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勇 《华夏文化》2004,(4):31-33
柏拉图和孔子是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时代相近的两位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及教育活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和东方的教育传统。本文通过代表两人思想的重要著作《理想国》和《论语》以管窥东西方的教育传统,与今天全面和谐的教育要求相共鸣。  相似文献   

2.
王英斌 《世界文化》2008,(11):45-45
据越南媒体报道,业内人士对越南现行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批评。专家指出,现行教育体系不合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有些看起来是现时生活的需要,但是与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却不吻合,其他国家已经淘汰了的教育制度等在越南却依然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3.
天雨 《文化市场》2007,(2):3-54
俄罗斯在音乐、美术,设计、舞蹈等艺术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教育基础,其艺术大师更是蜚声世界。俄罗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美,对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俄罗斯人这种极高的艺术修养更与他们的家庭和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密不可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在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问题有过不同的认识和实践。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对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讨论,以求教于各方。  相似文献   

5.
重庆近代职业教育兴起于清末“新政”时期,依照“新学制”的规定,设立了实业学堂及专门学堂,从教育目标、内容到教育方法都旨在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于重庆近代农、工、商业的发展需要。重庆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对重庆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21世纪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一个普遍事实,即高校人文精神大面积失落,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欠缺.本文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从时代特征、社会背景、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当今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的早期发展是夏商周三代。夏文化的详貌目前尚难确定,真正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的是殷商西周。那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政策,则是所谓“学在官府”,教育文化完全为官府垄断,平民百姓不敢问津。那时候,执掌文化大权的是“巫”、“史”、“祝”、“卜”等官员,他们是一批世袭的职业文化匠师,大凡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音乐歌舞、婚庆葬丧等诸般文化活动,均由他们操纵。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研究学术和寻求真理的场所——这是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的共识。这就是说,大学应当成为文化自觉的先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这只是一种逻辑的推演,问题是大学和大学教育如何才能培育出具有文化自觉的人才;通过他们去影响社会,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今瑞典的学校正面临崩溃的危险,国家的教育制度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批评。有媒体评价,现时瑞典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国际上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老师不再受尊重2013年3月底,瑞典民众向政府提出了《将学校的运营和管理责任由地方团体回归国家的请愿书》,之后瑞典政府报纸《每日新闻报》也刊登了题为《将教职员工的月薪提高1万克朗》的文章。一时间广大民众热烈响应,他们对现行学校制度的疑问和批评也随之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10.
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人文科学最早出自拉丁文“huamnitn”,包括哲学、史学、文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其核心是哲学教育,它和艺术科学教育共同构成人文素质教育。各国教育部门面对自己的人文科学教育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书院师道     
许刚 《寻根》2012,(1):15-17
书院是古代极富“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机构与制度,其教育宗旨、理念、旨趣、形式、方法等均有值得今Et大学所宜思味、汲取者。  相似文献   

12.
杨孝如 《寻根》2008,(5):7-9
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做出有违日常礼仪的行为来。但是,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知道相应的礼仪规范,而是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但却不愿或不屑去做。这种认知与行为的断裂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有着深层原因的。  相似文献   

13.
对民国时期报纸素养教育研究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国人对于报纸素养教育的研究,产生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断,他们的探索为当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及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4.
侯敏 《华夏文化》2004,(2):36-37
中国书院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孔墨的讲塾,就是一种区别于“官学”的“私学”。但真正把讲塾推进到书院,还是秦汉以后的事情。两汉后以至隋唐,官学以外,名师大儒都聚徒讲学,传授结业。宋代学者在寺院教育的启发下,将唐代藏书、校书乃至研究学术的书院改造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对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章认为,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为后续中国提供了思想范式、制度模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化与性格。其原因在于:百家思想总结了上古时代的各种经验,包含大量真知灼见;有丰富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后续中国保持了自然经济与集权政治体制;历代王朝的人为推崇及经书相传的教育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卢作孚是深受辛亥革命熏陶的民主主义,世所公认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办教育经历包括两个阶段四次试验,通过对其一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全面剖析,可以肯定其作为新化的传播、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中国区域教育现代化先驱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玉笛 《世界文化》2005,(1):14-14
我们常常惊叹日本国力的发达和国民素质的优异,也赞叹他们科技和工业产品的高质量,取得这些成就的基础得益于日本学校从小进行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知识的教育与教育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肖楠 《东方文化》2000,(5):16-20,62
中国的大学人文教育在世纪末包含着诸多的隐情,使人文教育一开始便可能陷入一种进退维谷、迭遇伏兵、不得不行又行之艰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马一浮儒学教育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复性书院的创设是马一浮儒学教育理念的实践,指出其中既有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批判性思考,又有早期的若干尝试准备,同时还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提炼出参照样本和基本原则,结合时代需求,重新订立学规,构建了书院的基本办学框架,这不仅为考察马一浮的儒学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助于教育理念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