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学生幸福指数"、"学生幸福感"成为今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今天的孩子幸福吗?孩子,你感到幸福吗?孩子,怎样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我们的话题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忧虑和思考中展开。我们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学生不受他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欢乐,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教育的责任在哪里?教育的责任就在于珍惜并维护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在哪里?教师的义务就在于帮助孩子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但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担忧成为实实在在的促进孩子幸福成长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倾情付出和实践努力!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追求,传统教育重在纠错并不厌其烦地改正,而积极教育则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出现的问题也可谓千姿百态,面对某些问题我们有时真是束手无策。如果在一开始教育孩子时就张弛有度,相信问题真的来临时,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鹿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它有一种鹿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孩子就好像是“一块玉”,教育孩子的过程如同是在“雕玉”!有心教育.无裹培养,愿我们的孩子在有心教育的引导下,做一个知理有德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随机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我们平时能注意实施随机教育,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极易沟通,从而出现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效果。—、教育时间上的随机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我们可以在课前、课后和学生随机聊聊,此时  相似文献   

6.
凡事都要讲究时机,班主任教育学生也是如此。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教育不是给孩子所有他们要学的东西,而是唤醒孩子沉睡中的潜能。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能,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并使之循着儿童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类内在的精神本性和力量。我们无须在孩子的脑中植入性灵的种子,因为它本来就存在于那儿了;但这粒种子却需要灌溉和施肥才会开花结果。孩子的天性是需要导引的,教育孩子就像培育草木,只需给予各…  相似文献   

8.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并不陌生,只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没有很好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细心研究它、重视它.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这学生(孩子)平时学习一贯很好,可为什么一到考试就‘砸锅'呢?"还有的老师说:"xx(指学生)挺聪明,可就是自制力太差."  相似文献   

10.
孩子小的时候,什么样的教育都容易,一旦孩子长大了,教育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重视孩子的事,等孩子长大了,出现问题了,才想到花钱买教育。父母花钱能买到教育吗?如今的金钱社会,一些年轻的父母,生了孩子就花钱请人带孩子;孩子长大了,出现叛逆、早恋、厌学、网瘾、  相似文献   

11.
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同时,仍然继续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如下体会:1.重视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一个人的创造性心理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对于这个人在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的大小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能使孩子仅形成复述、照搬、模仿的僵化思维模式,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心理气质。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指出: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他告诉我们:当学生不知道你在教育他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对此,本人在30年教育教学经历中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     
任何政治理论只有既适用于成年男女,又适用于儿童,才是令人满意的。理论家多数并无子女,即使如果他们有孩子,也会小心翼翼地躲避孩子,免得被喧闹嘈杂所烦扰。有些理论家也写过论述教育的著作,但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写作时并没有在心里想到孩子。那些了解孩子的教育理论家,如幼儿园的创始人和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发明者^[1],也并没有总是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成功地作出先进的指导。我对于孩子和教育都不甚了了,要是我能懂得教育就可以指出别人的著作中有什么缺憾了。但是考虑到教育也是一种政治规范,它就涉及到要求重建社会的某些问题,而不是教育理论著作家们通常所考虑的那些事情了。我所要讨论的正是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彦 《宁夏教育》2007,(6):73-73
从跨进师范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就与孩子的教育问题搅在了一起。走上工作岗位,成天和一群孩子打交道,但我却没有真正去深入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总以为做个尽职的教师,教会孩子知识就行。  相似文献   

15.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天下的孩子恐怕很少没有挨过家长体罚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差,是非辨别不清,顽皮好动,难免会有做错事、成绩下降的时候。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了过错,就絮叨、训斥、打骂。这样往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如何对待儿子的批评教育问题上,我也曾走过弯路。儿子小时候尽管我们对他规矩很严,但他屡屡要“出格”。于是,我们便经常进行严厉的批评,一点点小的过错,譬如“回家迟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吃饭得就水”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保育员,我们在照顾孩子进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挑食、边吃边玩,甚至有的孩子还不会吃饭。  相似文献   

18.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吴华同志的文章《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希望能引起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及时引导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能认真完成学业,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课题组于2014年申请了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孩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该课题被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14年8月批准立项,基于给课题的研究背景等方面,现就将课题组研究过程中对于农村特殊家庭孩子在教育方面发现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归纳研究,下面就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在其中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作教育技巧的核心,是找到了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如何把握这条规律,使学生在无意中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