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要将写作与阅读联系起来,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堂练笔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从图文结合、文本拓展、仿写范例三个环节,探索课堂练笔的教学应用,以让课堂练笔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0):157-158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当前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重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以课堂小练笔的形式来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实施有效,核心素质培养理论下语文课堂练笔活动要从阅读理解、阅读语言、阅读体验、联想想象、课外拓展几方面来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达方式的精心设计,在读中悟写,以写促读,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本文分析了核心素质培养理论下的语文课堂练笔要点,提出了核心素质培养理论下开展语文课堂练笔活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就是抓住语言训练这个重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体现语文之根本。"随文练笔"要重点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语文综合阅读的考查已越来越重视对文章的文意理解、意境把握、点评创新.综合阅读的理解是反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体现.职教学生应注重通过文章的阅读理解并同化,将自己鲜活的思想融入文章.为文章的情节发展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与看法.语文综合阅读理解也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新课标对学生自主体验感受的重视,结合新课程理念精神,下面就体验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洪雪清 《教育艺术》2010,(4):47-47,46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体验新知识,并主动掌握新知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新课标中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要求。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要求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多给学生自我阅读和个性阅读的时间,能够引领学生在多元化、深度化和拓展化的阅读中展现鲜活思想与鲜明个性,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考、丰富思维和充实认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的核心,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改变长期以来为应对应试教育所形成的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语文学习新领域,全方位、多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李敏 《宣武教育》2007,(7):31-34
《语文课程标准》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阅读教学中,应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激活思维,激发情感,加深理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在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  相似文献   

16.
唐玲 《考试周刊》2012,(23):36-3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说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刻画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仁人志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艳珍 《天津教育》2021,(1):134-135
随文练笔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当下随文练笔这一重要语文教学方法并未得到高效运用.面对一些教师的不理解、不重视和不认真,必须明确随文练笔的"随"与"不随"的区别,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真正做到工于阅读、逸于写作,不断提升效率与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