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阅读:作为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平台,电视问政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有人认为,集媒体、群众、政府三位一体的电视问政,搭建了一个新的舆论监督平台,也有人认为,电视问政不过是一个“官员出丑”的秀场.那么,电视问政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  相似文献   

2.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赵振宇 《新闻记者》2012,(10):21-25
2010年以来,"电视问政"这样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在我国多个省市兴起。而武汉是此轮"电视问政"风暴的发源地,武汉市纪检部门认为,"电视问政"直击的源头,即是解决庸、懒、散现象。官员在冒汗、尴尬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责任心被极大地唤醒,这将促使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  相似文献   

5.
新兴的舆论监督形式——“电视问政”,成为新形势下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一个工作平台,也成为实现媒体舆论监督转变的最有效方法、途径和渠道,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如何推进媒体舆论监督常态长效。定州市作为河北省电视问政工作唯一试点,开办了《问政定州》栏目,通过真问、真改、真监督,解决了“停车难”“上学难”“出行难”“办事难”“办证难”等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全省产生了聚焦式的影响,成为定州市的一项亮点工作和电视的一个品牌栏目。定州市不断创新、保持常态长效问政,在推进舆论监督常态化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电视问政是新时期电视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由于形式缺乏创新,曝光问题不能及时整改,以及监督过度存在"干政"的质疑等诸多原因,在风光10多年后趋于沉寂。但在自媒体时代,社会急需责任媒体占领舆论高地,呼唤电视问政能够突围鱼龙混杂的新媒体,走出困境。其存在价值不容置疑,其生存空间拓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胡桂林 《中国记者》2014,(2):111-112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强劲的电视问政旋风,其中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广受业界关注,并于2012年荣获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奖,及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有关奖项。  相似文献   

8.
成倩 《新闻知识》2022,(2):84-86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到来,治理的媒介化已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语境下兴起的特有政治景象"电视问政"便是媒介化治理的实践.本文基于媒介学视角,以技术配置与文化配置为视角,探究了电视问政如何将国家的"权力"隐喻与"电视"技术手段相结合的过程机制.一方面,电视问政凭借"问政展演"中的各种组构技术,打造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9.
王智 《今传媒》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视问政是官民沟通的桥梁,是提升公共监督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问政"最早出于《礼记·中庸》的"鲁哀公问政于孔子",意思就是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电视问政就是指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众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①电视问政出现以来,全国各地广泛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它仍是新生事物,既缺乏严格的程序规范,又缺少法律条文依据和制度规定,很容易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因此,必须建立健  相似文献   

11.
网络问政一直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各地政府网站,一条是各地新闻网站搭建平台。新闻网站凭借着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传播力以及巨大的网络流量,搭建的问政平台不但早于而且取得的效果总体上要高于政府网站,在城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新闻网站在网络问政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红网"百姓呼声"、大河网"焦点民声"、奥一网"网络问政"、宁波网"对话"等一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问政栏目,2017年红网"问政湖南"再次问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标志着网络问政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本文是地方新闻网站网络问政历程及发展的回顾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电视问政节目问世以来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省、市、县级电视媒体开办了此类节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电视问政节目这么受欢迎?本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机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舆论监督形式,自2012年开始迅速发酵,在全国各地市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现象对已经进入改革深水期和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够为电视新闻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而且也是惠及一方百姓,助力地方行政改革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传统的批评类节目不同,电视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媒体和公众面对面的公共对话空间,尤其是官员们公开、零距离地直面电视"考问",政府和官员都要面临更多考验。  相似文献   

14.
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媒体融合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媒体融合之下,对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当前媒体与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适应新形势,抓住创新点,是推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3,(4):4-5
电视问政在争议中前行今年5月,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连续两期刊载署名为王宁的文章,认为目前电视问政的整体格局是"热而不火",并描述了三大现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来看,电视问政还根本谈不上常态化、制度化;政府官员尚难适应这种新型的现场问政方式;电视问政效果广受质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电视问政的出现,"有比没有要好"。  相似文献   

16.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自2010年在湖北、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兴起之后,凭借着搭建政府部门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作用,吸引了观众的支持和长期关注.不过,电视问政火爆电视屏幕的背后,制作者也应未雨绸缪,其节目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得更稳当?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该类电视节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最后对问政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的世纪,我们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媒体环境?如何认识这媒体环境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如何把握这媒介环境中的诸多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当下正达几近"巅峰"状态的电视媒体来说,未来的新媒体环境中,还能否保持今天的神气,将遭遇怎样的挑战,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与此相关联的电视文化格局、电视创作状态、电视传播样式、电视经营方式、电视艺术形态等将会是怎样的形象?对于电视从业者及关注电视者们,这些无疑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命题。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网络传播正在迅速地"蚕食"电视的观众与市场;──美国在线已与时代华纳合并;──"全球化"正在强有力地"挤压"本土文化的生存空间;──传统的电视艺术形态、创作状态也被大规模地瓦解和颠覆;──各种媒体相互之间的对峙、分离、独立的状态正在被打破,出现大兼并、大融合之势…… 有人将这来势凶猛的融通所有传统传播媒介样式的容量巨大、包罗万象的媒体(融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动画、娱乐等于一体),称为"新媒体"、"全媒体"或"媒介集成",不管怎样称谓,一个崭新的媒体环境事实上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以不可阻挡之势,迅即蔓延拓展着,使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在此环境中或自惭形秽,或消解溶化,或得到新的发展际遇。 在全球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1年以来,湖北、湖南、河南、宁夏、广东和海南等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问政类节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电视台的《百姓问政》。该类节目基本上源于政风评议类节目,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民生问题上,成为了政府执政的一大创新之举,深受各地观众的支持与拥护,在当地电视台均有着良好的收视成绩。百姓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官民互动形式,能够增强干部公仆意识,树立正  相似文献   

19.
梁建强 《东南传播》2012,(6):151-153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发展可谓面临着"内忧外患"。所谓"内忧",是指各地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外患"则指网络媒体的迅疾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节目资源、广告资源和受众资源等均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此种情况下,电视媒体在争夺受众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一批极富特色的电视栏目应运而生。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栏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栏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政务类电视栏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王蕾  刘敏智 《新闻知识》2012,(10):37-39
武汉台所播出的2011"电视问政"节目给官民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围绕城市治理问题,以直播形式现场考问官员,体现了官民之间的互动性。"电视问政"在权威性、公信力、舆论先导以及多媒体互动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突出"公民性"、有序性以及契合"善治"理念方面都极大地显现出民众的参与性。"电视问政"让公权力在阳光下实现透明化运作,使公众的权益得到切实充分的保护,这其中体现了政府较高的民主政治觉悟,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使政府、媒体和公民三方得到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