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永莉 《甘肃教育》2014,(16):109-109
正一、导读为先,引导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根据这一点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自己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在学生读课文之前,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第二遍阅读,疏通文章文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将自己在理解中的难句找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这就清楚地说明,对课内自读课文既不能由老师包干代替,也不能撒手不管,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首先,指导阅读时教师要联系本单元讲读课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学课内自读课之前,要让学生回忆旧课——讲读课,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自读课内自读课文,要区分课文在体裁、内容、写法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只要忆起前课,那么在自读新课之时就会触类旁通了。比如阅读《难老泉》一文,则可联系《雨中登泰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对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特别重要。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各方面条件较落后,学生普遍阅读量少、词语积累贫乏,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并要鼓励学生多表达、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对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特别重要。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这…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由五首古诗组成,属于阅读性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赏析,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古诗五首一、悯农教学建议:1.这首诗浅显易解。教师可布置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自学。2.课堂上教师讲解要抓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讨论:为什么“农夫犹饿死”?3.在讲读前教师可简介时代背景,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4.课后作业第二、三题可在预习中解决。第四题可在学完第一课后填写。二、蚕妇教学建议:1.这一首诗,语句浅显,学生不…  相似文献   

7.
教学多年,一直以为自读课文的教学是最为轻松、最为得意的,且多年来,自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形成了一种模式,即:课堂上让学生读课文,提出一些大纲、教参要求掌握的问题,再后让学生们讨论这几个问题,最后回答,教师订正,一堂课也就结束了。这样,课堂热热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明确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增长学生课外常识的手段已经受到新课程的重视也逐渐成为新时期的要求。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爱上阅读,也有义务让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并引导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享受阅读,品味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那么,自主阅读是什么呢?仅仅课堂上学习的课文肯定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要开阔视野、汲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让他们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勾划出生字,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再同桌对读,互相正音,最后由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通过抢读、轮读课文来进行检查。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生字字音、自己读通课文的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2.提出要求,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不是盲目的,应该对每一次阅…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编排阅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把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它与讲读课文不同,主要是凭借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同时,又把思考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依据。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或组织学生对论,以疏通阅读障碍,从会读到读懂。一、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读征文章,白先必须会读文章中的字。因此,思喜练习第1题明确要来学生“蕾讲章读课文’。同读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丰富便捷,但同时,其阅读心理也越来越浮躁,这就导致了学生思维方式产生了模式化、浅表化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沉下心来,慢读、细读、深读课文,推进阅读与思考的深度拓展。在阅读指导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以人物形象为突破口,发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其次可以通过情境再现等方法,引导学生沉入文本,实现深度阅读;最后应让学生围绕作品主题进行读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有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爱家乡的翠竹》的阅读训练程序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前先看题目,就可以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作者家乡的翠竹。再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读不准音的字,应查阅工具书。尔后,让学生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细读课文。细读课文时,要一句~句地读,要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字词要放到句子里理解,也就是通过“语境”,对含有这个词…  相似文献   

13.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课本中自读课文约占40%。如何处理这些课文的教与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让学生运用教师在平时授课时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方法来学习它,以达到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一、预习阶段预习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不理解的字词一定要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去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词典,一丝不苟的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布置的预习任务一定要用课堂检查来督促,否则只会做做样子,毫无用处。课堂检查可以采用朗读课文、黑板…  相似文献   

15.
(一)预习课文要求在三年级时曾经训练过“预习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四年级的时候训练过“带着课后思考题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三项要求:首先要学会读通课文,所谓“读通”课文,就是要读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含义,并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最后还要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预习的过程中,还要把实在弄不懂的词语、句子和内容做上记号,一般方法是横线加问号。帮你提升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养成自学本领起辅助性作用。在做这一类型的阅读题时,首先要好好地去读课文,最起码读三遍以上,对文章有个初步的印象,接着在文章中做上…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应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自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文章从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从结合助学系统教学、注重读写结合、注重个性阅读等方面阐述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黄继光》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组的讲读课文。这一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有顺序地记叙事物。要求在第三组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条理性。课后作业第1题的四个问题是按课文四段设计的,它不仅有利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还提示老师要抓住战斗的经过顺序安排教学步骤,组织课堂结构。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在具体训练中,要把握好下面四个环节: 一、引导自读,读懂课文 首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读懂课文。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快速浏览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获得整体认识;再通过查阅工具书、辅导书,自学生字、新词,反复阅读,理解课文中较难的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精读读懂课文。让学生根据课后作业或老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采用以段落为界限 ,逐段讲解分析的方法行之已久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课堂上多见这样的过程 :先让学生读一段课文 ,接着根据这一段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 ,随之板书有关词语 ,再问板书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如此循环 ,一段段地讲完课文。笔者以为 ,小学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冲破以段落为界限的讲读方式。这是因为 :学生拿到一篇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在初读阶段就可以达到了解课文概貌的目的。一篇文章的分段书写 ,是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 ,可用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20.
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熟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读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读书,使“读”和“思”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一.改变预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带着问题想学生预习课文,能为讲读创造有利的条件。过去预习在课外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