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2.
对于陆机这样一位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我们以前则重视不够,对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缺乏具体而真实的描述,因而对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能作出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本文拟就此作一点尝试。陆机诗歌的特色,以钟嵘《诗品》所评最为确切。他说机诗“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玫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源也。”这段话首先指出陆机创作渊源于曹植,说明陆机与建安文学的紧密关系;其次从篇章字词和文气两方面客观分析了他的创作特色。关于陆机是否继承了建  相似文献   

3.
享有“太康之英”美誉的陆机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在创作和理论上皆有创获的文人,钟嵘《诗品》将陆机置于上品,评骘甚高。但因其评语意赅而言简,内中确指,令人莫衷一是。今在诸家研究的成果之上尝试对《诗品》中的陆机条的相关字句作寻根究底的探索,以期能探本得源,明其实旨。笺证中发现所谓“文劣于仲宣”、“不贵绮错”皆非字面所指,而是褒贬参半,这无疑是与钟嵘所崇尚的诗歌美学思想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诗品》的作者钟嵘围绕“直寻”这一中心范畴,对具有“自然”品格的诗作之审美特征,及如何创造出这样的作品,给予清晰有序的回答。最终,他把“自然”之作的深刻原因归于诗人的天才素养。这正是钟嵘自然思想的新意所在。  相似文献   

5.
钟嵘认为颜延之源出于陆机,原因在于两人作品具有多用对偶、喜用典故、情感强烈等共同特点。钟嵘对颜诗重对偶和用典所导致的繁密风格多有不满,这是列颜诗为中品的重要原因。在深入辨析"错彩镂金"的基础上,指出惠休对颜延之的诗风评价是褒而不是贬,客观而言,"错彩镂金"意谓词藻华美,在玄言诗风盛行的背景下有其积极意义,不宜一味否定。  相似文献   

6.
陆机是太康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钟嵘在《诗品》中推许他为“太康之英”,代表了太康时期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今天看来,钟嵘的评价过高。陆机不但是太康体的集大成者,也是晋宋诗风和齐梁新体的开启者,历史的风云际会造就了陆机在诗史上承前启后、无可替代的地位。相形之下,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与他在诗史上的地位不太相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诗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代论者,包括钟嵘在内,对陆机都不免有抑扬过实之处,但陆机一代“大家”的品位是不会动摇的。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对陆机诗歌进行了总体评价,但如何理解钟嵘对陆机诗的评语,目前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我们结合陆机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陆机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陆机广泛吸收前代文学精粹,博学多才,开启了西晋绮靡文风。其诗歌受曹植影响较大。陆机诗结构上遵循五言诗的写作要求,内容上重藻饰,词彩华美,感情表达曲折迂回。  相似文献   

8.
"气"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气"在《诗品》中一共出现11次,意思也不尽相同。有作为自然节气的物色之气,有作为作家气质才性的主体之气,还有是代表作品风格特征的文章之气。"气"也是钟嵘品评诗歌优劣和诗人高下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9.
袁枚是清中叶文坛极富才情的诗人,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奇士,其一生虽仕宦不显,却极尽山水之乐。诗人在频繁出游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古体山水诗,这些山水诗笔力纵恣、才华富赡,将崇高的风格与自然优美的风神结合起来,呈现出纵横恣肆、缥缈奇幻的奇关风格,是融自然之美与个性诗才为一体的杰作。  相似文献   

10.
钟嵘认为诗歌既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又要"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在重视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文采,做到文质兼备.钟嵘认为曾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对其评价极高;对"其源出于曹植",重视辞采藻饰的陆机、谢灵运,也评价很高.这些具体的品评,体现了钟嵘论诗重采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文坛上,以苏轼为代表的一些文人创作出了很多具有"奇气"的作品,在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风气,使得文人以"奇"为尚。针对这一现象,宋代的批评家从风格、文法、思想内容三个层面对古文创作之"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给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自然之奇"和"奇中有正"等观点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诗品>之<实境>是反对当时的格律丽偶、绮缛错采的风尚,主张以直目所寻的方式追求平实之中见深邃意境的风格论.司空图在落脚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接受道家之"虚空"的思想从而形成"自然"的审美观,又以佛家的"现观"思维方式来实现即景会心的真切自然风格特征.其<实境>既是对诗歌表现毛法及语言的描述,更是以风格论而张目,也是司空图"思与境偕"审美主张的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13.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诗品》论陆机诗"气少于公干",这句话包含了钟嵘以气论诗的渊源与发展、陆机"气少"的原因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等重要内涵,这一点现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陆机诗"气少"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陆机诗歌艺术特点的形成,并进一步揭示钟嵘《诗品》丰富的诗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其"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数句补正如下:1.<疏证>所引陆机<为顾思远妇作>及其相关论述,有三误.2.<疏证>谓"张华论韵,以为士衡多楚"可证陆机对于"楚辞",不仅"猎其艳辞",且"莞其鸿裁",非是.因为二者,并无关系.3.对"大才"的含义作了具体发掘.4.择要著录历代文人对陆机其人的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16.
泰德·休斯(Ted Hughes)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运用自然、动物作为诗歌创作的素材。因而他被冠以"自然诗人"和"动物诗人"之美名。《思想之狐》这首"动物诗"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诗学观点。本文以此作为文本进行赏析,主要探讨了诗人所强调的以情绪、直觉和想象作为创作灵感的基本观点,即其浪漫主义回归之倾向。  相似文献   

17.
建构人生的自然──从个性因素看陶渊明之归隐二题裴登峰自从钟嵘提出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之说后,关于他的出仕与归隐的探究就一直歧异纷呈,仁智互见。概括地说,对陶渊明出佳的基本动因或真实原因的讨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因家贫,为口腹。二是同其他众多的古代...  相似文献   

18.
黄文军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4):45-46,59
"寒族文学观"是指导钟嵘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文学观念。《诗品》的"寒族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诗人的斟选、品评与审美情趣上。在《诗品》中,钟嵘斟选了大量的寒族诗人,使之成为一个文学群体,并对他们作品所体现出的"骨气""雅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寒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典范的盛唐诗人,岑参一生有两次出塞经历。两次出塞的经历不仅奠定了岑参边塞诗人霸主的地位,而且为其边塞诗带来盛唐其他诗人所没有的奇峭之美。无论是写景、记事还是抒情,岑参都不以平凡语出之。岑参边塞诗的奇峭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格调上。  相似文献   

20.
钟嵘在《诗品》中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论出发,认为诗歌创作当反映社会生活,当是情之所感、眼之所见,主张自由抒情,反对用事过于繁密,反对华丽的辞藻堆砌,反对妨碍情感表达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反对过分追求声律,追求自然声韵之美。钟嵘主张从"自然英旨"的原则出发,用"直寻"的方法,无功利性地观照世界,钟嵘《诗品》中的"直寻说"对于后世学派主张及美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