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蓓 《少年月刊》2011,(12):4-6
他是爸爸眼中充满疑问的“小问号”;他是妈妈眼中聪明调皮的“小精灵”;他是老师眼中多才多艺的“小能手”;他是小区居民眼中善良淳朴的“小雷锋”;他是同学们钦佩欣赏的“小偶像”……  相似文献   

2.
女生眼中的男生,是一群留着“分头”,穿着牛仔,自以为very cool的“调皮捣蛋鬼”; 女生眼中的男生,是一群喜爱在球场上疯狂奔跑的“野马”,纵然是汗湿衣襟,也无怨无悔——他们常常以“迈克尔·乔丹”、“罗伯特·巴乔”自比,甚至狂妄地宣称,自己就是赛场上的“救世主”; 女生眼中的男生,是一群记性特差的“马大哈”,因为他  相似文献   

3.
蒋依宝 《湖南教育》2000,(15):50-51
众所周知 ,郑板桥画竹经历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对创作对象的意象积累 ;“胸中之竹”是将积累的意象重新组合、内化于心 ,做到胸有成竹 ;“手中之竹”是画家创造性思维的物化 ,注意形似 ,力求神似。这是画家成功的诀窍。笔者认为 ,小学生要学好几何初步知识 ,也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教师要从中设法引导 ,促成学生从“眼中之竹”过渡到“手中之竹”。一、帮助学生丰富“眼中之竹”学生的“眼中之竹”指的是空间观念 ,它是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及它们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  相似文献   

4.
在男人眼中,他是未染尘埃“淑女”,在女人眼中,他是玉树临风的型男,在俗人眼中,他是形同伪娘的异类,在潮人眼中,他是惺惺相惜的同类:在粉丝心底,他至死都是知情识趣的万人迷。  相似文献   

5.
许多年前,苏轼和佛印曾有过一次对话。苏轼问佛印:“我在你眼中是什么?”佛印说:“是鲜花。”佛印问:“我在你眼中是什么?”苏轼说:“是牛屎。”佛印说:“你在我眼中是鲜花,是因为我心中装着鲜花。”曾经,我的双眼看到的是琐碎,双耳充斥的是抱怨,身心更是倍觉疲惫。可是本学期初的“阳光体育”,尤其3月3号那天完美得犹如神话般的展示,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李白眼中的满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自居易眼中的新月:“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眼中的蛾眉月。从古到今,月亮一直都在变化着。你看,你看,月亮的脸,由圆到缺,又由缺到圆……  相似文献   

7.
女生眼中的男生是一群穿着随便、大大咧咧的调皮捣蛋鬼。女生眼中的男生是一群喜欢在球场上疯狂奔跑的“野马”,纵然汗湿衣襟,也乐此不疲。他们常以迈克尔·乔丹、罗伯特·巴乔自居,甚至狂妄地宣称自己是赛场上的“救世主”。女生眼中的男生是一群每逢下课便追逐打闹、不把教室折腾得乌烟瘴气不肯罢休的“捣乱分子”。女生眼中的男生是一群记忆力特差的“大马虎”,因为他们总是在紧要关头说:“唉呀,我忘了!”不过……当然——在女生眼里,男生永远是那么宽宏大量,豁达开朗,因为他们不仅不欺负女生,而且还是女生的保护神。在女生眼里,男生又是…  相似文献   

8.
佳段选摘     
巧妙开头我的老爸真奇怪。在公司的员工眼中,他是个“成功人士”,因为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在妈妈眼中,他是个“可爱的老公”,因为只要他在家,一定哄得妈妈像喝了蜜似的;而在我眼中,他是“读不懂的书”,因为他实在难以琢磨。摘自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小学四(4)班俞仟奇《老爸是本读不懂的书》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人眼中,外地人都是基层的;在上海人眼中;外地人都是乡下的;在广州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打工的;在武汉人眼中,外地人都是老实的;在成都人眼中,外地人都是忙碌的;在重庆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怕辣的;在沈阳人眼中,外地人都是软弱的;在台湾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没钱的。在外地人眼中,北京人都是优越的;在外地人眼中,上海人都是精明的;在外地人眼中,广州人都是精瘦的;在外地人眼中,武汉人都是会骂的;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都是搓麻的;在外地人眼中,重庆妹都是漂亮的;在外地人眼中,沈阳人都是剥悍的;在外地人眼中,西安人都是“打裁判”的。外地人 本地…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中叶社会学问世以来,秩序论、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的社会学家们就对“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秩序论社会学家眼中,“和谐社会”意味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一致;在功能论社会学家眼中,“和谐社会”意味着社会功能的和谐与统一;在冲突论社会学家眼中,“和谐社会”意味着矛盾与冲突中的和谐与一致;在互动论社会学家眼中,“和谐社会”意味着人际互动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相似文献   

11.
“眼中读心”任务最初是用于评估孤独症谱系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然而,随着“眼中读心”任务在非临床群体中的广泛使用,研究者对该任务测量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具体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明确“眼中读心”任务测量的具体能力,将有助于该任务在之后研究中的规范使用。通过回顾采用“眼中读心”任务的研究,从概念、行为和神经基础层面,梳理和分析任务使用中存在的争议,提出“眼中读心”任务测量的是参与心理理论和共情加工过程的一种基本能力,即情绪识别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将“眼中读心”任务作为评估复杂情绪识别能力的工具,重视对不同群体任务表现的解释,力求学术交流中相关心理概念的清晰和准确,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只虫     
我,与徐志摩同姓,与“蜻蜒”同名.在老师们的眼中,我内向,我稳重;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热情,我活泼;在父母的眼中,我乖巧,我懂事.在不同人的眼里,我有不同的性格.可他们谁也不知,我是只动静相宜的“虫子”,疯起来可以是疯子,安静起来,也是个淑女哦!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大规模的实证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学生眼中的德育、教师眼中的德育、家长眼中的德育、学生眼中的学生、教师眼中的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学生,表明并不存在所谓“德育实效性低”的共识,传统的德育首位、德育主导作用的观念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14.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方法上,他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的创作观念。“眼中之竹”是观察客观事物所留下的印象,是素材积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属于艺术构思阶段。“手中之竹”则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运用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法将“胸中之竹”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最终完成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观察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智力发展、技能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观察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假如把学生对字形的表象称作“眼中之字”、把学生对字形的分析思考称作“胸中之字”、把字形的书写称作“手中之字”的话,那么,“眼中之字”就是对字形进行观察的初步感受,“胸中之字”就是对字形的整体把握和深入认识,“手中之字”就是对字形的直观再现。试想,如果没有“眼中之字”,便不可能有“胸中之字”,更谈不上“手中之字”了,而如果“眼中之字”模糊不清,“胸中之字”就会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一个有“意”参与的“变相”过程。创作在“虚静”的状态中将自然界的竹子纳入眼中,经过“意”的取舍加工,一步步外化为“手中之竹”。而他的“胸无成竹”这个独创性的命题更是他“趣在法外”、突破成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假传圣旨     
在孩子眼中,老师是“无冕之王”,但这个“无冕之王”也如玻璃般极易破碎……  相似文献   

18.
韩莹 《作文与考试》2023,(13):46-4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现实,“胸中之竹”是理想,“手中之竹”则是实践,从愿望和理论上讲,“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应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眼中,你是一座丰碑,引领我不断进步;在我眼中,你是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在我眼中,你是一缕阳光,带给我无限温暖与爱意……请以“我眼中的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20.
我心依旧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心里。———题记在冷漠者的眼中,维纳斯是残疾的;在痴迷者的眼中,维纳斯是美丽的;在旁观者的眼中,维纳斯既是残疾的,又是美丽的。那么,你呢,我亲爱的朋友,在你的眼中,什么事物最美?俄国人对我说:“河流和草原最美,他们就是我的伙计。”印度人对我说:“飞鸟和天空最美,她们是我的母亲。”日本人却说:“草原和冰雪最美,他们是我的恋人”而中国人却说:“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明月清泉、野渡横舟最美,他们是我的归宿。”不同的情感,拥有不同的认为最美的事物;不同的情感,对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