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方音乐可以被看作是整个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在整个西方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成熟与不断演变的,与西方文学、绘画等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西方美学思想中闪现的哲学理念有密切联系.故从哲学这一高度出发,对西方音乐这一极具智慧的文化现象进行关照和思考,不仅有利于我们透过音乐现象去揭示音乐的本质,还有利于我们深层次把握音乐存在形式及其意义所在.由覃江梅著写,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的《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一书,在对西方音乐审美哲学历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参照哲学解释学、后现代哲学、音乐人类学等学科,对西方音乐审美哲学与音乐教育哲学进行了新的历史语境的阐释,为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与西方教育哲学研究构建了桥梁.结合笔者对全书阅览,发现三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文化有鲜明的哲学美学基础,其产生、演变深刻地体现了音乐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对当时欧洲浪漫主义哲学、美学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西方音乐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对中国音乐元素的接受,融汇中国乐器的演奏技法、中国音乐节奏、中国式曲调等,也有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接受,对中国哲学思维的接受,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与融合.这对当代音乐吸收借鉴西方音乐元素提供了路径参照.  相似文献   

4.
戏曲打击乐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应用十分广泛,打击乐作为最原始的音乐,同时具备了现代性,在戏曲表演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打击乐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哲学的依托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及多样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在"唱念做打"中的行为表现,还是在气氛情感上的艺术表现,这都是在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色,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音乐美学即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的本质与音乐内在的规律性,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及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联系。《音乐审美与音乐文化》一书从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广义社会学角度及音乐作品自身美学特性角度进行富有建树的分析与判  相似文献   

6.
钢琴音乐文化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枪炮与宗教一同进入中国后,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顽强生根的。20世纪初,大量优秀学子纷纷出国,不仅带回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社会。同时,国外的一些传教士与文人也来到中国,向国人宣扬着他们的文学、宗教、哲学、音乐等等。在这些社会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我们将它同化成了自身的一部分,将它融入了我们的社会中。钢琴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从教堂到课堂,钢琴音乐承载了无数人救国情怀与对艺术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7.
本校作者论文选摘光明日报1995年2月16日洪晓楠《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变》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各种资产阶级文化哲学的产生与流行及受到批判为主要特征。其演变过程和特点具体表现在:(1)从中国现代文...  相似文献   

8.
王雅琴 《滁州学院学报》2006,8(1):92-94,11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艺术思潮。后现代主义音乐在传入中国初期遭到了排斥,但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深入,对中国的音乐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一方面,后现代主义音乐多元化的追求产生了多种音乐形式;另一方面,它的反理性主义一元化,否定整体性或一切体系化的东西,否定一切深度模式等,完全不适合与其文化土壤不同的中国,从而引发了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9.
刘来 《考试周刊》2011,(20):34-35
"哲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式,并不是绝对纯粹的,而是与各种文化紧密相连的。一百多年中国哲学的创作史,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以西方的哲学文化框架(这种框架可能是实用主义的、实证主义的、生命哲学的,也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释解、改造中国本土文化,构造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场景需要的"新"哲学的过程。本文通过中国哲学来研究中国艺术,通过中国艺术表现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历史的演变中,与它的姊妹艺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语言与符号、意象与通感、色彩与象征、节奏与韵律成为音乐与其姊妹艺术的沟通的内在基因,因此,从文化的视角探讨音乐与其姊妹艺术的”对话”关系,是实现音乐与不同学科文化间的链接、交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教学哲学思想源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源于教学知识的继承与发展,源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智慧的呼唤。滋生于时代文化土壤和当代中国教学哲学丰厚思想的生成论教学哲学,在继承传统哲学智慧,借鉴国内外优秀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在教学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审美观、历史观等领域,形成外部联系愈益密切,内在关联走向统一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以教学存在的对成交往观、人文化成观、关系进化论、超越艺术观、文化历史观等为核心架构的中国本土教学哲学理论——生成论教学哲学。这样的教学哲学探索,应该承担起以澄清教学价值、涵养教学智慧、引领教学变革等为核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论证了中国艺术的宇宙精神根源于中国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并以中国山水画意境创造为支点,揭示出中国艺术音乐之境的哲学根源。本文以中国气论哲学为背景考察宗白华艺境创造理论的文化哲学基础,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影响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的音乐艺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直接而重要的精神动力.通过音乐文化的学科化研究,能使我们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音乐文化资源,借鉴音乐文化研究的先进方法和成果,探索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实践模式,梳理音乐与各种文化之关系,完善与创新音乐文化学理论体系,为研究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全新的文化视角和哲学思辨.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种关系的和谐,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一个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文化中的“和谐”观念起源于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渐把它作为一切社会、自然现象的终极属性,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本体色彩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自觉以和为美,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艺术哲学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肯定“音乐美学”不但具备“哲学——美学”的品格和视角,亦强调其对音乐实践基本环节的理性论证,并借简要提炼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进程中的两大核心理念表明主体行为不同的文化处境和哲学立场的取域,进而探讨《音乐美学》课程于音乐专业本科生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最后就音乐专业本科生的发展动向做个人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青主是我国三十年代初对当时乐坛有着较深刻影响、积极宣传"为艺术而艺术"的代表人物。青主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他以为动人的音乐往往是一首首音诗,音乐家也首先是音乐的诗人,其美学思想、观点至今影响着中国的音乐教育。此外,青主将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还体现在《大江东去》等艺术歌曲创作中,尤其《大江东去》堪称为我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这在当时不仅是一种尝试、探索与创新,拓展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语言,而且首开和创造了中国音乐新语境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自西方的钢琴艺术传入中国近百年来,历经几代作曲家的辛勤努力,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将西方钢琴音乐的优秀遗产同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从中国民族性的音韵中提炼出精华,从传统中演化出中国音乐的新语言,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超越传统音乐范畴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8.
文艺美学的研究和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应该在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走向具体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文艺美学以艺术中的具体审美经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学科的逻辑支撑点,这是它与哲学美学、艺术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差异,它也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与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事实性的存在,这种事实性的存在本身表现出中西文艺美学切实的相关性。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动摇了欧洲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根基,使得比较文学、比较美学的研究发生了从西方中心化向世界范围的国际化的逐步位移。在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中,我们应追求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文艺美学的互见、互识、互证、通达、会通。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个国家在各个时代的哲学历程 ,既是对这个国家在该时代的历史进程的理论表征 ,又是对这个国家的人民在该时代的心灵历程的理论表征。因此 ,在世纪之交反思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及其所蕴含的哲学逻辑和它所预示的哲学未来 ,应当是中国哲学界的一项历史使命。从总体上看 ,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可以概括为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开放性地理解哲学再到创造性地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个哲学历程正是以理论形态表征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20.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