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一般是高校开设的面向全校理、工、农科非生物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类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肩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它是本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和实践,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分析面向非生物专业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开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对该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完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导论》是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生命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本文阐述了在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非生物专业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科学的研究迅猛发展,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文章阐明了非生物专业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某独立学院面向理工科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生命科学导论》公共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是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开课实践,总结了本门课程的内容设置,并对其进一步的成熟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进入21世纪,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未来的生活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密切相关,新世纪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必须掌握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生物学技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就面向国际学院非生物专业本科生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针对该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初步形成了开设这门新课的思路和方案,为完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特点,结合高等院校非生物专业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阐述了研究型教学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为开展研究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促进研究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课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滨州学院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共选修课。文章就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必要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课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滨州学院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共选修课.文章就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必要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学非计算机类专业和大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实验教学的1+x课程设置方法,着重从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及内容设置体系构建以及改进手段等方面,提出对非计算机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低年级本科生中尝试开设了《表面技术概论》的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开设该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激发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并对以后学习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探索在本科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课导论讲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的要旨在于滋润、陶冶、熏染和感化。通识教育以其非功利性和文化根基宽广性为主要特征,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职前教师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追寻的基础上,聚焦通识教育在职前教师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职前教师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的深刻认识通识教育理念、确立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选调高素质师资队伍和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a piece of research which sought to evaluate a pack of materials designed to support the introduction of core transferable skills into the subject-based curriculum. The writers contextualize their work with a brief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highlighting both the ambiguity and the continuing confusion that have surrounded the idea of generic skills. Apart from giving general support to the aims which informed the programme's development, the outcome of the investigation identifi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ceptualize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哈佛大学2011—2012年度的本科生课程目录和学生手册入手,对其环境教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哈佛大学通识和专业课程中环境教育课程所占比重较合理,且通识课程中学生选择机率较高,达到76.04%,但专业课程中各专业分配不平衡;环境教育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注重给学生以方向性的指导。建议我国高校开设一门关于环境教育的公共必修课或者对通识课程的选课要求进行一些限制,并多开设一些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主学习的成人网络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其特点和现状的分析,可以提出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对"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高等数学的课程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高等数学知识专业,指出了高职数学课程建构的方向,并由此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a piece of research which sought to evaluate a pack of materials designed to support the introduction of core transferable skills into the subject-based curriculum. The writers contextualize their work with a brief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highlighting both the ambiguity and the continuing confusion that have surrounded the idea of generic skills. Apart from giving general support to the aims which informed the programme's development, the outcome of the investigation identifi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ceptualize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对儿童的意义在于:对地域文化的尊重,是教育关怀个体生命独特性的体现;它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自我意识,缓解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对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地域文化还有助于教育者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特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教育作用,地域文化的教材设计应注意几个方面,其中包括:应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反思;充分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重视地域文化的整体性特征;突出地域文化的区域特色以及培养学生合理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对于培养幼儿教师的中职师范学校来说,人才的培养得益于课程体系的设置,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满意度及课程内容结构体系设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如整体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专长课程开发不足、素质课程发展滞后;课程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设置忽略学科间的逻辑关系、课程设置忽略了课程的实用性、实践课程单一、理论与实践缺乏联系。基于此,课题组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优化整体结构、调整素质课程、开设全面的专长课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