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很多学校的科学老师都是兼职教师,部分教师因为受主课的影响,科学课不像科学课的样子,实验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更有一些教师的课堂乱得自己都上不下去。有的老师直接就说,科学课就是我和学生比嗓门,上一节科学课,比我上一天的语文课还累,真害怕上科学课。有什么办法让老师,特别是兼职科学老师不再害怕科学课呢?  相似文献   

2.
案例: 一位一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上一节关于几何图形的拼组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剪刀等学具。在课堂上,学生分别拿出自己所带的学具,有的是一把大剪刀,有的是一根削得尖尖的铅笔。还有的是一把削铅笔的小刀。  相似文献   

3.
怎样滚得远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怎样滚得远”的实验。实验规则是这样的:用硬纸板搭出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斜面,再把胶带圈放在硬纸板上,让它自己滚动,等它停了,再量一量滚出去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等等。那么,如何应对呢?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1.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相似文献   

5.
<正>这节体育课的拓展延伸部分是进行一个叫"赶猪跑"的小游戏。在进行游戏前,我只是简单向学生说明了游戏的规则,然后就进行游戏。游戏开始,学生都还能按规则进行游戏,比赛正常进行着。比赛继续,接近白热化,小组间差距随着拉开。就在此时,有的小组的学生为了让自己小组赶上去,用体操棒猛敲篮球,让球快速向前滚,自己在后面追;有的小组的学生在前一学生还未到终点就迎上去交接,场面顿时陷入混乱。就这样,最后比赛在一片混乱中  相似文献   

6.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顾此失彼,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由于有的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在教学认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以下特举一些例子说明。一是有了"主体",莫丢"主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于是,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学习。上课时,教师让出讲台,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观察、制作、观察——创设发现的情境要使学生能很好的认识钟表,熟悉钟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课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制作一个钟面模型,这样,学生就得仔细地观察和制作。上课前,每个人都准备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学具——小钟面。虽然形状各异,有的精致,有的粗糙,但钟面上的主要内容都画出来了,有的还做了三枚指针。这样,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  相似文献   

8.
陈震琴 《广西教育》2013,(33):65-66
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音乐课,该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了解祖国的诸多民族风俗和舞蹈,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本人以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搜集了一些音乐素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爱我中华"这个音乐课题来设计一节音乐欣赏综合课。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让我惊讶无语的场面,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课前本人精心地设计了本节课。我用多媒体向孩子们展示了各民族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并在孩子们陶醉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一节课终于结束了,我心中真的挺高兴,学生在课堂上和我配合得不错,整堂课很顺利地进行了下来,没有什么意外。我该做的,什么鼓励性评价、儿童话语言、自主性学习等等,也都做了——这可是全学区的教师来听我上课。接下来,是大家的评课活动,我等待着他们的评论。有的教师说,这节课上运用了儿童话的语言,听起来让学生感觉很亲切。有的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你很注意鼓励学生,让学生互相评价,这  相似文献   

10.
上《我是怎样出生的》这节课前,我先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向自己的妈妈了解有关情况。我想如果学生的作业完成得不好,大不了我这个已做母亲的老师在课堂上现身说法,学生就会明白这个知识了。到了汇报交流那一天,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我先把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接着让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孩子们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不仅回答问题具体准确,而且还有许多意外的收获。王莹是个文静的小女孩,平  相似文献   

11.
赵春乔 《考试周刊》2014,(32):157-157
正《生长素的发现》的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学习科学家的实验,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这节内容我已经上过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先介绍科学家们的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每次课都这么上吗?没有新东西的展现,这堂课我讲得再精彩,也将注定失败。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一、学生准备方面科学家设计的实验都非常巧妙,只要是预习了这节内容的学生,都对实验过程表现得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决定在上课前由学生自己重新做实验,看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相符  相似文献   

12.
张志红 《考试周刊》2011,(70):103-103
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告诉我:"老师,我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计算题做得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他不会做时,只要我读一下题,他马上就能做出来了,我觉得他自己读题怎么就这么困难呢?"对此,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赞同。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导致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读题能力差,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柳新菊 《班主任》2014,(3):41-41
下一节是我的数学课,按照惯例,我早早来到教室做课前准备。一推门,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学生正忙着打水仗,好似过起了傣族的泼水节。只见有的学生一对一互相追逐,你滋我一下,我滋你一下;有的两三人攻击一人,被攻击的人已成了落汤鸡,仍乐此不疲地反击着。"滋水枪"就是他们的水瓶——尖叫饮料瓶。只见地面、桌面、墙面都是水,个个玩得不亦乐  相似文献   

14.
怎样提高学生做综合题的能力,这个问题已引起不少数学教师的注意。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对做综合题之所以束手无策,主要是平时见得少,做得少。应该在平时让学生多做些这类那类的较难的综合题,各种类型的题做多了,看见差不多类型的题目,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此,到处搜罗综合题,自己出综合题,希望能让学生多作一些练习。我认为在平时多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机会是好的,但不是根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朋友在北京教书,有天邀我去听他的课。课题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周长"。他准备了一些大大的树叶,让学生描画叶子的边线。这种叶子在北方很少见,学生和我一样很好奇。及至让学生做"练一练"的题目时,有的学生对手中的叶子还是恋恋不舍,左看右看。  相似文献   

16.
秦媛  李斌 《黑河教育》2011,(5):62-62
一、比喻教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把复杂、抽象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我试着找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又感兴趣的事物作比喻,使学生一听就懂。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计算机时,总是不知道是先开主机还是先开显示器。于是我就问他们:"咱们平时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穿衣服,有的学生说是叠被子。在我一再强调是第一件事时,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2014年在六年级(2)班毕业考试前的最后一节英语课上,我本来打算应付一下这节课,不一会儿,就有三五个学生在说话了,有的做语文或数学作业,有的在互相写毕业留言,有的……认真复习英语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我心想,反正这是最后一节课,就随他们去吧,过完40分钟,我也解放。说实话,这个班基础很差,纪律很乱,在全校是公认的最差的班级,每次上课基本上是我上我的课,学生想听就听,不想听的就自己玩自己的,只要不是太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娟 《班主任》2009,(11):57-57
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我让学生选择一样事物比喻自己,有的学生把自己比作熊猫,有的比作苹果,有的把自己比作老虎……正当我开心地听着学生的交流时,一向活泼开朗的婷婷站起来说:"我把自己比作冰箱。"我以为她接着会说“因为冰箱里有许多好吃的,而我是个美食家”,可出乎我的意料,她却说:“冰箱是孤独的,它的心是冰冷的,而我没有好朋友,也不爱交朋友,所以我的心也是冰冷的。”  相似文献   

19.
耿小莲 《考试周刊》2010,(49):83-83
一、情境 前不久,我校数学组的王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如何才能让游戏公平,她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了学生分组活动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猜想怎样才能使这个摸球游戏更加公平。学生想了很多,有的说摸的次数一样游戏就公平,有的说球的数量一样游戏才能公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王老师就让学生带着这些猜想分组摸球。她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20.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者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