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近些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反思性实践等理论实践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思考。教师不再只是技术理性主义观点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和技术人员,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身份来投身教育教学活动。如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改革,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探讨推进"教师主动发展"的基本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教师教育》2016,(2):12-16
科学主义教师教育思想是基于科学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系统化的教师教育思想体系,主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塑造和影响了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凸显出科学本位的教师教育观、标准本位的教师质量观、实证本位的教育研究观、知识本位的课程设计观、学者本位的教育主体观、讲授本位的教学实施观、控制本位的教师发展观等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认为,反思性实践是对教育界技术理性主义的反动,是对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形式的反动,是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法的反动。反思性实践的理论基础为:信奉的理论和行动的理论;经济学习论;教师实践理论的结构。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反思性教学并不一定是一种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全球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建立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从对立走向融合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也反映了对教师认识的思想变化逻辑,即从强调对教师职业功能性的认识,到强调对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认识.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具体包括科学主义、技术理性主义、能力本位主义、专业主义、人文主义、叙事主义、反思主义、多元文化、现象主义、建构主义、知识主义、幸福主义与分析教育哲学等教师教育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5.
应时代发展要求,美国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由技术理性主义向整合主义发展,教学专业化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20世纪中下叶占支配性影响地位的技术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课程,主张对教师进行训练,让其掌握批量的教学技术理论知识。这导致教师教育课程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忽视了实践知识的情景性等问题,促使新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整合主义教师教育课程关注对实践知识的情景性关怀、对个体知识的关怀,以解决目前美国乃至国际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求理论本位与经验本位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贺金兰 《广西教育》2010,(18):88-89,91
从教师的视角对高职教育、高职经济数学教育及其教学系统中的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等要素进行探讨,认为教师应形成高职教育观、高职经济数学的教育观、教学内容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方法观,以提高高职经济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决定性教育因素。“技术熟练者”教师角色形成的文化背景主要为现代知识观、行为主义心理学、泰勒的“目标模式”,其主要特征为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智慧缺乏,实践能力差;质疑和批判精神缺乏,思想守旧、落后。“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角色形成的文化背景主要为后现代知识观、认知主义心理学、批判理论,其主要特征为知识结构复杂,自我更新能力强;教育智慧充盈,实践能力强;质疑与批判精神丰厚,思想开放、进步。走向“反思性实践家”教师角色的条件主要有后现代文化转向和行动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强教育实习的理论思考,可以为教育实习革新乃至整个教师教育发展与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在英国取得最好评价等级的剑桥大学教育实习项目,在其理论基础构建过程中,借鉴并应用了美国学者唐纳德·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论、英国教育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以及英国教育哲学家赫斯特的“知识形式论”及“新理性主义”观.这些理论究其根本,都强调了“统合”的理念,这集中表现在对教育实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学意义上,公民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内容本身,而应该体现为国家分配核心价值、塑造现代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自公民教育产生,最初形成了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三种公民教育观。由于这三种公民教育观存在内在缺陷以及时代的推动,其后又形成了多元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公民教育观。无论何种公民教育观,都有其特定的理论背景和演进逻辑。因此,需要对其政治学意义进行批判和审视。  相似文献   

10.
反思性外语教学是反思性教学一般理论与外语教学特点的结合。西方学者对反思性外语教学具体过程和外语教师教育反思模式的描述,从课堂教学的视角对反思性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和外语教师自我发展等的探讨,以及我国学者对反思性(外语)教学的引介与研究,均有力地推动了反思性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目前,我国专业研究者和教师对反思性外语教学的研究出现了与具体教学情境相结合、逐步重视教学实践的研究趋势,但我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思性外语教学理论完整的体系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教学策略:评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将教学看作"反思性实践",并根据是否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反思来选择教学策略;教师教育界围绕实习、实物分析、案例教学、行动研究、叙述探究五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这提示我们,教师教育应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新教学观,并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反思的价值取向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北美和欧洲大陆的反思型教师教育运动,以燎原之势迅速影响到了世界范围的教师教育界,至今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学反思的五种价值取向的内涵,分析了反思型教师教育中的培养模式和认知发展水平,从纵、横两个维度阐述了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以期为我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改革把培养“反思型教师”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但本文认为,教师“反思”首先要在思维态度上有所改观,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依据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尝试论述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思维态度的重要性及方法,希望能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改革把培养反思型教师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但本文认为,教师反思首先要在思维态度上有所改观,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依据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尝试论述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思维态度的重要性及方法,希望能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改革,把培养“库思型教师”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但教师“反思”首先要在思维态度上有所改观,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依据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理论,尝试论述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思维态度的重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改革,把培养"反思型教师"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但教师"反思"首先要在思维态度上有所改观,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依据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理论,尝试论述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思维态度的重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源于北美大陆的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日益受到我国教师教育界的关注。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对技术型教师观和经验型教师教育模式的一种否定。它强调教师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教师对现有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反思加实践,教师不断地对教育理论进行解构和自我建构,从而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教育界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关键。师范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提出职前教育应该以培养反思型教师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形式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9.
浅谈反思型英语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是个关键问题,反思能力是实现这一转化的过渡机制。师范英语教育应该把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以培养反思型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20.
This self-study investigated student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ducators modeling practices within a large lecture class in a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It also studied factors that affected student teachers' developing ideas and practice. Phase 1 collected data from student teachers through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nd cours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s, as well as data from lecturers. Phase 2 collected further qualitative data from teacher educators to inform questions arising from Phase 1 findings. While student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ritically reflective processes and teaching models modeled by lecturers were varied, they affirmed the positive value of lecturer modeling. Data highlighted gaps between lecturers' intentions and the student teachers' perceptions. Data confirm that effective modeling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particularly in large lectures. Student teachers were challenged by the demands of engaging critically with new content while also being attentive to modeling.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explicitly unpacking our teaching practices, using training strategies to support student teachers in developing the ability to reflect critically, and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 teachers to practice various teaching models an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