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在教育技术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容包含“现代教育媒体、媒传教学法、教学设计”。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历史原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本文拟借此载体层面,对探讨我国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我国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教学设计学是在教育技术学母体中孕育和发展成熟的,是教育技术学的次级学科。教学设计是一个术语,教学论是一门学科,两者概念范畴不同,学科层次也不相等。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学和教学论的语义结构网络分析得出:相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教学论层次较高,属于理论性的学科,教学设计学层次较低,属于应用性的学科;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理论之间存在直接、紧密的联系;教育学对教育技术学有较大影响,而教育技术学对教育学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这是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这是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内容丰富,体系繁杂,已成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1999~2007年近10年间,我国学者在教学设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仅CNKI数据库全国核心期刊收录的以教学设计为题目的学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列举了用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代替学科体系、用知识体系解释理论体系的错误做法后,厘清了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关系,分析了教育技术界用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或教育技术学知识体系代替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的现状,从教育技术学的次级学科或三级学科的有机整体观出发,认为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由教育技术学原理、教学设计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学论、远程教育学、教育技术管理学等学科组成。  相似文献   

8.
媒体素养教学是媒体素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它主要关注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以及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教学论必须建立在学习论的基础上”,教学观也必须以学习观为主要依据,在特殊的学习理论影响下的特定的学习观,会导致特定的教学观,因此,要考察媒体素养教学观,就首先必须考察作为其主要理论依据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技术学对世界教育技术理论影响重大.在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学习派"和"媒体派"的双重变奏."学习派"的学术领袖是加涅,瑞泽是加涅开创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继承者之一.本文将瑞泽主编的<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第二版)置于美国教育技术学主流学派发展轨迹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有助于读者了解当前教育技术的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从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为始,到对教育学科学化的追求,再到单数、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的出现,最终又以教育学的整合为终.教育技术肇始于社会教育,再融入学校教育,然后从教学论(教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又呈现出与教学论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遵循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规律,教育学门类下可以增设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教育管理学是从隶属于管理学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而来,教育技术学是由原来隶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升级而来.原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课程论独立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学论重新分化为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理部分与教育技术融合形成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原则、方法与学科教学融合到教育技术学,形成学科教育技术.升为一级学科后的教育技术学仍姓"教".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陶行知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套用现行的教育学理论框架,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搞得不伦不类、支离破碎。从现行的教学论观点来看,教学论包含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内容。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是生活教育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法用上述理论一一对应的。  相似文献   

12.
南国农先生近半个世纪所倡导的电化教育事业 ,以“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深入学科”为突破口 ,构建了其丰富的媒传教学观。本文认为对南先生现代教育技术思想及其媒传教学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 ,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科面向未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徐剑虹 《教育与职业》2007,(20):101-103
教学设计存在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两种语境之中.在教学论语境中,教学设计以隐性的方式存在;在教育技术学语境中,教学设计以显性的方式独立存在.二者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教学过程.但是,笔者认为,以显性方式存在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设计对广大教师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论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设计理论是一门将教育科学理论(包括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和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如行为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教学设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确定教学目标,建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过程,监测学习状态,评价学习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的思想及其理论研究成果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他对教育技术学发展所做出的三大里程碑式的贡献,包括促进了学习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确定了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涅理论对教育技术学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147-150
吸纳教育学理论的观念、学说、原理和模型等,指导了数字化课程程序设计、内容制作和编辑流程。教育发展理论能为数字化课程的开发树立理念;课程论和教学论能为数字化课程的开发揭示方法;教师作用论能阐明数字化课程开发中的人机关系。尤其是借鉴课程论和教学论中的泰勒原理、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程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和"做中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不但需要卓有成效的教育技术实践,还需要从其发展的“逻辑”之维和“现实”之维加以把握。在逻辑维度,建构一个自洽的教育技术理论范畴体系,可以揭示教育技术存在的普遍规律;在现实维度,探讨中国语境下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有助于寻找中国教育技术理论安身立命的“居所”。科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必须与科学的现实基础相一致。“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范畴,因为“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本身具有最强的统摄力,不同的教育技术观影响着不同的教育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向。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现象范畴。教育技术的现象范畴涉及教育技术的存在现象,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包容性,是核心范畴的具体化。教育技术活动范畴是操作性范畴,“分析”、“设计”、“开发”、“使用”和“评价”是教育技术基本活动的理论反映。如果说理论范畴的建构是对教育技术的静态“解剖”和事实抽象,带有鲜明的对象化研究倾向;那么,把握教育技术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基于“问题逻辑”的动态探索,是一种价值性的观察视角。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对学与教的支持作用,最有可能作为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核心”。强调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的核心地位,决定着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18.
钱莉琴 《考试周刊》2011,(39):231-232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效率的根本途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幼儿、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新型教学模式新在哪里?--江西师范大学钟志贤教授访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钟志贤:男,江西省瑞金市人,1964年8月2日生,教育学硕士,教授,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教学论研究中心主任,兼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组组长,江西省政协委员.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素质教育、成功学、教学设计和远程教育研究.代表作有<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教育传播学>、<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大教育:21世纪教育新走向>、<点击成功>、<远程教育导论--学与教的原理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教学媒体设计与制作》是教育技术学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本结合笔的实际教学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教学实际、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学媒体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计算机媒体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材料的更新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对该课程的授课重点和授课方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