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中国早期的国家形态与国家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部落国家向统一国家过渡的历程。代表王权的王国文明与代表地域的方国文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中华文明最终走向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天下为一家”的国家观念的价值核心就是“尊王”。“尊王攘夷”对封建国家观念以及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民族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国家利益赖以建构的国家身份以及“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理念做出的自觉选择,是典型的内生主动式战略,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产生的内在机理及由此衍生的特定属性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和平崛起”重要思想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新概括,是对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新规定,是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目前中国所拥有的坚实的物质力量、强大的精神支柱、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广阔的战略空间为“和平崛起”奠定了宏阔和雄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些国家蓄意制造的“中国威胁论“,我国政府应当运用公关手段,打造中国的“和平“品牌.要增强国家公关意识,宣传中国的和平崛起思想;以文化为切入点,为中国和平崛起制造有利的国际舆论;以史实为根据,驳斥“中国威胁论“.恰当运用国家公关手段,将会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重商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商主义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第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 ,它的主要内容是“重商”、“重工”与“国家干预” ,发展目标是“国家富强”。重商主义自形成以来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并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它推动了英、法、美、德、俄、日等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崛起 ,并促成了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早期发展的成就。今天 ,重商主义对正在改革和崛起中的中国抵制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误导 ,加强政府的宏观干预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未中断,从古国文明到王朝文明,从西周“大一统”的理念到秦汉“大一统”的国家,国家统一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基本形态。中华文明,根在人民。中华各民族的民众创造,是中国国家统一、文明连续的根本动力。国家统一与民众创造,相辅相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双驱动。一、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基本形态从传说中的炎黄部落联盟到西周的“普天之下”,从西周的“合众国”到秦汉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比较中国与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和平崛起为契入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战略的内在深层次动因既在于新的领导集体对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传统民族文化理念的全新诠释与灵活运用。也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再定义。  相似文献   

8.
对综合国力的评估,是一个国家对自己进行定位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中国总结以往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提出“和平崛起”新理念,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抉择,旨在提升综合国力,以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显示中国不存在对别国有任何威胁。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史无前例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陶东风 《留学生》2011,(9):37-37
人常说“心态决定命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心态是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左右着国家以怎样的姿态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光怪陆离的外来文化。那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应该秉持怎样的心态呢?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中第一单元为“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其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教学中需要抓住大问题,而族的长期存在,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色。中华文明、早期国家、土地制度、多元一体格局、王官之学、王权和礼等一系列问题都和族关系密切。历史教学可从宏观处着眼,凸显先秦制度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源头地位,发挥好历史碎片的大作用,这样能较好地呈现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1.
凌德祥 《现代语文》2006,(11):15-21
一、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东方文明古国的崛起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古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和外来入侵,一直能够传承至今.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卢俊 《留学生》2010,(8):60-60
当今的中国.要在全球争夺顶尖人才.以使国家和民族“大国崛起”,必须要完善一个国家的整体人才战略.建立能够在海内外吸引、选拔.使用、挽留住世界顶尖人才的环境、平台.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崛起”是21世纪初世界最显著的地缘政治变化之一。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可能、困难、影响等的认知和反应,将直接塑造中国崛起的战略环境,从而影响中国能否最终顺利崛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元首访美之际,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也登陆美国时代广场,以每15分钟一次的高频率播放,崛起中国的品牌形象高调亮相。从之前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广告片所传播的“China Made With The World”,到如今的全面展示中国形象的“人物篇”和“角度篇”广告片,中国正在积极的提升“中国”这个品牌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罗琨  黄旭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3):119-122
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中国的国家角色发生了变化,“和平、友好、合作、负责任的地区性大国”是中国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在此背景下,中国理性地分析国际环境,调整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形成了“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以新安全观为基础,中国新世纪的安全政策“首先着眼于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同时服务于经济建设,努力确保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以此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个伟大复兴通过什么道路来实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和平崛起”作为一种全新的战略取向,用以诠释未来中国的角色定位,不仅需要经济、军事、科技等物质实力的有力保证,更需要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先进文化的强力支撑。中国的“和平崛起”,从根本意义上说,应是中华文化的现代觉醒。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必须在我国的对外战略中阐明。为此,围绕着中国是不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地区性大国、负责任的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国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将中国定位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国。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内涵具体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国家之梦,中国梦是世界之梦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之梦,中国梦是中华文明的完美呈现;作为人民之梦,是中国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你好,中国     
正2014年6月22日晴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楚韵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京剧,从建国初期百花齐放到如今莫言一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凡此种种,哪一个不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绽放,哪一次不是中华文明的奋力崛起?是的,没有哪个国家会将外语置于母语地位之上,在全球化的今天,请字正腔圆地喊出"你好,中国"!曾经辉煌过,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未平静过,它翻涌着,咆哮着,怒吼着,奔涌前行。四大文明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中止,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消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的崛起带动了汉语热的蓬勃兴起,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世界掀起了汉语热的浪潮。汉语热的兴起并不等同于文化热,文化传播似乎还属于语言输出中的“副产品”,然而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可知,汉语热势必给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而文化的传播势必增强了汉语热的持久魅力。此外,文化并非政治概念,加之中华文化历来重视“和而不同”文化观,语言与文化的双向输出并非是一种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