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创造能力 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以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自励,“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一生以开拓性、创造性、革新性的卓越活动,树立了新型教育家的典范。他实行创造教育,主张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颇具特色的成绩卓著的创造巨匠。当今,我国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在教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智能,锻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各类学校培养出开拓型、创造型的社会主义人  相似文献   

3.
陈振富 《考试周刊》2009,(46):217-218
美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创造是美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人未开发的边疆。”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教育的培养目标。面对竞争日趋竞争的社会,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美术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训练。下面我就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1教师自身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前苏联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新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失去生命力。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为此,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培养质疑能力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营造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以往的教师“一言堂”,一切唯教师是从。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中,有疑才敢提,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发挥“解惑”作用。此外,学生之间也要营建平等的气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是人为地存在不平等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我国教育家苏灵扬说:“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创造性、艺术性地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形下,同样能够情绪高昂,兴趣高涨,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一、“教程”编写的缘起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多方面的才能。口语能力,则是教师最基本的教育能力之一。这是由教师工作独特的性质、任务所决定的。教师要传授知识、传播文明、沟通思想、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口语是最基本的工具和最主要的桥梁。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师的口语水平也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口语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开设过“语言”科。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教师语言要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毛泽东在论述教授法时指出:教师说话要通俗化,要明白,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马卡  相似文献   

8.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他先对校长说,富于创造精神能够成为“社会的领袖”,认为乡村校长应当有三层“资格”:一 是他要有劳动的身手;二是他要有教师的头脑;三是要有社会改造家的精神.他又告诫教师,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要有勇气和胆识与孩子一道“创造儿童的乐园,”并作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小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而自由地活动,“在劳力上劳心”.作为第一流的教育家,陶先生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培养了一大批富于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沙春霞 《现代语文》2014,(10):31-32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当时“学出于官府”非贵族子弟不可教的环境中,大胆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广收门徒,开创一代教育先河;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孝庄师范,同样大胆打破传统教育的陋习,大声疾呼培养学生,“敢探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精神”,提出“六大解放”,积极倡导生活教育、民主化的创造性教育;现代,当代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在全国风行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中的讲读法,以讲读灌输教学为主的大环境中,也敢为人先地最早提出“点拨法”教学理念,从而更新界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正是由于这些大教育家不墨守成规,不拘于时,敢于挑战陈旧观念和规则,敢为人之所未为的举措,推动着我们的教育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新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创造能力的发 展与教师创造能力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把教材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熟悉教 学内容(系统、重点、难点),分析联系(地位、作用、层次、脉络),组织处理(增与删、详 与略、集中与分散),更重要的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陈述内容程序化(系统化、结 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要有教师的理解与体会,这样,教学内容方可生动鲜活 ,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能力的内涵;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注重创造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出从勤实践、敢思考、善反馈、多合作和勇创新等方面进行合理引导,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之人”,教师必须以自身创造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活生生的榜样。他提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型教师的观点,并指出创造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有胆有识,勇于创造。早在一九一九年,陶行知先生就敢指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相似文献   

13.
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石 《陕西教育》2003,(3):32-32
开展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怎样开展创造性教学?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当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一、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即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是否科学、有无局限性,并努力探讨所学知识在可能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这是创造性教学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就十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  相似文献   

14.
崔岂香 《文教资料》2005,(32):69-70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新方向,高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特点,解放思想,使学生敢想;解除束缚,使学生敢问;解放嘴巴,使学生敢说;解放双手,使学生敢做、会做,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大纲》向教师明确提出“要灵活的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通过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恩格斯说过 :“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新。”要推行素质教育 ,要培养学生这种“探新”、“创新”能力 ,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显而易见 ,那种凭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直感 ,以至陷于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教学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通过多年摸索 ,笔者试行了这样几种方法组织教学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比较思维法常言道 :有比较才有鉴别 ,…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实现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学习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这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单凭一点一滴的单项改革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加以促进。一、创设适合创新学习的大教育环境是前提。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大声疾呼培养学生“敢探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精神,并提出要“六大解放”,以实行民主的创造性教育。这六大解放是“解放儿童的眼睛,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儿童的头脑,教大家想得通;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大家动手向前…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贯穿于整个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整个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传授正确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教学观念的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不同寻常性和标新立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相得益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怀疑感”,它是对客观真理的…  相似文献   

19.
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它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敢破、敢立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必须打破以往的旧的教学思想,敢破敢立,破“书本唯上”,立“学生为本”;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方式,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与应用”学习思路。让学生在“预习、自学、观察”的过程中激发认知矛盾,产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关注这一精神对于当前的师德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家精神蕴含了教育家所应有的高超的教学专业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坚定的奋斗与奉献自觉。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实际上也指明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应当努力的三个方向。因此,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实践,要注意结合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提升、涵养教师贡献社会的浩然之气、助力教师“为己之学”的师德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