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可 《课外阅读》2013,(4):34-36
<正>在中国,大家总是这样介绍我:"这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王可。"最普遍的评价是:"你能去哈佛读书,一定是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从社会大众和媒体一致认为的最好的大学毕业,这意味着我被列为社会精英吗?我一直坚信,哈佛带给我的核心价值,既不是学术能力,也不是吸金大法,当然更不是社会地位,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活机会,让我在课堂外与一群各不相同、极富才华、胸怀大志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
王可  胡馨月 《大学生》2012,(6):34-36
在中国,大家总是这样介绍我:"这是王可,她是哈佛的毕业生。"最普遍的回应是:"你能去哈佛读书,一定是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从社会大众和媒体钦定的最好的大学毕业,被界定为"最优秀和最聪明"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是一个学术奇才吗?这意味着我可以轻而易举获得一份报酬丰厚,地位高贵的工作吗?这意味着我被列为社会精英,智力高人一等吗?根据我的个人观察,许多人都会这样说,他们的确也这样对待我。但是,我一直坚信,哈佛本科带给我的核心价值,既不是学术能力,也不是吸金大法,当然更不是社会地位。我最珍惜的哈佛教育,并不是她世界一流的设施,四处获奖的教授,高水平的学术讨论,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活机会,让我在课堂外与一群各不相同,极富才华,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一起,去学习,去娱乐,去生活——是我的哈佛宿舍生活。  相似文献   

3.
这几幅小照,不敢称之为艺术,但它们确实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之余,带着相机去品味世界,心境便由此增添几许亮色,这也许就是我学摄影的动力。我以为,摄影是用心去品味生活,用情去感悟生活。当照片之中有心,有情了,照片就是生活,而生活也可能就是一幅幅照片。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数学课走进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去认识数学,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数学中十分注意实践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5.
费城见闻     
木箱子里的留学生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到费城读书。 我最初的计划,存清华学习了5年建筑学之后,是要去哈佛读书的,原矧很简单,大家都说哈佛是美国第的大学,我也信大家的说法。MIT原本也是向往的,但是太“工科”,对我而言,是一种残酷的折磨。相较之下,  相似文献   

6.
"爸爸,我会回到哈佛拿到我自己的学位。"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我等了约30年。哈佛生涯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这里的学术气氛让我留恋,我曾经上了很多我都没有资格去听的课。我在哈佛学到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很多新思  相似文献   

7.
高伟光     
《音乐世界》2014,(15):82-83
因为这部剧是关于青春嘛,那在你青春时期做过最值得纪念的事情是什么呢? 高伟光.我觉得最值得纪念的还是大学生活。只不过我在该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去闯荡我的事业,所以该有的青春记忆基本上是去拼搏去闯荡了。还好后来我补上了大学生活,直到现在我依旧非常怀念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8.
记者(以下简称记):1879年,戈鲲化受聘到美国哈佛大学任教,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的大学派出教师,去教授中国文化,也是一件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乃至整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但是,一百多年来,这位中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却一直不为世人所知。那么,您是怎样发掘出他的事迹的? 张宏生(以下简称张):1996年,我赴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刚一安顿下来,就去参观举世闻名的哈佛燕京图书馆。尽管此前就已知道这个图书馆与中国渊源很深,但面对大门、触手可及的墙壁上悬挂着的一幅大照片,仍使我感到震撼。  相似文献   

9.
每次当我问起学生:等你们长大了想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生活?大部分队员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去城市!”“肯定是去城市生活呀!”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城市,只有个别学生选择了农村。  相似文献   

10.
我17岁就到美国宾川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一直成绩优秀.所以1945年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31岁的时候我作了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离开哈佛,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美仪 《教育导刊》2004,(12):46-46
三年前,我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跨进了幼儿园的大门,迎接我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虽然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但身为一名生活教师,我告诫自己:即使遇到再不顺心的事,在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也应该将烦恼抛弃在门外,用微笑去迎接天真快乐的孩子们。但有一天,我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阅读之今昔     
工作之余,读读书、写点东西、与二三朋友相聚,是我多年的生活状态.好读书,但求有所解一于读书中去体味沧桑,感悟人生,享受生活,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3.
高海燕 《现代教育》2006,(5):106-106
自考对我是笔财富,它弥足珍贵,这并不单单指我拿到两个学历。它是生命履历的深度,在这里生命的长与短,生活的轻与重,都可以用它去诠释。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2010,(2):46-51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写好作文的?”我说:“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语言的积累。” 的确如此,如大家所说,其实,写作真的很简单。只要细心观察生活、用心去品味、慢慢去积累,你就能拥有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读过很多励志书,最喜欢的要数《哈佛家训》。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令我折服;一次次富有哲理的透彻分析,令我重燃斗志;一句甸温暖友善的话语,使我纠结的内心归于平静……《哈佛家训》像老师,给我谆谆教导,《哈佛家训》像朋友,和我倾心交谈;《哈佛家训》是甘泉,滋润心扉,《哈佛家训》是良药,苦口婆心。它重新燃起了我对幸福、对人生、对事业的更多思考,它让我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小进 《初中生》2007,(6):14-18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每天,我们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用你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你的真情去勾勒人生的画卷,我手写我心,我心铸真情。同学们,拿起你的妙笔,记录下生活中真情的一刻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哈佛的告诫     
哈佛大学每一个新生入学时拿到的《哈佛学习生活指南》都在非常显著的地方,用加大加粗的字体甚至套色印着这样两段话:"独立思想是美国学术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  相似文献   

18.
郭筱琦  张琳 《教书育人》2004,(10):18-18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来了12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美国中学生最高等级奖学金“总统奖学金”的获得,即将升入耶鲁、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流高校就读,在美国他们也都算是“高考状元”了,他们和我们的“高考状元”有何不同?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9.
刘冰花 《初中生》2006,(11):71-72
灰色的天幕,灰色的生活,渐渐地盖住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一个人的我,被孤单占据,我没有心情去欣赏。那原本的自信和热情化作了眼泪,我任它纷飞。  相似文献   

20.
我很少为了什么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只有在自学考试难以坚持时才苟同这种观点。也不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的所谓的用功去读书,我最尴尬的是,每当我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会来一句:“这么认真?休息休息。”很多时候,我就报之以苦笑:休息?我这就在休息,读书使我的心最为安稳宁静,读书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我是因为喜欢书而去读书。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上网、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闲聊、有人喜欢旅游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我只读我喜欢的书。如果哪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这一天少了什么,在每个劳累了一天之后的夜晚,孩子已静静睡着,月亮温柔地定格在窗眼里,疲惫的身躯舒服地靠在床头,然后捧一本书,这是我一天最幸福、最放松、最适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