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争论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对科学争论的理解。劳丹解决科学争论的模型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仅在认识论和逻辑论证领域不能充分地说明科学争论的缘起和解决。沿着库恩的思路从社会学角度对科学争论进行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学争论与科学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科学争论之于科学史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实证论的、社会结构论的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三种争论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了SSK争论分析对科学编史学重要而意义深远的冲击。文章从争论分析的视角,对科学史的辉格解释、内史-外史之辩等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并指出科学史研究所能面对的“历史实在”,实际上是一种“语境实在”,SSK及其争论分析方法,正体现了一批科学史家把握此实在的某种努力。  相似文献   

3.
王莉  嵇丽 《现代情报》2004,24(12):19-24
美国SCI在我国科学评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评价作用引起了学术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关注与争论。本文从目前争论最激烈的5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对美国SCI用于我国的科学评价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大科学与小科学的争论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换。促成这一转换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科学研究项目在尺度上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科学界对大科学与小科学的广泛争论,而这一争论体现的是科学家对于研究路径选择和科学研究优先性的不同理解和思考。文章通过以大科学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梳理了大科学与小科学争论的要点,从科学自主性、科学价值和科学研究路径选择、科学家培养等角度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为这一争论是科学建制过程中的一种内生张力,这一内在张力不可消除。  相似文献   

5.
与SSK实验室研究关注“知识实践”的社会建构不同,SSK科学争论研究侧重于对争论中的“知识主张”的建构过程进行社会学研究。鉴于此,文章拟从“研究场点”、“关于争论的争论”、“争论分析方法”三个层面,在阐述利益模式和经验相对主义纲领的基础上,就SSK科学争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SSK争论分析方法之于科学史的意义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废伪"的争论,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从法理的角度看,要理清这一争论,关键在于明确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以及法律介入科学活动的方式与界限.  相似文献   

7.
眭平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5-28
科学发现史中的争论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但本文着重探讨的是科学创造活动中的科学争论的界定、类型、特征,以及科学争论在科学活动中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8.
进入玻璃的一束光再从玻璃中射出,进入空气中时,会推挤玻璃还是会拉扯玻璃?这看似无聊的问题竟然是人们争论了100多年的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而且还将继续争论下去.不知要争论到何年何月。  相似文献   

9.
科学心理学解释的自主性问题是在心理哲学与心灵哲学中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以自主论与还原论对此问题的争论为切入点 ,从科学心理学解释对象的复杂性、意向解释与提供理由在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重要性 ,以及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目的论语言使用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揭示并阐明了科学心理学解释过程所具有的不同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解释的独特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SSK学者运用科学修辞学的方法对科学争论、科学文本等进行的社会学解读,是SSK流派在社会建构论领域的一大创新。文章从科学修辞学视角,借鉴SSK的对称研究方法,对当前转基因的热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转基因主粮事件”中争论各方使用的修辞资源、论题和手段的分析,试图展现各方行动者之间的一种利益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的社会争论也在不断出现并在加剧。科学的社会争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的社会本质,科学的社会争论的主体的多元化、结束的迅速性及发生范围的地域性是其主要特征,非认识论因素在其结束机制中起到主要作用。同时科学的社会争论在普及科学知识,防止和阻碍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影响及促进价值选择多元化方面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龙学锋 《百科知识》2000,(3):19-20,25
回顾科学发展的历程,充满了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各个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应该说,科学争论有利于学术繁荣,推进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因为在科学争论中,不同的科学假说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客观  相似文献   

13.
“还原”是科学家和哲学家围绕解决世界统一性和科学统一性问题提出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文章从“还原”的提出、发展及引发的争论等相关问题说开去,然后结合复杂性科学、整体论、突现等问题对近年来“还原”的科学研究纲领进行扼要分析,尝试对“还原”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理清对“还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1930年代末的关于科学是要计划还是要自由的贝-波之争,其源流可追溯到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整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家中的科学与社会运动,是该争论的过程因素。该争论实非二人之争,而是存在于两个科学家群体之间,Nature杂志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若干科学组织牵涉其中,争论所涉及范围远超英国之外,过程比较曲折,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科学家们争论的问题包括科学、计划和自由的内涵,科学发展的机制,科学家的责任,科学的社会关系等等问题。它不仅促生了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而且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争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科学观念,它使功利主义科学观从此深入人心,与之后苏联之外各国科学的计划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数千年来,它秉承了中国人健康之大任。但近百年来,由于近代科学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社会发展动力的主角,从此,与近代科学貌不相容的中医便开始了其从未有过的风风雨雨历程,关于中医与科学之间的争论也一直没有了断。 这组文章是几位学者从几个方面来谈他们对中医与科学这一问题的看法,其中不乏许多新鲜别意的见解,我们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的这些观点和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进化论的反对者们试图让一些基于宗教的观点在科学课堂上获得同等待遇,从而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进化论教学的激烈争论。所谓的创世论科学家(creation scientists)声称有科学证据反对进化论(他们根本没有),更使这场争论火上浇油。他们的同谋者一所谓的“智慧设计”(intelligent design)论者赞同流行的知识分子投降策略。他们说地球上的生命太过复杂,  相似文献   

17.
白惠仁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21-1130
柯林斯和埃文斯的"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第三波理论"发表后,引起了贾撒诺夫和温尼关于科学民主化问题的激烈反响,科学技术论(STS)研究陷入了关于科学决策的公众参与限度的争论当中。争论双方着重关注于科学本身,未充分认识到民主的地方性,尤其是不同民主理念背后的哲学基础,在民主化方面过于草率地沿袭了现成的民主理念。因此,争论的本质是民主化的理由是什么以及何种民主理念适用于科学的民主化。对这场争论的民主理念和价值承诺的还原,将促进对科学民主化理论基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杨凡 《科协论坛》2004,19(4):41-44
什么是科学精神?近来理论界多有讨论。人民日报任仲平章提出一种概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敬业的献身精神。科技导报上蔡德诚的章把它概括为五个要素: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光明日报上庞跃辉章把科学精神定义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自觉崇尚科学的精神状态。从  相似文献   

19.
马晓彤 《科学学研究》2006,24(6):817-822
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论述广义与狭义两种科学观对“科学”的不同理解及两种不同的科学观对科学事业和人类理性的影响。从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促进科学新发展的角度,指出宜倡导广义科学观,并肯定中国古代科学的实际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一些人就科学观、科学主义等问题展开了带有火药味的争论。本文不想过多地卷入这场争论,而是力图在对科学主义兴衰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科学和科学主义进行评价,强调指出要树立一个完整的、辩证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