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的产生、意境的情景结构生成、格式塔心理学对人的行为的阐释都涉及到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境的产生实际上是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理场"和"心理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意境的产生是地理环境激发或唤起了原本就存在于人心中的情感和意绪,意境的产生就是地理环境和精神领域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2.
一、意境的概述1.意境的概念意境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即作者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的辩证统一。意境可以这样解释“:意”是指作者由客观事物触动,主体感观产生的思想感情“;境”是指作者在描述的客观事物、景物。意注重于作者思想感情,包括内在和外在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愤、悲、忧伤、恐惧、忧愁、痛苦、羞耻等内心体验。在创作过程,有时候无法用言语去表述主观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和情感,只好借助于客观环境景物去表述,这就是情与理结合。境注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简言之,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所谓意境,是指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从具体的构思过程来说,作者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其主观情思不仅时时处于积极的能动的饱和状态,处处驾驭着生活材料和自然景色,而且能够化为生活材料的生命和灵魂,给物、事、景染上鲜明的情感色彩,赋予它传神的艺术生命力,这样,自然之景便就升华为美好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对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反映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人的生活,传递人的情感,体现人的精神,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舞蹈的情感是细腻的,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亦是独特的,本文就是从舞蹈的本质出发来分别阐述舞蹈产生的心态意境、生态意境和情态意境。  相似文献   

6.
郭秀荣 《快乐阅读》2011,(1):124-124
古诗词以其最凝练的语言、最和谐的韵律、最浓缩的情感、最醉人的意境在文学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欣赏前人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一种精神享受、文学熏陶。那么我们该如何走进古人的诗词,体会他们的情感与精神呢?首先,忘掉自己,把自己当做诗词作者(要了解作者生活时代的大致背景),也就是尽快进入角色,观作者所观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形象有机的融合。形象是意境的形象式,情感是意境的内涵。情感是抽象的,只有通过形象显现。由于情感及情感活动中的美感总是与形象相联,构成意境的形象就带有情感性和美感性。所以,意境的特征便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含蓄的情感性及景与意谐的美感性.笔者在《论意境美》一文中已略加论述,本文对意境的模糊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诗歌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独特手段,是语文科对学生进行艺术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分析意境是诗歌教学的特殊内容。有的散文作者象写诗一样写散文,所以散文诗也有意境。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诗歌教学中的意境教学。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诗言志”中的“志”,也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形象,也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单纯的景物描写,虽然可以构成形象,但不能称为意境。意境必须是情景交融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今文学作家 ,无不孜孜追求文学作品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 ,作诗的首要要求 ,“意与境二字而已” ,“有境界自成高格”。这里 ,王氏所谓的意境 ,是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交融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意境 ,包括两个因素 :“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境”指的是作者描绘的具体生活图景 ,“意”是“境”的触发 ,“境”是“意”的载体 ,二者水乳交融 ,互为依托。为了表现特定的情感和意蕴 ,文学作者往往选取特定的“境” ,以语言文字为媒体 ,使之升华为美好的艺术境界。可以说 ,营构意境 ,深化…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意境,就是散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生活图景相交融而熔铸在作品中的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即内情与外物、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辩证统一。意境是散文美的灵魂,在各类文学样式中,散文最长于自如地抒写作者在观照生活时产生的各种感受和情思,并以抒情的笔触将这种体验、感受中的生活情境写入作品,使其在作品中获得再现,这就形成了散文创作中的艺术境界。作为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物境及生活图景相融会的意境,其主要审美功能是引发人们产生艺术想象或联想,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1.
张冉  李茜 《承德师专学报》2010,30(1):102-104
一个演唱者需要有良好的语言感觉,也就是对歌曲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准确,对歌词理解深刻,能直接倾诉作品的真正情感.用良好的语感来表达歌曲真正的意境是我们声乐学习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需要我们将生活中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艺术的创造,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作者通过对声乐语言和词、曲意思的研究和探讨来解读歌唱中的语言感觉.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语言、文化和社会的交际性活动,是翻译和文学的有机结合。作者创作要有生活体验,要有审美情感;而译者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是基于文学创作之上的艺术再创造,努力达到与原作者的"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3.
"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苍凉之感,以及苍凉意境的呈现构成了一道奇美的风景。本文将从她小说中苍凉之感,苍凉意境入手进行阐述,论证这末世的苍凉产生的根源和它所构成的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14.
朱彦彦 《考试周刊》2011,(87):32-32
阅读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语言文字信息激活生活积累,再现相似人生经历,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人生中去看。萧乾有阅读是用"库存"去兑取"现金"的巧妙比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一般来说,作品就是作者生活积累的艺术再现。因而,教师教授作品一类的作品,恰到好处地启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歌鉴赏固然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但是如果比较注重赏析的切入点,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首先要找到赏析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入门之径.只有读懂了意象的含义、意境的氛围,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而古典诗歌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意象和意境,只有打开意象和意境的大门,才能披文入情,开始鉴赏.所以笔者认为初步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理解意象和意境.  相似文献   

16.
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动人的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形象。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生活的“境”有机地融合,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文学作品中,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因作品形式而异。小说、戏剧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散文、诗歌往往是直抒胸臆。所以,体会小说、戏剧的意境,应着重研究作品所刻画的形象特征;体会散文、诗歌的意境,应着重研究作者直接流露的感情.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是被压迫、被侮辱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深  相似文献   

17.
诗歌鉴赏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意象尤为重要。鉴赏诗歌意象的本质在于赏析诗歌意境。可以抓住"象与境"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和体会意象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等角度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讲究意境的,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意境呢?“意”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人为了  相似文献   

20.
立意是确立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意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风物的融合,是散文的生命。把握了作者立意和创造意境的目的,对教学散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