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难点所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为:(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2)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并用这个字母和已知数一起组成表示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3)列方程;(4)解方程;(5)答:  相似文献   

2.
李云燕 《山东教育》2004,(34):46-47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困难:①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是习惯于算术解法,而不会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②找不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③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之后,不会由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并列方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3.
解文字题也象解应用题一样,要启发学生思维,理解题意,把题中的数学术语搞清楚,分析题中已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采取“缩句”的方法,使题意清楚地显示出来。如:“9.072除以72的商减去0.53与0.204的积,得多少?”先引导学生用语文教学中“缩句”的方法找出句子成分,再一步一步地解答。该题通过缩短句子后变成:“商减去积,得多少?”再进一步分析,商是哪个数除以哪个数得的商呢?积是哪两个数相乘得的积?从而使学生找到解题的步…  相似文献   

4.
方程的应用本质上属于方程思想的应用.但目前中学数学中关于方程的应用主要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以及求反函数.这实际上只是方程思想的部分应用.方程思想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一个数学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数或式都可以视为一个未知数,而其余的数或式则皆可视为已知数,它们之间的制约关系──等式,即可看作一个方程.这样,许多问题就可以利用我们所熟悉的方程的有关知识而得到简捷的解决.下面试分类举例说明之.一、证明条件等式从方程思想的角度来看,一个等式即可视为其中某个数或式的方程,这样我们即可通过…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要点1.方程的有关概念(1)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2)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又叫做.(3)求方程的解或说明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2.一元一次方程(1)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是未知数,是已知数,且≠0).(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3.一元二次方程(1)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  相似文献   

6.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和算术解法有着许多不同。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是以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通过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求出未知数为目标,是用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算式来进行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要以四则运算和常用的数量关系为基础,而且还需要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参与运算(列式),其解题思路与学生已掌握的思维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的知识,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也可能会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列方程解题的思维产生干扰。其干扰可以概括为四个“不习惯”:不习惯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条件,与原有的已知条件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引入未知数时,一般是把问题所求的量设为X,即设直接未知数。当问题比较复杂,设直接未知数会扩大已知数与X之间的距离,导致解题过程迂回曲折时,可以把介于已知量和所求量之间的一个“中间量”设为X,即设间接未知数。这样就能缩短已知数与X之间的距离,使解题变得容易。在小学里,要求学生用方程(或比例)解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学生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很不习惯的。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将未知数置于已知数同等的地位参与列式。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渗透,分散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将未知数与已知数处于同等地位参与列式。有些学生之所以列出的是算式而不是方程,原因之一是对此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教材在“用字母表示数”一  相似文献   

9.
算术法解应用题是把应用题中的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的联系,然后通过已知数的运算求出未知数的。它严格区分己知与未知,列式运算中容不得一个未知数参加;而列方程解应用是则不然,它同等看待未知数和已知数,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能直接参加列式运算。对待未知数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小学生觉得不可理解,解题中列出诸如x=(64-16)÷2(820-45×8)÷10=x 的方程,就是转不过弯、思路仍受算术法束缚的例证。因此,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首先要理顺思路转好弯——就是要将学生的思路从算术法的思路上转弯理顺到代数法的思路上。教材中安排“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是实现转弯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用图象法解方程,揭示了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解的内在联系,是“形”与“数”的有机结合。对于一些含字母已知数(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用图象法比较简单。 例1 根据实数k的不同取值,讨论方程|x~2-2x-3|=k的解的情况。 解:令y=|x~2-2x-3|,y=k。  相似文献   

11.
(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一、知识要点1。方程的概念1)方程含有本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又叫做方程的根.-()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说明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P4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标准形式是。+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一0).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为。=b;系数化为l‘3.一元H次方程的解法定…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方程意义的学习等同于让学生记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句话,更有甚者为了表示出对于定义的深入理解,还提出了类似"x=1"是否是方程的讨论。其实,概念的理解与定义的记忆并不是一致的。对于方程的意义,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着手:第一,方程刻画的是等量关系,用等号将相互等价的两件事情联立起来。同时,在刻画过程中,把未知数看成和已知数同等  相似文献   

13.
5余数问题 所谓余数问题,指的是求一个未知数,使得其在减去若干部分后,余下一个已知数.相当于方程(b1/a1)x+(b2/a2)x+…+(bn/an)x+c=x.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阶段,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代数法,它的特点是用x表示题中的未知数,把未知数当作已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根据题意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由于等量关系的不同,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相似文献   

15.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同已知数一样参加列式,等量关系较清晰多样,思维难度相对地要比算术法低一些。对于用算术法思考有难度的应用题,列方程解也许就有多种迎刃而解的方法,方程解法具有算术法不呵比拟的优势。那么,  相似文献   

16.
⑩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复习要点(通过回忆或讨论填空) l.含有未知数的__叫做方程. 2.能使__左右两边的值__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又叫做__. 3.求方程的解或说明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 4.只含有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__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标准式是ax+ b= 0(其中__是未知数,__是已知数,且__≠0). 5.只含有__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__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其中__是未知数,__是已…  相似文献   

17.
数学第八册     
各单元教材分析一、简易方程1.小学阶段引入方程解应用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简易方程,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算术知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比原来用文字叙述简明易记;未知数 x 同已知数一样参加列式和运算,把一些较难较繁的整数四则应用题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逆解题,化难为易,化繁  相似文献   

18.
一、打好列方程的基础——专项训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与算术法的区别在于设x代表未知数后,可把它与已知数处于同等地位,按题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列式时不需进行逆思考。所以,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把x当作已知数参加列式的多项训练。如: 1.列代数式的训练即把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翻译”成含有字母的式子。如第75页例1中,设每袋饺子粉重x千克,卖出7袋,共卖多少千克?可写成  相似文献   

19.
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先行学习对今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起积极作用的叫做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做负迁移。我们先来谈谈正迁移。数学中大量应用的联想、类比、转化等都是正迁移,如讲同底数幂相除,将除数转化成负指数就与同底数幂乘法类同,从而达到正迁移的良好效果,再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时,最主要的目的是消元,就可联想到代数式一节当中求代数式的值将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二元当中的一元当做“已知数”,用此“已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中一元,代入另一方程,从而使二元转化为一元,达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目的,从而解出方程的解,这也是正迁移达到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中,给常会出现一类与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关的字母取值范围问题.解答这类问题,应把不等式组中的字母当做已知数,用它的代数式表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或不等式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