回答一角     
回答一角问:许多人从暗处进入阳光明媚的场所时,往往会打喷嚏,这是为什么?答:1)光子进入到你的鼻子里。(2)我想答案也许很简单:当太阳照射在一定面积上时,特别是一个用被玻璃遮蔽封闭的面积上时,局部温度明显上升。这导致空气变暖,继而向上移动,数百万个尘...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作品中的形象(人物),思想、情感、个性是发展变化的,但中学生在写作时容易顾此失彼,表现了形象的发展变化,却忽视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结果人物的变化无迹可寻,缺少生活的真实性。下面这篇文章就有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坚 《现代教学》2004,(4):31-31
问题研讨教学法试验两年以来,确实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课堂气氛较为拘谨,因为问题是老师设计提出的,自始至终脱不了应试性,学生也试图依照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发展。或许让他们回答同伴的问题会擦出火花?我尝试了这样一节课。  相似文献   

5.
史峰 《师道》2004,(8):33-33
新课程改革已近两年,身在实验区,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教师思想的深层次的冲击。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他们能就一个问题大胆的与课本,与老师“叫板”,体现出空前的质疑精神,——敢于怀疑一切,否定一切。革新一切。这种在知识学习上的变革精神,很令人高兴,但也隐  相似文献   

6.
一位朋友向我推荐福州一中一位同学的好几篇文章,都写得有才气,有灵气,有独特的思想,有感情的深度,难得的是,还写得很精炼。可以预言,在语言的驾驭和创造上,她是很有前途的。但是,我只能介绍她的一篇文章《世界末日》。这是因为,刊物的篇幅有限,还因为,对于本刊的读者,这篇文章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7.
我这里所提的“主题”不是窦桂梅老师在研究的“主题教学”中的文化主题.而是特指一篇文章或一堂课的中心主旨。我们知道《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任何一篇文章,不论其文学性如何。但它肯定在其语言文字之中蕴籍着作者的“情”,即写作的目的性或文章的意旨,要么导人为善,要么识事明理,要么人格感召,要么辨别真伪,要么予人智慧、弃恶扬善。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多数都围绕主题设计教学的,努力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地统一。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但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尤其是主题教学中往往会把文章的意旨即思想教育的惟一化、层面化。实际不论是文章本身思想内涵或是学生的个性体验都会出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生时代》上,我读过许许多多的美文,但其中最难忘的,是一篇《读书须趁少年时》。这篇文章告诉我一个道理:人小时候的记忆力特别好,记住了某件事,可能终生难忘。所以读书就要  相似文献   

9.
《泪珠和珍珠》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哲理散文。人教版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上将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思乡怀人”,有关资料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但我认为将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位在“思乡怀人”上似乎有些欠妥,下面陈述愚见,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是根据我在一九八○年一次高等学校干部会上的讲话稿修改而成。当时,我对如何改善党的领导,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过一些设想,并准备写成文章,提供大家参考。其中有两个问题,我在会上提出后,引起一些误解。因此,这篇文章虽经几次修改,终未完篇。这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取消政治辅导员问题,一是关于“学生自治”问题。前几天,我遇到余立同志。他对我说:“你过去对于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现在看来是对的。你是否可以把那篇文章拿出来发表?”我同意了。但那篇文章太长,且未完篇,已来不及修改。因而,我就把这个讲话稿曾经引起非议的两个问题,送给《上海高教研究》杂志。如能发表,我认为既可澄清一些误解,对于正在开展起来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也不无一点可供参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吕俊华老师給同学灌输了自由主义思想。翻开高一时的作文本,真使我大吃一惊。在一篇对班集体的意見中,我反对班上的文娛活动说:杜月明虽然一天到晚很忙。但我总不能因为文娱委員做我不喜欢的工作呀!吕老师在这句話上划上了红线,并注上“有力”。我还说:星期六下午不上课是为了使同学自由支配时間,但学校却乘机开会活动,把自由时间都占用了(其实根本不是每星期六下午都开会)。吕老师又给划上红线,并批上“正确”。我在高二的一篇作文是曾表示对新社会怀疑,但这篇文章,吕俊华老师很欣赏,给了我“5分”,批语是:“虽然思想有点怪但有独特見解”。另外有一句輕描淡写的話:“对新社会是用不着怀疑的”。当我读完了批语后,感觉就是呂老师很赞同我的看法。现在想起  相似文献   

12.
希望的台阶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 “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  相似文献   

13.
林峰弟 《广东教育》2006,(11):27-28
《背影》是教科书的传统篇目,关于此课的教学方法论述颇多。但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却发现多数文章只是在“父爱”“亲情”方面纠缠,虽然在教艺上有很多创举,却未能真正深入地解读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感人力量,不仅仅在言说父爱和亲情,而且渗透了生命意识,而亲子之情也正是在这种生命意识中展开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研读“父亲买橘子”这一高潮段落,再在对这一段落的品味剖析中,前后勾连,贯穿全文,解读这种生命意识下的亲情。  相似文献   

14.
三毛说:与向上的心合作。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三毛的话很自然就闪现在了我的脑海中。从主题的意义上说,这篇文章是积极健康的,思考的是生命的深层次的问题,尽管作者最后的结论的内涵小了一些,但我依然喜欢。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这篇文章写出来,我特地先到“眼科”进行了检查,看是否有“红眼病”,在作出了“否定”的诊断以后,我才敢于举笔。30多年,朝朝夕夕,我在静雅园中浇  相似文献   

16.
<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丑娘》这篇文章,当时我就被文中的"丑娘"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八年过去了,当我再次品读这篇文章时,仍然潸然泪下,因此,试着进行了一番文本解读。《丑娘》的作者李兆权,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个旧报》总编。这篇文章是作者1991年发表在《云南日报》上的很有散文性格和韵味的作品。据说当时一经发出就轰动一时,作品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正是这朴实无华的言语中流露出一位母亲伟大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是父母,正为家里的男孩的调皮而烦恼;如果你是老师,正为班里的男生的捣蛋而生气……那么,请你静下心来,读一读下面这篇在网络上疯传的文章。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关于这篇文章的相关结果超过1000万个,转载者更是不计其数,足以看出这篇文章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议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能细细研读一下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得到启发并有所收获的。正像一位家长在转载时所说的那样:"当孩子真正地伤心到哭泣时,你就一定错了。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方式上,要么在手段上……所以,我要忏悔要检讨也要反省,也愿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不要犯我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被判决了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名篇品读:这首诗是北岛早期的诗歌。此时的诗人还在地下进行着神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9.
当我回首自己50年教书生涯时,《人民教育》在我心中涌起波澜。1965年第6期《人民教育》发表了华东师大外语系李震雷教授的调查报告《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好外语》一文,并在文章前加了评论员文章:《启发式与因材施教》,我的教改实验第一次向全国推出,一夜之间把我这个极其普通的中学教师推上了全国外语教改的前沿。为了这一篇文章,我尝尽了人间的甜酸苦辣;为了这篇文章,我整整奋斗了三十多年。 “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就因为这篇文章,我成了学校第一个被打成“牛鬼蛇神”的人。我被戴上“飞爬滚教学法祖师爷”的帽子,…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十分自卑,不只是自己身体瘦小,而且学习成绩极差。在学校,我性格孤僻,很少与同学交往。 一天, 我坐在自家的阳台上,痴痴的望着窗外飞来飞去的小鸟。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站在我的身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脑袋,问:“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但你又想飞得比鹰还高,怎么办?”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母亲的问题。母亲坐了下来,坐在我的身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几只鸟在争论,谁能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来一场比赛。只见鹰越飞越高,直到它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其它的鸟都已经回到了地上,只有鹰高高地飞在天上不能再往上飞了。但谁也没有想到,在鹰的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