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练声时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培养歌唱意识。歌唱状态好坏对歌者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舞台形象问题,而且直接影响歌者的歌唱方法,反之,歌唱状态好的歌者,不但舞台形象好,同时也有利于唱出好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想象调控和情感调控是歌唱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要想得到优美动听的音色,歌者首先要在内心建立起这种声音的概念,要在内心的想象中准确地知道这个声音的形象.情感表现涵盖着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是歌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对歌曲作品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种外部表情,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感情,它会借助歌曲作品蕴含的情感,与想象交织在一起,支配想象去组合表象.  相似文献   

3.
咽壁训练是建立在科学的自然的歌唱呼吸技术上,是歌唱时弹性呼吸作用于腔体放松后形成的一种状态,咽壁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歌者演唱时声音在支点,同时使我们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力度,本文将叙述如何通过有效训练,能让歌唱者可以获得更“美”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一件乐器质量的好坏,主要是着它发声体的机能如何。同样,人声这件乐器,发声体是喉。通常,歌者把喉比做歌唱的中心,声音的门户,以示喉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喉头位于上下空气道的连接处,在歌唱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决定着嗓音按放的准确程度。为了歌唱的目的,对于喉的位置,声门状态,喉的自控能力,喉与各歌唱器官协调一致的动作等,都必需准确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使歌者唱好每一首声乐作品。喉头状态是发声歌唱的关键,是歌唱者首先遇到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否则便无法  相似文献   

5.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主体而言是歌唱者内心情感、认识、需求,以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解、信息的输出。是将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认知,通过想象、思维与创作升华的心理体验过程。[1]因此,声乐心理与歌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注意因素、性格因素、想象因素三个方面剖析了声乐心理与歌唱的关系,从而使歌者获得更加优美的声音,更加精彩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歌唱活动是自古以来全民皆爱的一项活动,它是一门通过声音和语言来表达真实情感、叙事记物的应用科学。无论是专业歌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姿势、呼吸、发声和语言在演唱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充分运用好这些条件,歌者才能完美展现作品和演绎歌唱的魅力。为了获取美好的歌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容忽视。一、讲究姿势歌唱的姿势影响着呼吸的状态,而呼吸又决定了发声的质量,所以姿势在歌唱中很重要。正确的姿势才能确保呼吸的顺畅,从  相似文献   

7.
一、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是歌唱的生命。古人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有人说呼吸是发声之源泉,歌唱的动力。可以看出从古到今都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并把它摆在歌唱的首要地位,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是与呼吸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歌唱方法时,  相似文献   

8.
想象是以表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方式。想象为歌唱的认知提供形象性支持,并把这种认知活动从抽象化、概念化,引向具象化、深刻化。歌唱者利用丰富的想象与感情交织,借用歌中情景,用选择与组合想象的方式,把情感表达推向高潮。想象还可帮助歌者加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分析,把作曲家深刻的内涵更好地显现出来,进而感染人、吸引人。这些都充分说明在歌唱中合理运用想象与联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歌唱艺术中,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持力。意大利美声学派有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所说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声发”也科学地说明了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及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这个道理。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声音的正确,音质的优美纯正,表情的丰富多彩,都取决于正确的呼吸。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不仅仅是一项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心理活动,其中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好的歌唱行为会有效调整歌者的不良心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不良情绪对歌唱状态的干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实现歌唱的"身心和谐"。"身心和谐"的歌唱理论,要求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从整体上去看问题,把握方向,把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有机结合,以达到歌唱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中不仅是歌唱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精神状态、歌唱心理往往对学生学好声乐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尽快克服不良心理障碍,掌握发声、歌唱技巧。  相似文献   

12.
声音形象是通过歌者在歌唱中塑造出来的,歌唱活动是意识和肌体的双重活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歌唱训练的根本就是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在这过程中,意识是发生作用的,所以教师必须先教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在思考中歌唱,通过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和想象力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最后使学生达到演唱自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哼鸣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习者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获得高位置的声音;能较好地使喉部肌肉放松,进而有助于打开喉咙,克服初学声乐的常见病;并有助于“换声区”的解决,使真假混声自然,声音统一,从而使歌唱技术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语言,它同时又是一门艺术——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文章通过歌唱语言的作用、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以及歌唱语调的轻重、连断停顿几方面来阐述只有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与优美动听的歌喉相结合的歌唱,才能较好地表现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达到演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音乐领域,通过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衍生出了“原生态唱法”的概念。加上中国音乐界现在公认的“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现在就有了四种声乐唱法。唱法的分类有其内在的规律,原生态唱法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理论界尚无定论,由此引发出对唱法分类的思考是我们音乐工作者不得不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歌唱中的联想与想象,是表达歌唱艺术形象、丰富歌唱艺术作品、提高歌唱技能技巧的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并强调了歌唱中的联想与想象,是歌唱艺术深化的重要因素,是歌唱艺术情感表现的必要条件。证明了歌唱中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没有联想与想象就没有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17.
变声后期学生的歌唱训练,是成年学生在歌唱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这部分学生顺利度过变声后期这一关,保护好歌唱器官,重点研究了变声后期学生的特征、训练途径和训练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有利于学生科学、健康、合理地用嗓,促使声乐教学事业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身份想象的言说,由最初的试探性表现到“百花文学”的集中爆发,再到完全接受主流声音的规训与改造、放逐与搁置,精神始终无处安放。“十七年文学”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共和国革命事业中的角色彷徨与身份焦虑,见证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史。  相似文献   

19.
《你像一朵花》是台江苗族多声部情歌中最经典的民歌之一,是苗族的未婚青年男女互倾思恋和爱慕之情的表达方式和载体.研究这首歌的音乐特点与演唱方法,提炼和总结出里面的新元素来丰富和拓展民族声乐理论,引入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进发声缺陷,改进学生演唱时音乐表现力不足、表演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文化底蕴的积累,使声乐学习不再枯燥,既能感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提高音乐文化修养与自身演唱枢平。  相似文献   

20.
有人戏说苏州女人吵架像"唱歌",而北方女孩性格豪爽,说话"字正腔圆,嗓门响亮";某些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常被抱怨"肆意喧哗",而欧美客人在餐厅里却显得"温文尔雅"。这完全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吗?笔者通过对几种特定语言在音节、音素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阐述了不同语言的发音特点对其语言效果和语言文化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