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文芳 《考试周刊》2013,(88):27-28
女性主义翻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化转向”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译者(女性)实现其理论及政治主张的有效途径,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主张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采用女性话语策略,以便译者能在翻译中获得话语生存空间.该翻译理论还从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忠实原则,以及意义的差异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话语的女性主义重写--兼比较《简·爱》的两个中译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日益关联,如何在翻译中体现女性话语成为女性主义翻译和体现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结合权力和话语的关系,强调了女性话语权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探讨了凸显女性话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女权主义兴起以来,女性主义翻译观也随译介出现文化转向。女性主义译者企图将其特有的女性话语运用于翻译研究,达到传播新思想,树立新理论的目的。其中,女性主义翻译观探讨的主要内容为译者主体性。然而,发挥女性主义译者主观能动性是否必定是积极地突出女性话语权来彰显女性特色,还是基于客观环境因素而改变初衷。该论文以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译者的代表性译著对比为例,讨论女性主义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突出与消减。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差异性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她们强调翻译研究应该消除传统译论对译者/女性的歧视,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点关注的性别切入,展现女性的话语策略以及女性译者对“忠实“概念的再度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叛逆——女性主义话语策略及其翻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译者/女性实现其理论及政治主张的载体,主张翻译采用女性主义话语策略,使翻译活动为译者/女性提供话语生存空间。本文主要论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的三种主要实践方式:增补、劫持以及加写前言和脚注,旨在探讨女性主义翻译在翻译策略上实现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从而实现其男女平权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就是女性译者寻求彰显其女性主体,创建政治话语生存空间的重要途径。文章借鉴女性主义翻译观分析朱虹译作《女人的"一样"和"不一样"》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因素,进而指出:朱虹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凸现女性意识,从理论到实践贯彻了她的女性主义主张,为我国翻译实践提供了一种经典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彰显女性身份的政治行为,把翻译作为争取译者和女性地位的工具:为了消除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译者采用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翻译过程进行文化介入,操纵译本。但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方激进的翻译策略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热切的回应。中国女性主义译者选用了较为温和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观是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理论。女性和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所提倡的"文化转向"使女性和译者的地位及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从英文歌曲《God is a Girl》的两个汉译本着手,从中可以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亮平 《培训与研究》2010,27(3):126-128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出了译者性别身份的概念,至此翻译与性别的交融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域,经由男女译者译例的比对,揭示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女性译者在翻译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作出了新的阐释。文章在简要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的基础上,分析女翻译家朱虹的翻译文本《女人的"一样"和"不一样"》,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来研究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翻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翻译研究领域,将性别纳入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实现原文/译文,作者/译者的平等地位,并倡导发挥译者主体性,让“女性”得以被看见和听见.女性感情通常比男性更为丰富细腻,在语言表达上也比男性更为生动贴切,语气内涵传达更具感染力.在翻译实践中,女性性别认同也可以通过译者主体性并采取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席印蕊 《海外英语》2014,(15):140-141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该书中反复出现当时一些社会思想,如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女性权利等。该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2008),和男性译者王之光的汉译本(2012)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性别的社会性出发,研究性别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文本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诞生了新的翻译学派及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学派,并具体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手段及男性译者与女性译者处理译本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末期翻译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该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Mrs Dalloway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文本过程中的女性意识显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为基础,探讨了香港女翻译家孔慧怡博士的译作《荒山之恋》在单词、句法和文本层面所体现出来的译者主体性.正是译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英译本彰显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  相似文献   

19.
郑川 《海外英语》2013,(16):147-15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末期翻译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该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MrsDalloway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文本过程中的女性意识显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语言问题逐渐引起女性主义的重视并得到系统的研究,女性主义译者意识到只有破除父权语言才能消除女性和翻译的弱势地位,因而在翻译中实施"语言操控"策略以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