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着诉讼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启动事由和启动主体规定的过于宽泛等诸多问题。因此,直从更新司法理念,取消人民法院主动提起刑事再审程序的资格,合理界定启动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提高再审程序审理法院的级别,限制再审次数等方面加以完善,使之最大限度地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审判监督程序,由于过于强调国家干预的功能、忽视当事人处分权、再审启动主体宽泛、具体程序的缺失等等原因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缺陷,改革我国审判监督程序已经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如何改革审判监督程序在学界存在诸多不同的见解,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文章认为,以再审之诉作为制度基础的再审程序能够充分体现当事人主导程序之基本理念,将再审程序的启动权交给当事人,能实现审判监督的回归,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在再审之诉的制度构建上,文章从再审之诉的要件和审理两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审判监督程序是在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之外而又不增加审级的一种独具特征的救济性程序。它由提起再审程序和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两个部分组成。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救济性的案件审理程序,对于纠正审判错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制度作为行政诉讼纠错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很不完备,造成了实践适用中的许多困难。构建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首先要确定在程序设定中坚持满足现实需求、审判权有限制约行政权和检察院有限参与三大原则。其次应以启动程序的主体、管辖、再审事由和检察院抗诉等方面之实践要求为归依,完成相关具体制度和理论框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再审程序作为事后监督和救济程序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本从再审程序的架构、启动主体以及再审事由三个方面着手,对重新构建再审制度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6.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启动主体制度的设计是再审程序功能和价值能否实现和发挥的关键所在.文章在经较借鉴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审判监督程序启动主体制度的改革进路进行了阐述.主张重构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主体制度,即取消法院的启动主体地位,建立再审之诉,充分保障当事人获得程序救济的同时,保留并且限制检察院的抗诉,以理顺审判权、诉权和法律监督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我国审判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权保障和公正价值。我国审判监督程序在申诉制度、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和具体程序的运行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亟待完善。因此,应强化当事人申诉权;取消法院主动决定再审权;明确再审的管辖、再审方式和效力;确立再审不加刑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缺陷比较突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在立法中完善发起再审程序主体的设置,取消法院发起再审的主体地位,限制检察机关发起再审的范围。规范提起再审的事由,保障当事人发起再审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解决了"申诉难"问题。通过审视我国申请再审程序的现状,发现修改后的再审程序在立法理念、再审启动主体与事由、审查程序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再审程序使民事再审程序的公正性蒙上阴影。民事再审程序应由人民检察院提起 ,真正实现审判监督程序的纠错功能。  相似文献   

11.
简易程序不应只局限于诉讼领域,而行政简易程序也不应局限于行政处罚,它理应适用于大多数具体行政行为。从简易程序的基本问题入手,结合各个地方的简易程序规定,找出其共同性,并就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如何适用,做出了初步探析,还就我国行政程序法典中的简易程序规定作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和借鉴不同国家宪法修改程序理论成果.针对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完善我国修宪程序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程序从启动到结束,是一个连续的、前后互相影响的逻辑过程。以审判为中心,可以将刑事诉讼程序划分为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两大部分。审前程序是整个诉讼程序的基础,是审判程序的准备;而审判程序是整个诉讼程序的集中,是诉讼程序的中心。这两大程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但是,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之间逻辑不吻合;在职权主义的审前程序之上建立的对抗制的审判程序无法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在于审前程序与审判程序之间的错位。  相似文献   

14.
“重实体轻程序”是我国传统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个弊端 ,实现法治化必须重视法律程序的公正。通过对中西法律程序价值观的比较 ,分析了中西法律程序价值观差异的成因 ,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重视程序公正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宪法程序既有外在价值又有内在价值。在我国宪政的程序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宪法程序的缺位使得宪法程序的外在价值无法体现;与此同时宪法程序的内在价值,也即程序公正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具体表现为立宪权与立法权集于一身,公民基本权利欠缺正当法律程序保护,违宪审查主体欠缺中立性。为此,我们应树立程序正义观念,从分离制宪主体与立法主体、设置辩论程序和权力运行和控制程序、规定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等环节来完善我国的立宪、‘行宪和护宪程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我国的简易事诉讼程序愈显弊拙,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的要求相去愈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理论与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发展既表现为实体法的演变与完善也表现为程序法的进化和发达,就程序法的发展而言,我国的程序立法并未带来应然效果,程序上的形式主义在选举程序、审判程序和行政程序上都有较明显地表现。这主要是法律程序本身不完善甚至缺乏正当性的要求,程序工具主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克服程序中的形式主义需要我们全面关注程序价值,宣传程序正义思想;继续完善程序立法;强化程序观念、建立程序责任。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政处罚程序是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方法、步骤、顺序的总称,包括一般程序、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教育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是教育行政处罚的常用程序,可分为立案、回避、调查等12个步骤和环节.教育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是一般程序的简化,主要是对当事人进行当场处罚.教育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是在一般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听证这个复杂而庄重的环节,从而保证重大教育行政处罚的公开与公正.严格遵守和正确使用教育行政处罚程序,对保证教育法的实施、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使教育行政处罚权以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程序正当性(又称程序本位主义),也就是程序赋予了依程序所作的决定其正当性的论点出发,通过论述为什么要让程序作为其决定的正当性唯一标准,从而展开对正当程序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首次确立了我国程序选择权制度。但如果没有程序协议制度的辅助,程序选择权制度的实行将使司法实践无所适从或者问题丛生。为此,本文提出了创立程序协议制度的主张,界定了程序协议的概念和性质,从理论上论述了创立程序协议制度是程序选择权的内在要求,是规范和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有效措施,是当事人诉讼地位强化的实质性标志等观点,并对程序协议制度的立法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