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路"是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文章的每一章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个标点,无不都是围  相似文献   

2.
沈丽娟 《教书育人》2007,(11):40-4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路”是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文章的每一章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个标点,无不都是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的。因此,教学时抓住作者的这个“路”为突破点,循着作者思路总览全局,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就可以收到纲举目张之效。在《炮手》一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叶老这一教学理念。现以《炮手》一文为例,阐述我的这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是讲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文章的结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安排层次,谋篇布局,体会作者思维的逻辑性,这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的能力,我领学生分三步走:探寻——辨别——明晰。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作者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独特认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这些个性特点,又往往借助于文章的体裁、结构、思路、题目等外显“物”展现出来。因此,抓住一篇文章的体裁、结构、思路、题目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常常能收到以简驭繁、纲举目张之效。  相似文献   

5.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也就是怎样组织安排材料、布局谋篇的问题。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层层、一段段、一部分一部分地结构起来的,体现出作者的思路。叶圣陶指出:“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阅读一  相似文献   

6.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一条要求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理清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线索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辨析文章的构架,因为构架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构架理清了,思路也就清楚了。要解决文章的构架与思路的辨析问题,首先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当然,文无定法,文章的结构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千万篇文章中寻找它们在结构上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思路?《辞源》上说:思维的条理脉络。那么一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呢?就是贯通于一篇文章中的一股内在的逻辑力量。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思路既跟构思有关,又跟结构布局相联。如果说构思是为了理清思路的话,那么结构就是思路的具体展现。构思在前,结构在后。从这个意义上说,"构思"就是对"结构的思考";有什么样的构思,就有什么样的结构。只有构思"细",才会思路"顺";只有思路顺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文章思路的外现。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就是  相似文献   

9.
文章的思路与结构是一体两面的,思路决定结构,结构体现思路;思路是文章的内在脉络,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呈现。具体而言,思路就是作者对文章的整体构思,是一个逐渐系统化、明晰化的思维过程;结构就是作者思路的外化,外化为文章的组织构造、布局安排、行文线索、段落关系等。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文章的线索、条理怎样?作者是沿着一条什么样的思路来安排材料的?学习以后受到什么启发?这些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是有裨益的。侧如六册  相似文献   

11.
理清文章线索提高读写能力─—谈小语篇章结构的教学山西赵凤瑛一篇文章的线索、条理怎样?作者是沿着一条什么样的思路来安排材料的?学习以后应学到什么启发?这些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12.
(一)思路是思想走的一条路,存在于作者的头脑之中,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因此它具有内潜性。理清思路,首先就难在这里。不过,这条路既然已经外化为一番话、一篇文章,我们还是可以从作者的话里、文章里发现并把握它。一篇文章定稿了,构思活动也就暂时结束了(不排除有将来再行修改的可能),思路也就确定了。写作的构思活动过程,是动态的;构思活动完成了,思路也就形成了,它是静态的。它是作者经过反复思考、比较之后,最后筛选出来的最佳行文路径。好文章的思路,特别值得读者去探求,原因就在这里。好文章的作者思路都具有严密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的思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时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基本上懂得了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记住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然而对文章的思路,却有些模糊不清。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过教学生掌握思路对于阅读的意义:“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那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探求文章的思路呢?下面着重就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浅陋的看法和做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4.
一、品读语脉法一篇文章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再现,是作者思想感情呈现的轨迹。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感受语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感情读出文章的层次,从而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文段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木屐》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成长的哪三个片断?”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思路的重要性。凶为读文章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就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写文章讲究文章的思路,就便于布局谋篇,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边阅读,一边分析,对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很有好处的。分析文章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不能很好地分析文章,是衡量自己语文水平高不高的重要标准。用“边阅读边分析”这种方法看文章,它的基础是阅读,分析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阅读时首先要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描写了哪些场景和人物,这就为下一步的分析打好了基础。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做这样一些事情:找出并理解文章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整理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按照怎样的思维路线写的),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文章思路的外现。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文章结构体现文章的风骨气质,所以一篇好的记叙文,美的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小标题是指一篇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标题。拟设小标题是写作文章时常用的艺术手段,它不仅能起到明确文章内容要点,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显现作者写作思路,显示文章情节线索等功用,而且便于作者选材、组材和结  相似文献   

19.
阅读文学作品,不论对语文学习还是对以后个人的成长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教版课本收录了许多优秀的文章,我仅以高二第三册课本收取的自读文章为例来探讨一下学生自读的方法。整体把握文章是阅读工作的第一步,大致上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理清文章与行文结构,总的来说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我们初步的任务便是顺着作家的思路,找到所表达出的意思。感知是对文章总体、概貌的把握,对文章的初步印象。一篇文章是作者所知、所感、所思、所见的反映,作者通过文章全部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基本感情和观点就是文章的主旨。有的文章的主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一、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读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是怎样开头、怎样收篇的,写文章的人在开头、结尾是花了很大功夫的,因此看文章时也要着重看开头、结尾。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取读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