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蓓 《机械职业教育》2021,(6):39-41,46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将促进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要体现"四个服务",要基于中华文化和"产教融合",建设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服务于"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戢莉 《海外英语》2012,(19):234-235,238
英语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门通用语,而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发展圈的一个国别变体。作为中国人与其他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用以沟通的语言媒介,中国英语一方面需符合英语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语言是其所代表的文化的一部分,并是该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也必然融合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英语在我国教学过程中存在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由于社会对当代学生的文化要求及社会对英语语言运用的追求逐步增高。然而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代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同步转化和中国文化描述的准确性。因此,对高校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结合中国文化,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一种英语变体,具有中国特色,说明了英语在我国本土化的趋势。从模因论角度来看,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内容,让中国英语进驻校园成为强势模因进而快速传播,能有效地克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中华文化失语症,从而在多元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为中国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表达了汉语特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一方面它有利于把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属于一种规范的语言;另一方面它在丰富和发展英语语言方面也起到了推进的作用。本文首先定义什么是"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然后分别从"中国英语"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影响,以及中国英语的语言创新性等角度介绍"中国英语"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师根据教学实践,通过培养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其精通传统文化;拓宽多种教学方法,深挖整合教材,在课堂中实施融入;丰富教科书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延伸课堂教学来探讨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能用英汉双语表达中国传统习俗及礼仪,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提升英语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7.
面对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如何有效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涉及的内容众多,诸如中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输出的主体、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途径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等。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英语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中国英语部分词汇、短语、句子进行了探讨。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它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英语的全球化将导致英语的殖民化和霸权化,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及其文化不应以牺牲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学习为代价。而中国英语体现中国身份的表现层面:词汇和句法语篇则表明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使得中国英语的出现具有其客观合理性,是向世界传播中国身份和文化输出的有力工具,应该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予以提倡。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的学习当中体现了中国和英语语言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在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来看,往往过于注重单项输入英语知识和英美文化,而对于中国文化的导入相对比较欠缺。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离立足于这一领域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案例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导入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中国英语部分词汇、短语、句子进行了探讨。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它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外交际中,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逐渐将中国文化和风俗融入其中,这就形成了中国英语。在与外国人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等方面交流时,主要通过中国英语了解中国的事物与中国的文化。因此,中国英语被看做是中国文化传播海外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客观上导致英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英语。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的国别特色被忽略,英语教育基本上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教育,英语教学中去中国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中国英语”是全球化的产物,英语教师应提高文化自觉性,将中国文化纳入英语教学之中,迎合“中国英语”教学的时代需求,培养会通中西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4.
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发展之后,以其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对英语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英语是"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中国式英语并不等同于中国英语,它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本文就在翻译中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用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表这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它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不受母语干扰;并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导致学习者大量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应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实现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久远。新中国的文化外交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以和为贵"的外交伦理。以中国年和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热"体现了中国国家形象,是当代中国文化外交的标志性活动。加强国家文化软权力建设,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外交,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掌握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文章以吉林外国语大学学生为对象展开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调查发现当前英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素养、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和对母语文化的英语教育重视程度均有待提高.并针对以上的问题制定增强中国文化输入、巩固英语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型活动的吉祥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递了国人对世界人民的友好,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非凡的角色.其汉语名称翻译成英语,大都采取直接音译的策略.音译已成为翻译本民族文化特色元素的有效途径,这些“中国式英语”也是文化外交的独特手段.本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海宝”为例,旨在探讨吉祥物名称的合理英译对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本文剖析了英语学习中"邯郸学步"的现象,阐述了中国文化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总结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三种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