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像每个跳跃的日子里,都有一个“为什么我要这样”的问题如鲠在喉。为什么我要加班呢?为什么我要读这所大学呢?为什么我控制不了现在的生活呢?为什么我要让某些人喜欢我呢?为什么我要对不喜欢的人强颜欢笑呢?为什么呢?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样的日子里找到答案,但好在,只要你沉下来,能被人看到,自然就会有人告诉你答案。当年从中文系毕业,不懂新闻,做东西只有一个原则——自己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袁瑢 《上海教育》2007,(1B):25-2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钟绮夏经常指着我的鼻子说:“乔尹尹,你不懂生活。”我怎么就不懂生活了?要说吃的方面,我可比钟绮夏强着呢!钟绮夏从来都是蔬菜水果样样不挑;我呢,偏爱重口味,喜欢大口大口地吃肉,够爷们儿。要说性格方面,钟绮夏从来都是轻声细语,举止优雅大方;我呢,性格豪爽,大嗓门发出来的分贝足以晃到地动山摇,也可以潇洒地飙一曲《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4.
自1989年踏上讲台起,至今21年了。我从一个不喜欢语文的年轻教师.成长为每年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不少文章。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小学语文教师;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仙游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优秀骨干教师。每每有人问我秘密何在?是呀,到底是谁伴我一路走来,不断指引我,帮助我呢?细细想来.我的这点收获。是因为有幸结识了您——《江西教育》。“是的,是《江西教育》!”这是我坚定而自豪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迷失上海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上海一九四三》这是一个被郭敬明称为"生硬冷漠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这是一个夜色绚丽得堪比香港维多利亚港的不夜城,这是一个穿越了千年历史的都市。在这里,我却迷失了,迷失在他冰冷的怀抱中。  相似文献   

6.
一次,孩子的家庭作文是《我喜欢的花》。孩子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了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她最后愁眉苦脸地跑来对我说:“妈妈,我喜欢的花太多了,到底写哪一种好呢?”我说:“你认为哪一种花美就写哪一种吧。”  相似文献   

7.
《中国孩子在海外》一书中有一个在美国读初中的孩子邵司晨,她在《我到底是谁》的自问中写道:“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在美国小朋友眼里,我是个中国人……可在爸爸妈妈眼里倒像个美国人……”她喜欢听老师讲中国的长城,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但她不喜欢上...  相似文献   

8.
佚名 《教师博览》2010,(2):19-21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9.
乐乐姐姐:我有一个烦恼,我很喜欢数学,每次上课都很认真。可是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就发挥失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我不是很喜欢语文,考试的时候反而发挥得好。这是为什么呢? ——《课堂对外》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现在如果有人问你:你会阅读吗?你懂得如何阅读吗?你一定觉得很可笑。但若干年之后,同样读过许多书的人,有的变得睿智了,而有的看上去依然"懵懂无知"。原因在哪里呢?——后者不懂如何阅读。阅读其实是有方法、技巧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在贵州卫视《领航客》栏目做过一个演讲,叫《其实你不懂如何阅读》。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我们到底该读些什么,我们该怎样阅读。你一定想知道吧?下面就是他演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博士,我很喜欢今年3月份《科学启蒙》上的文章《轻轻松松北极游》,但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南、北极都非常非常地冷,然而,到底是北极冷还是南极冷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文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应该说,在工作期间,自从知道  相似文献   

13.
<正>你喜欢《熊出没》系列电影吗?你认为这种类型的动画片,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无论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还是《熊出没》系列电影,动画片在一些人眼中只是幼稚和低龄的代名词,但对于我来说,动画片极具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我们可以获取情感价值——《熊出没》系列电影就是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变模糊评价为准确评价 例1:有位教师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相似文献   

15.
学校让我上一节引领课,思忖了许久,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我喜欢》一文。这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见微知著,捧着这篇文章,托着沉甸甸的教案,上完《我喜欢》之后,我陷人了深深的沉思:课堂需要在哪些方面引领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开始时,我利用投影机映出两张灯片.然后问:“你们喜欢哪一幅画?”小朋友立刻回答:“我们喜欢第一幅。”我紧接着问:“你们为什么都喜欢第一幅呢?”他们抢着说:“因为第一幅画教室里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地上、墙上干干净净。”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怎样才能有一个干净舒服的环境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保持环境卫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课。学了这一课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这样导人新课,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增强了教学信息的可接受性。《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课,光凭教师讲授,小学一年级…  相似文献   

17.
贺涛 《课外阅读》2011,(9):96-96
做一个老师容易,但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很难,而要做一个学生普遍喜欢的政治老师更难。我说的一点不夸张。我已经经历过三所学校,其间熟悉的在政治老师也不少。而他们中很受学生欢迎的寥寥无几。在和其他很多学校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我更是了解到政治老师不太受学生欢迎是各个学校的普遍现象。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是政治老师们普遍不够爱生敬业吗?显然不是。那么到底原因何在,作为政治老师的我们又当如何改变这一魔咒呢?  相似文献   

18.
《将相和》教学片段:师:学习《将相和》这一课后,你们喜欢谁呢?生:我喜欢蔺相如,他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相似文献   

19.
例1: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可能就是聪明吧。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期开始了,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我在思考:我今年该怎样教这些学生呢?到底用什么新的方法呢?我坐在办公桌前,倾听着旋律优美的音乐,突然大脑中灵光一闪:能不能把音乐带进我的课堂呢?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干就干,我在网上筛选《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版《青花瓷》、《高锰酸钾》("爱我中华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