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新世纪初,很高兴读到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期刊年鉴——《中国期刊年鉴》创刊号。新中国的出版业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特别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有了极大的前进。作为期刊出版,已经有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正如张伯海在《年鉴》《创刊词》中所说“今天,国家管理部门精心设计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创刊于1980年11月,到2000年11月已整整度过20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20年仅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这20卷、近4 000万字的《年鉴》,却完整地记载了中国出版业走过的20年辉煌历程,成为这一时期出版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标志。 回顾《中国出版年鉴》20年来走过的路程,我有三点感受较深的体会: 第一点:编辑、出版一本《中国出版年鉴》,是我国出版工作者多年的愿望。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1950年,上海《大公报》的《出版界》专刊上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提出我国出版业有悠久的历史,在新中国出版业的…  相似文献   

3.
谭家宝 《出版广角》2013,(10):74-75
在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中,传统出版中期刊著作权法律关系和新兴的数字出版业的相关法律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传统出版业的期刊著作权谈为切入点,进而谈到当前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物中的产权保护问题,从而呈现出我国出版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关系及其处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年鉴是集数据、文献、情报、资料为一体的多元化信息载体,对于了解、研究和促进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鉴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出版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体育出版业是传播体育文明、普及体育知识、承载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西方体育文化不断涌入我国,我国体育出版业经历了40余年酝酿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体育期刊发行是先导,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起步,而后又受到国内外形势影响走出了发展的困境,并逐渐繁荣昌盛,本文对我国体育出版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体育出版业良好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期刊出版业部分现状调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期刊出版业部分现状调查(上)蔡张章,健春,光雨健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期刊出版业经过恢复、发展、整顿、再发展等阶段,得到空前的繁荣和迅速的发展。迄今为止,全国期刊数邑是1978年期刊数量的8.5倍(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以下同)。但是,期刊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期刊出版业与图书出版业不同,图书出版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外国资本控制,而期刊出版业则主要为本国资本所控制。加拿大联邦政府也比较重视期刊出版业的发展。自70年代以来,随着图书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加拿大期刊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80年代,是加拿大期刊发展的高峰,曾有5000多份期刊。随着电视在家庭的普及,加拿大民众对阅读的热情有所回落,但这几年又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我国期刊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鼓励和表彰优秀期刊的出版,新闻出版总署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从我国8725种期刊中选拔出1518种优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于2001年岁末正式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组建强劲的"中国期刊方阵",是新闻出版总署根据我国期刊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形势为推动新世纪初中国期刊出版的繁荣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中国期刊方阵"的确立和成功排定,在期刊出版业和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它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期刊出版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将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由台湾出版年鉴编辑委员会编辑、台“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1994年版台湾《出版年鉴》已出版发行。该版年鉴收录1993年台湾地区出版业的资料,共分11篇:(一)大事记;(二)专题探讨(三)图书出版业;(四)杂志出版业;(五)有声出版业;(六)新闻出版业;(七)统计;(八)其他;(九)社团;(十)奖助活动;(十一)法规。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为研究个案,借助文献统计的方式,对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转载的1769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出版业研究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出版业研究机构多样化,但依旧以高校为主体;高校中的教授、副教授成为出版业研究中的主力军;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是《出版业》的主要转载来源期刊;转载作者学科背景多样,但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转载论文所受资助的基金分布多样,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基金为主要分布核心.本文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分析与阐述,探寻我国近10年来出版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学科实力,并对今后出版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可能性观点.  相似文献   

11.
王国庆 《传媒》2011,(7):54-57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了10%。与经济发展相伴随,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总产出超过万亿元。期刊业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繁荣文化方面,在改革创新、产业调整结构和经营管理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获奖期刊充分体现了这些成就。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出版业发展轨迹和态势的《中国出版年鉴》2001年版近日问世。这部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的大型工具书在新世纪第一年出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卷首特稿是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的《认真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新闻出版业在新世纪的更大发展》,这篇在2001年1月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紧扣时代脉搏,勾划了“十五”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事业发展的原则、主线、目标和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期刊新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我国期刊出版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不十分明显,这一年我国期刊发展状况可以归纳为:稳步发展,危机潜伏,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4.
卞吉 《编辑学报》2004,16(1):50-50
《中国期刊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期刊行业年度静态信息和最新发展动态的连续出版物 ,是国内具有实用性和史存价值的期刊类大型文献。 2 0 0 3年底出版的《年鉴》 ( 2 0 0 2 /2 0 0 3 ) ,主要反映了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我国期刊出版的状况和前瞻。该卷《年鉴》的“期刊研究成果”栏中除保留了上一卷的“期刊研究论文索引”外 ,新增加了“期刊研究论文观点选摘”。“选摘”收录了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出版的 2 0种期刊发表的85篇论文 ,每篇浓缩成 70 0字左右的短文。这些文章基本上反映了该年度我国有关期刊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明确以及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的逐步实施,期刊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出版物,其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出版业的繁荣与昌盛,还关系到国家文化、科技、教育乃至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办期刊是我国实现期刊规模化生产,出版社实现书刊互动,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便捷而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社办学术期刊的现状和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突围之路,旨在促进社办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出版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国外出版界的深入了解和国内出版业的发展,社办期刊引起了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新闻出版署启动的"社刊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目的有二:一是将社办期刊作为出版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出版业自身的发展;二是利用出版社办期刊的优势,努力办出一批"双效"俱佳的刊物,为目前期刊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进而实现期刊业的自我调适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我国期刊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期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出版物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如何保持、培育和提高我国期刊的竞争能力,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期刊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问题。因此,研究竞争力问题已成为业界乃至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人仅就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一、我国期刊业不仅已经进入了竞争的时代,而且日益凸显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我国期刊业伴随整个出版业的改革走进了竞争的时代,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我国出版业…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我国期刊出版业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基本上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并满足了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部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突破了发展瓶颈,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壮大了实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期刊传媒企业脱颖而出。但面对传媒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和国外期刊大鳄跃跃欲试的潜在压力,期刊出版业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利用"十一五"期间《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发布的期刊统计数据,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期刊出版产业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追溯五年来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轨迹,为准  相似文献   

20.
美国1994年出版业统计数字 最近出版的《鲍克公司图书馆及出版业年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