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HIF指数”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的机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影响因子与h指数等单一主流期刊评价方法各具特色与优劣,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HIF指数,它继承了影响因子与h指数设计的巧妙之处,为科技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在详细阐述了HIF指数的机理后,以CSSCI收录的前20种经济学类核心期刊为样本,计算各期刊HIF指数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HIF指数吸收了影响因子与h指数评价指标的各自优点,反映的期刊学术影响更加全面,计算过程简易,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可靠。HIF指数同样适用于科技期刊、学科和国家等层面的科研成果与学术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h指数、特征因子等评价学术影响力的引文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JCR2009年版》中心脏与心血管系统学科下的93种期刊为样本,基于相同的计量对象(2007-2008年的期刊载文),对其影响因子、h指数、相对h指数和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期刊规模的依赖性以及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影响因子相比,h指数与特征因子的相关性更强,且特征因子对期刊规模的依赖性更强;而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在同一学科内部体现的更为显著;相对h指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呈现出强烈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SCI期刊的h指数与影响因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影响因子排在前50名的中国SCI期刊(不含港、澳、台期刊)的h指数,并依h指数对期刊重新排序,发现有21种期刊排名位次下降、28种上升、1种不变。与影响因子相比,期刊h指数能够深刻揭示期刊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的、长期的影响力。h指数能够纠正载文量低、综述类文献等因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虚增效应或误差,也能部分消除学科因素的影响。h指数对于大载文量和低影响因子期刊而言,是一个更客观、更适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考虑载文量影响的h指数优化研究——hq2指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红健 《现代情报》2009,29(2):114-121
[目的/意义] 针对h指数受载文量影响大、区分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hq2指数,其原理是用h指数除以开平方后的载文量。[方法/过程] 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以46种综合社科期刊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hq2指数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其次对hq2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后采用回归分析分别分析h指数、影响因子与hq2指数的拟合优度。[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hq2指数相比于h指数能够降低载文量对期刊评价的影响,对于h指数相同的期刊也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同时hq2指数与h指数、影响因子呈现正相关关系,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期刊评价指标;hq2指数具有识别优秀期刊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的h-指数与影响因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引入科技期刊的h-指数,并将其应用于ISI数据库中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40位的期刊,以及有代表性的物理学科类专业期刊。分别对这两组期刊进行了h-指数统计分析,并将其与影响因子比较。发现在同一分类中,按照h-指数的排序较影响因子排序有差异,尤其是对载文量少、影响因子偏高的综述性期刊(以刊登评论性或综述性论文为主的期刊)的排序有修正作用。发现h-指数比影响因子更能科学地反映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研究机构指数(Author Affiliation Index)与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推进机构指数的应用。[方法/过程]本文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计算出各期刊的机构指数,并采用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对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机构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但拟合优度不高,与h指数、被引频次不相关,说明机构指数能够提供除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机构指数具有较好的统计学评价指标特征,可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机构指数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鉴于期刊影响因子和h系列指数单个使用在评估期刊学术水平中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尽量减小这些局限性,以更合理地应用这些指标,同时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来真实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研究引入累计影响因子、h指数、g指数和hc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期刊的近期影响力和中长期影响力,并考虑到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之间的平衡,排除自引的影响;同时引入标准化方法对影响因子和累计影响因子以及h系列指数进行标准化转换,克服单个指标的学科局限性;最后将五个评价指标加以综合,得出综合指标,并以社科期刊为例对该综合评价指标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医学类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作相关性分析,探讨h指数与影响因子以及总被引频次的关系。发现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之间既有较好的相关性,也有其独有的特点。三者可以相互补充,在今后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中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期刊动态与静态h指数的概念,并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统计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动态与静态h指数,探讨其在时间序列上的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同时将结果与期刊其他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h指数测评期刊需要有个时间跨度;期刊h指数较之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与期刊其他评价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期刊动态和静态h指数是从不同侧面对期刊的测评,其结果可以成为同行评议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SSCI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为例,分析JCR最新公布的期刊评价位置指标——影响因子百分位与h指数、累积h指数等位置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期刊的评价效力。【方法】 计算SSCI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2015年的2年、5年、7年、10年的h指数和累积h指数,在WoS中下载各刊2015年的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影响因子百分位,对上述指标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引证时间窗口h指数和累积h指数及影响因子百分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00),各指标与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00)。【结论】 影响因子百分位与h指数、累积h指数对期刊的评价效力一致,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影响因子是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最重要的一项衡量指标。本文首先设定分析的理论假设,利用期刊的相关引证指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函数模型,对科学、科学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期刊基金论文比、论文篇幅长短、期刊主办单位的实力和影响力、期刊的类型以及论文作者对于期刊的影响因子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科学、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和学术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影响因素众多繁杂,科学合理地构建综合期刊质量评价体系,可为各个领 域学术评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对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一种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期刊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中代表性期刊 中。【结果/结论】在对抽取的16个期刊评价排序中,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广泛地运用 于各个领域的期刊评价排序中。【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期刊评价指标模型科学合理,能够为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提 供指导方向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期刊科技创新水平量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量化分析。按照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 ,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情况 ,以及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被引证率、影响因子和即时指数 ,通过大量对比研究 ,得出我国科技期刊科技创新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较为可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雅娟  王岩 《科研管理》2000,21(1):93-98
近年来,在基础研究评估的诸多指标体系中,无一例外地引进了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其中论文、引文和期刊影响因子又被作为重要指标考虑因子之一。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是由于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支撑的结果,正是这些高质量的论文,才可能产生高水平的期刊,亦即期刊影响因子高。同一学科领域内高水平的期刊一定有多于一般水平期刊的高质量论文。引文是衡量论文影响力的重要因子之一。尽管引文情况复杂,有自引、他引、正引、反引、大段引用,点到而已;并且受学科、期刊数、从事人员多少等影响,也还有创新被认识等问题,但引文的重要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入选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的特征分析与持续影响力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2012-2014年高校主办科技期刊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的典型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分析入选期刊重要文献指标的变化。【结果】 指出在所属学科中期刊综合评价总分领先和影响因子、学科影响指标、他引率等文献计量指标居前是科技期刊入选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的关键,用影响因子当量值可预测今后入选的期刊。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蝉联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的工作实践,提出编辑在初审来稿创新时应注重的3个层次和关注的3个方面因素。【结论】 把握期刊组稿优先方向,注重在稿源、评审质量、编辑水平和传播速度4个方面提高期刊的竞争力,有助于期刊今后入选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6.
朱大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61-63,73
针对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现有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基于期刊学术交流功能和学术价值与文献引证关系的认识,提出用科技期刊学术价值指数即科技期刊篇均被引量与篇均引文量的比值,作为科技期刊学术价值(学术交流效益)综合评价的计量指标;并阐述了学术价值指数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期刊自引情况的研究对于分析期刊的研究方向以及评价期刊的学术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本文以2012-2016年《社会科学期刊引证报告》(JCR-Social Science Edition,JCRSSE)收录的社科类期刊的指标数据为样本,对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和收录的金砖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的社科类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这些期刊的指标数据(特别是自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自引情况对于社科类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JCRSSE收录的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在影响因子和自引率方面均优于金砖五国的期刊。我国国际社科类期刊与其他金砖四国相比,在影响因子方面均高于金砖四国,且在自引率方面低于巴西、南非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开放获取期刊与传统期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临床医学、化学、社会科学概论3个领域随机抽取2007年影响因子绝对值最小的开放获取期刊(OAJ)与传统期刊,用一系列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OAJ与传统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熊晓英  刘琼 《科技通报》2012,28(3):177-181,185
以材料科学类期刊为例,对影响因子与被引半衰期等其它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片面强调影响因子所带来的偏差与危害,讨论了如何综合利用JCR的各项指标对科学期刊进行正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分别对待不同性质研究领域的主张,即时髦领域主要看影响因子、兼顾被引半衰期,经典领域主要看被引半衰期、兼顾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