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蔡元培教育思想形成、“完全人格”的教育目标、“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教育管理思想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关于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述评,旨在推进并深化国内关于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是中国教育史上卓绝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制定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现代教育蓝图的开拓者,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蔡元培通过对西方古典美学的批判接收,对儒家礼乐教育、中庸思想的传承,构建了其独特而系统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伟大教育家,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教育杰出的代表,蔡元培十分重视德育,强调德育重在实施,主张寓德育于体育、智育和美育之中。他首倡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审美教育五育并举,其中又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1]。他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遗产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德育改革,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涵1912年2月中旬,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五育并举的思…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我国诸多有识之士积极引进并传播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代表人物之一.蔡元培身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在深刻反思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借鉴吸收西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五育并举”新教育方针.他主张公民道德教育为“五育”的核心,并对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地位、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五育并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校想要落实好“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其核心要义。在我国,“五育并举”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其主要涉及的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管理体制等内容,都与新时期教育方针相契合。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以理解为五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文章从农村小学教育的角度对“五育并举”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课程体系中,以德育为中心,体育和艺术为核心,劳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等课程建设和未来农村小学课程的发展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蔡元培全部教育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公民道德教育是五育并举的核心。文章较全面地系统介绍了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地位、目标、内容、途径,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的立场,从融合中西、创造中国新教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了该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蔡元培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内涵及其在不同视角下呈现不同的思想形态.并阐述"五育并举"观形成的文化动因、实践根由及哲学基础,揭示其思想渊源.进而.阐明"五育并举"观的实质.同时,对"五育并举"观的内涵进行语义上的辨析,论述其存在的不足及其所遭逢的社会境遇.并指出"五育并举"观及其践履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最后,阐明"五育并举"观的当代启示,揭示"五育并举"观丰厚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后,立即发表了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他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要求,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的教育哲学观可概述为:注重教育的价值关怀和独立意义;追求“完全人格”,提倡“五育”并举;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蔡元培的教育哲学观至少在以下两个问题上对当前的文化教育工作有借鉴意义:一是文化教育与政治之关系,二是学术自由与大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在我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家。在“五育”中,蔡元培着墨最多、论证最细的就是世界观教育。那么,蔡元培到底是如何提出世界观教育的。世界观教育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1.
李剑萍 《教育研究》2012,(5):123-129
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的教育活动和"革命教育论"思想冲决了清末教育宗旨。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颁布了"民元教育宗旨",取代了"中体西用"亦新亦旧的清末教育宗旨,在法理上、形式上确立了现代教育宗旨。现代教育宗旨的确立蕴涵了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创新力,他反对"忠君"而超越辛亥前革命党人的"革命教育论",尊重传统而扬弃传统文化本位主义,体念教育实况而指向教育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江海 《职教通讯》2012,(19):49-51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备受众多研究者关注,也被多方面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教育改革及其高等教育思想。而对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思想,却极少有人问津。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蔡元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一下蔡元培职业教育思想,以引起职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进而对职业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现代大学的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和教授治校的高等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高等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一生砥砺德行。1912年2月,他在上海加入以改良社会风气为目的的进德会,其进德活动正式展开。1918年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以改良校园风气为宗旨的进德会,并秉承了上海进德会"不嫖娼、不赌博、不娶妾"的中心思想。进德会发展经历了"力戒嫖娼"与"提倡素食"两个阶段。蔡元培的进德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大的校园风气。在五四运动中,以进德会会员为代表的学生领袖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与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与蒋梦麟是师徒、同乡,具有相近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均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在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具有前后相承的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实践方面,师徒相继、蔡规蒋随,共同成就了北大的现代声誉。高等教育思想方面,从“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学术至上”的大学理想,到“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模式,蔡元培开风气之先,蒋梦麟则坚守余绪,共同为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在中国高教领域生根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1923年辞职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岙菲 《教育学报》2008,4(6):72-79
1923年蔡元培的辞职是他与北大之间关系的转折点。这一事件不仅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界“驱彭挽蔡”的风潮,也开启了此后数年他与北大教师学生就校长问题的“较量”。以往研究者更多关注于这一事件本身所蕴含的蔡元培敢于反抗军阀政府的政治意义及其不畏强权的高尚品德。现在看来,在此次辞职事件中,罗文干案只是一重要的导火索,而并非引发他辞职的全部原因。蔡元培选择了不合作的方式以辞职作为抗争,是五四后更趋激进的社会风向、北大突发的讲义费风潮、蔡元培内心难以调和的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近代教育的开山鼻祖,职业教育是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实验、研讨、规划、推行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团体。蔡元培不仅长期直接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而且始终在大局方面关怀中华职业教育社,体现出了他对职业教育认知不断深化的理论推进。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大学理念与其在德国学习、考察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德国经历是其大学理念的重要来源。本文以蔡氏在德国的经历为中心,分析探讨了德国古典大学观对蔡元培的影响,以期深化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及学术传统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外来文化、外来教育观念接纳吸收借鉴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教育理念紧密相关,其中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对近代及当代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为例,分析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的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