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对我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心理素质与大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大学教育中日渐重要,作用突显.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急迫性出发,突显辅导员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待心理健康教育态度的重要性,并对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指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应主动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6月9日上午,江西省首届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大赛首场比赛在景德镇高专拉开帷幕。这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大赛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5.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结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思路,有计划、有目的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要完善教学体制和制度,而且还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挫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健全具有重要功能。有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尚属空白,客观分析国内外抗挫折心理素质研究的现状,深入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策,对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现实紧迫性。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客观全面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探讨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对策,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新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深研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一道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问题,提出应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学校、院系、班级三大平台的工作网络;利用主渠道,科学规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和文化,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等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在2l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素质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要主动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有效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培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通过对我国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心理疾病越来越凸现出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完善的人格的形成,培养和谐人才。构筑一个主阵地、三级大平台、五条大通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教育模式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渠道。文章从黔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该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增进该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该地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04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是张大均教授继主编出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幼儿心理素质训练》、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初中生心理素质训练》、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高中生心理素质训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等系列教材之后,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教材。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那么。如何在高校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高校应建立怎样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有助于我们通过正规有效的途径,科学及时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出发,阐述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说明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和提升全体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希望籍此引发更多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