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成都市都市体育圈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城市环境特征、体育市场现状以及市民体育消费和生活习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适合成都市发展的都市体育圈构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成都市都市体育圈作为城市体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地域形式,与其它都市体育竞争力相比,具有独特价值与优势.在地域上大体可分为都市中心体育圈、近郊体育圈和远郊体育圈三个圈层,它的构建要以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龙头,以体育休闲、体育旅游、运动体验等功能为重点,围绕"点-圈"环状辐射的地域及类型特征,建立与成都城市"个性"相适应的都市体育圈;利用成都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资源,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竞技为一体的都市新单元;以"基地"为依托,整合全市体育资源,实现"点"带"圈"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体育保险是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概括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现状,阐述我国体育保险体系内涵、特点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竞技体育保险为契机和"龙头",构建竞技体育保险、学校体育保险和群众体育保险三位一体的中国体育保险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生态体育"、"和谐体育"的大背景下,通过深入探究传统武术所蕴藏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思想,提出传统武术本质上是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性灵与肉体高度和谐统一的人,并为消解当今竞技体育凸显出的尖锐矛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有了新的内涵。此研究在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特性的基础上,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并提出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基础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期为加强新时期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柳州市所管辖城区及县城,包括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地方高校服务柳州市体育旅游在打造山、水、民、情四张“体育旅游”名片,构建“一核三圈”的体育旅游布局,完善全域体育旅游开发设计进行分析,以期为其它地区的体育旅游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环太湖假日体育圈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太湖区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体育事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对环太湖区域体育产业、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基础梳理,分析了环太湖假日体育圈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环太湖假日体育圈的发展路径,为其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视角阐述生态体育的内涵、揭示生态体育的特点,提出生态体育的环境体系构建,为研究体育与自然、与社会、与人自身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和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新阶段体育事业如何发展?体育工作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认为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在新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小康体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要紧紧抓住"三个环节";场地、组织和活动,努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要利用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残运会和十运会的平台,借势造势顺势,努力建设"环太湖体育圈"和北京"龙潭湖健康产业园区",向世人展示我国"小康体育"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探骊——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的形成、内涵及实施进行探讨,并分析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实施所存在问题,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是辩证思想的大师,他和他的思想本身都应该受到辩证的对待。在“恶”这个具体的道德问题上,黑格尔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探讨“恶”的含义和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恶”的历史发展的杠杆作用的辩证法思想正是在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思想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也正因如此,恩格斯在《终结》中指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鬼,是先民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对生活生产中的各种灾难产生的原因作出的最为"合理化"的解释,是先民对自然产生畏惧的一种体现。在先民的认识中,这些灾难都是因为有"鬼"这种人们无法战胜的东西在作怪,因而创造的指称这一怪物的专名。人们对鬼是既爱又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它许多新的意义。本文试从"鬼"字入手,讨论以"鬼"为形旁的汉字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3.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典型句式之一,许多语言学家从其结构、意义、价值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对它作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这些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出"比"字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不断加大,综合性程度正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出版的体育词典和书刊中,physical fitness的中译有多种,大多数译为"体质"。通过比较研究"physical fitness"和"体质"的词意、定义、研究内容和测试项目等,探讨其合理译义,认为将physical fitness译作"体适能",体质译作"constitution"或"physical constitution"更符合词意和专业概念,并适应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亦有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国行政文化的建设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行政改革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新的行政规范文化、行政意识文化的形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解读与展望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理念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会议研讨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蕴涵的深层话语及其指向进行了剖析,深入研究了奥林匹克运动致力于“绿色“事业的背景举措及发展趋势,探索了“绿色奥运“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及意义,提出了彰显节约、突出长期效益、加强广泛合作等和谐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魏晋"言意之辨"中,荀粲、荀俣及王弼的立场均属于"言不尽意"派;欧阳建虽将其观点概括为"言尽意",但该观点却未能在逻辑上构成对"言不尽意"论的否定。荀粲"言不尽意"的命题透显出语言无用论的倾向;荀俣和王弼的观点则属于工具论的语言观,他们继承了中国语言观的主流传统;欧阳建"言尽意"的命题蕴含着另一种非主流的工具论语言观,此种语言工具论与荀俣和王弼所代表的语言观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动在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结合青年团员的特点和实际来组织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研究及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在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混用状况前提下,阐明竞技体育的内涵,提出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二概念的必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体育”的理解应扩大并准确其内涵,“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层次概念;(2)竞技体育内涵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3)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所采用的身体性活动、运动;(4)sport(s)应根据情况分别对应于“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5)理清二概念有助于确立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定位,在理论和实践中把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