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佚名 《甘肃教育》2011,(1):I0001-I0001
普通说法:喝水呛到 文艺一点的说法:冰水在喉头激起涟漪。 文艺到闹心的说法:冰水偏偏在喉头萦绕,激起一职寒咳的涟漪。  相似文献   

2.
正文艺一点的说法:冰水在喉头激起涟漪。文艺到闹心的说法:冰水偏偏在喉头潆洄,激起一阵寒咳的涟漪。文艺到闹心且骗稿费的说法:然而冰水却偏偏在我那不发出一点声响的喉头缠绵潆洄,激起一阵无从压抑的寒咳涟漪。  相似文献   

3.
《快乐阅读》2014,(3):38-38
<正>文艺一点的说法:冰水在喉头激起涟漪。文艺到闹心的说法:冰水偏偏在喉头潆洄,激起一阵寒咳的涟漪。文艺到闹心且骗稿费的说法:然而冰水却偏偏在我那不发出一点声响的喉头缠绵潆洄,激起一阵无从压抑的寒咳涟漪。  相似文献   

4.
吸烟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烟草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烟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国外的大量调查证明,吸烟可导致肺癌、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溃疡病等疾病,使人的寿命大大缩短.目前有一种说法是吸烟可以提神,尤其是对脑力劳动者.其实,这是烟草中尼古丁的作用,尼古丁可刺激人的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现一种暂时的兴奋作用.但其害处却远远大于此,因此吸烟犹如饮鸠止渴.  相似文献   

5.
趣问两则     
为什么香烟一定要做成抽的? Q:为什么烟草会被卷起来燃烧吸进肺部,而不是做成饮料呢? A:现代香烟的设计经过了严谨的工程学实验,目的是为了用最快的速度把尼古丁送入大脑。从吸入尼古丁到尼古丁在大脑起效,只需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没有任何一种药用的尼古丁能够达到这样的速度。这是因为吸人肺部的尼古丁直接进动脉血,跟着氧气一起输送至大脑,比起通过静脉血吸收的药用尼古丁要陕速得多。口服尼古丁的效果比之相差更远。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秋,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沦陷区文艺资料编辑小组约我写上海地下党领导沦陷时期文艺工作的资料。我着重回忆了上级党领导人的传达和指示,并参照当时的形势,写了一份关于当时地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方针的材料。去年七月在上海又写了一篇结合地下党的文艺活动情况的本文,记录那一阶段党的文艺工作的历史事实,并校正一些在某些回忆文章中所流传的不尽真实的说法。我到上海后,曾邀集了有当时“文艺工作委员会”成员王元化、  相似文献   

7.
烟头儿星     
妈妈对爸爸说:"要评‘无烟家庭’了。"爸爸沉默了一会儿,随后抬起深情的目光,"行,我支持。""你再不抽烟啦?""嗯,要抽就到家门外去抽。"这以后,爸爸要是犯瘾就站到门口去解决,我家的空气清洁极了,再也不受尼古丁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薄荷是止咳药片中存在的刺激性成分,通常也会被添加到香烟中,给吸烟者更爽滑冰凉的感觉。但是《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掺有薄荷的混合物也会改变老鼠大脑的化学过程,并让它更容易接受尼古丁。研究人员表示,无论这种动物是被喂入薄荷和尼古丁,还是只有薄荷,作为回应,它们的大脑会产生更多的尼古丁受体,尤其是在与报酬和动机有关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巴金说1955年7月号《文艺月报》印数"二十多万份",这与实际十五万份的印数有出入,巴金对《文艺月报》印数"二十多万份"的说法从何说起,这说法是否有背景和来历,这是个待解之谜。事实表明,1955年7月号《文艺月报》的印数突变与张春桥有着极大关联。解释《文艺月报》1955年7月号印数之谜,及由此将相关事件一连串揭开,可助于对巴金结怨于张春桥的事实清楚地了解;而只有清楚了他们结怨的原因,对巴金向张春桥、姚文元"亮剑"的来龙去脉和他"文革"中的遭遇等问题,也就不会感到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0.
“彦和之《文心雕龙》,亦多胎息于陆。”(《藻川堂谈艺·日月篇》)邓绎的这一说法,因较确切地道出了相距两百多年之远的陆机和刘勰之间存在的实际联系而早已为世所公认。就陆、刘的艺术思维理论来看,不乏独到见解。他们之间有同有异,有继承有发展,开了从哲学向美学、文艺心理学嬗变的先声。 艺术思维被作为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只有在文学、文艺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从混沌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第113页上,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段中写道,“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集气瓶里。”这种说法反复出现于各种版本的中学化学课本和一些资料中。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现作如下分析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2.
某某     
1午后的空气很燥热,排练室里沉闷得像个蒸笼。全班的女生都被文艺委员叫到了一起,正在排练元旦晚会的节目。原本简单的一段舞蹈动作,愣是从早上练到了中午--因为她们班的班花老是做不好动作。文艺委员觉得她站在中间养眼,但又嫌弃她动作做不好,于是大家就陪着她反复地练。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萃》2001,(11):114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曾猜测,尼古丁会削弱血管生成.但让他们惊讶的是,实验室里的人体血管培养组织在接受中等剂量的尼古丁后长势良好.尼古丁还减少了这些培养组织中正常的细胞死亡率.在一次实验中,研究者向老鼠体内植入了人的肺癌组织,然后给一些老鼠的饮用水加入了与吸烟者吸入剂量相当的尼古丁,结果饮用了加入尼古丁的水后老鼠体内的肿瘤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4.
在pH=7.3的水溶液中,尼古丁与荧光黄(FL)由于静电吸引而发生缔合反应,使荧光黄在λex/λem=450/510nm的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荧光黄荧光光度测定尼古丁的新方法.尼古丁含量在0.2~8.0 mg·L-1时,荧光强度与尼古丁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方法检测限为0.12 mg·L-1,可用于各种不同品牌香烟中尼古丁含量的测定,平行6次测定回收率为91.1%~108.8%,相对标准偏差为1.8%~4.8%,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钟晓欢 《文教资料》2011,(30):14-15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文艺自由论辨中,胡秋原曾被扣上“托派”的帽子,一时间众说纷芸。这个说法的真正来源不清,有评论者认为来源于鲁迅在论争期间发表的文章《论“第三种人”》,而实际上这是论争中冯雪峰所撰写的《“阿狗文艺”论者的丑脸谱》中所冠以的罪名。胡秋原并非“托派”,也不是所谓的“敌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尼古丁与尼古丁酸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从生理的角度说明了二者对人体的利弊,尼古丁是一种麻醉剂,对人体有害无益,尼古丁酸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过量的尼古丁酸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那是2003年的暑假,那天刚下过雨,空气很清新,阳光灿烂得可爱,我骑自行车到我们城市里惟一的图书馆借书。也许是《少年文艺》封面上那些很诗意的题目吸引了我,我就借了一本。这是我第一次看《少年文艺》。回家后,我静静地翻看那些文章,清新脱俗、幽默生动、美丽深情的文字令我惊  相似文献   

18.
“审美”与“意识形态”两者既可兼容也可排斥,把审美与意识形态相融合,使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与文艺的特性相融而在文艺理论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落脚点;把对文艺的理解从认识论推进到文艺价值论维度,从普遍性层面推进到特殊性层面为止,还不足以构成对文艺性质的完善的认识,必须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向“文艺本体论”、“人学本体论”研究推进。把对文艺形式和技巧方面研究的成果,整合到“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中来,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构成记忆的是……尼古丁“烟草的奇妙优点”(1659年一篇论文的说法)现在是随着烟雾一个接一个地消逝了。认为烟草能润喉、止渴和医治感冒的信念现在已被香烟能致肺癌、心脏病和早亡的证据所取代。不过烟草还有一个该报告声称的优点仍然站住了脚,即烟草更确切地说是...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是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当前文艺界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进一步弄清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活跃学术空气,我院中文系于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召开了上述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在讨论中,大家对文艺是不是阶级斗争工具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刊登以下五篇文章,供同志们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