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学者认为,“小学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毕业,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14):5-6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看,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不管是从语文的学科性质还是教育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育都应当就是素质教育。尤其是在素质教育"5+2"工程的实施要求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此进行探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自己是如何在素质教育"5+2"工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素质教育的含义: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最基础最实用的学科,然而,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着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语句不通等现象。"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功课中历来居首位,但始终未把实用作为教育目的。"(叶圣陶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接轨,势在必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素质教育很难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实质性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在口头上,应试教育落实在行动上"的双轨现象,使素质教育成为舆论中的热点,实践中的盲点。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用教育的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予积极的影响,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其本身应该是素质教育,它因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形象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对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担负着扛鼎之任。那么,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呢?本文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这是近年来人们的共识。语文教学需要把握这两个基本性质,并切实地体现在教学目标中。其中,工具性作为学科的传统任务早已为人们接受与熟悉,以此为基础构建语文教学的活动平台,是传统语文教学所长期坚持的。人文性则是语文课教学的新理念,是语文课教学视野的扩展,是语文学科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承担素质教育任务的突出特征,人的知识、能力及发展的基础性条件都是人的素质构成,从素质着手,着眼于人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定向。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一、小语素质教育的内涵(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说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教学。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外活动来落实素质教育就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语文课地位重要毋庸置疑。一个从学校里步入社会的学生,他的整体素质往往是通过语文能力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确立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是工具的性质,“工具论”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语言素质教育应是语文教育的聚焦点。语文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文章分析了语言素质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语言素质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素质教育,是指以语文课的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指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选用课文中与其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并进行同步教学的模式教育,称为语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主导性作用。学校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纲要中"各种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必须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而在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经。那么怎样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的素质教育,是指以语文课的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指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选用课文中与其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并进行同步教学的模式教育,称为语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是想培养有文化、有素质的新一代学生,素质教育不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是把育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从课堂抓起,其中小学语文最为重要,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如果在小学语文课上就做好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相信我国素质教育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从课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思维素质教育,注意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曹恒山 《电大教学》2001,(2):47-47,,F003,
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片面强调纯技术性、操作性的所谓“基本训练”,导致语文课陶冶情操、激发灵感的作用日趋削弱,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深入探讨语文课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等方面献计献策,本文试就文学教育的性质、地位及其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问题,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