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颜色隐喻认知不仅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而且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体系和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2.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是改变人们隐喻观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1]。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和手段。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文章旨在从德语隐喻现象出发,分析隐喻对人类思维和语言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5.
试析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概念隐喻进行了阐释;然后运用实例解析了三种典型的概念隐喻,即战争隐喻,上下隐喻,容器隐喻是如何在新闻语篇中运作的。通过分析,人们能进而确信: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对人类思维方式、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修辞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概念本身很抽象,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表达。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爱情概念隐喻不胜枚举,但却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7.
隐喻经常被人们认为是修辞概念,事实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大量使用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思维重要的认知手段。本文试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特点和概念隐喻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人类语言的隐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类通过隐喻性思维来构建其概念系统,从而达到了解世界的目的。所以人类思维的载体——人类语言具有隐喻性。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概念系统中。隐喻性思维还是人类语言创新和语义扩展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从认知学和语言学角度论述了人类语言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9.
寇晓汇 《海外英语》2012,(1):243-244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但是从认知的角度说来,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这种模式能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能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对饮食范畴类的隐喻的研究不少。饮食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因此饮食类词语相关的隐喻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隐喻概念的方式之一。该文仅以与"嚼"、"吞"、"消化"四个词相关的例子来探讨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0.
杜婷 《现代语文》2010,(5):58-59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作为一种重要认知方式,它有效地解释了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尝试从认知角度用隐喻机制来分析"上下"这一常用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和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龙江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5):125-12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由于语言中隐喻的普遍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文化翻译就是将原语中的隐喻转换成目的语中的隐喻的一种活动。因此,译者的隐喻认知能力对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译者可以从文化习得、概念隐喻的习得和语境分析三个方面来提高其隐喻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关系着人们的思维和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两个不同域之间的映射,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基于自身经验,通过较为熟悉、具体的概念来理解较为陌生、抽象的概念。本文选取了人类基本情感之一的喜悦作为研究目标,以情感隐喻作为可操作的分析框架,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谈论情感的常规化语言为工具,通过英汉语对比研究,对情感隐喻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认知分析,并根据认知方面的观点,从自然环境、社会观念和文化模式方面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隐喻"最早被认为是一种修辞现象,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文章主要从三方面探讨Lac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的发展轨迹,隐喻的工作机制,概念隐喻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朱洁  曹丽英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17-1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人们对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们思维、行动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其中的空间隐喻则是人类认知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认知领域,是语言中最为基本的隐喻类型。空间隐喻既是语言现象,又透析了一种思维现象,它对于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概念系统。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经归纳的反映事物本质的隐喻表达方式。这些隐喻概念构成了我们日常思维和行动的基础,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和突显性的特征。隐喻概念还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认知的影响,体现出民族的道德、价值等概念和特征。因此隐喻概念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折射出特定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礼敏 《教学与管理》2012,(33):136-137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尝试对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做以对比,讨论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及其民族文化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他们的翻译。一、隐喻的概念性本质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1]。因此,莱考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几乎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认识的角度,通过相关的例子,对隐喻的本质作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修辞到认知——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研究已从对语言现象客观条件的真值描述转为参照主观对客观的经验以及对人们隐喻概念体系的解释。通过比较分析两种隐喻观的研究目的、方法、范围以及隐喻的内涵、分类、功能和工作机制的差异,探讨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以期掌握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认识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更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语用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一种语用现象,是人们无意识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从概念隐喻视角,通过实例文本对比概念隐喻与语用定义的特征,发现语用定义的形成与概念隐喻有着类同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