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图书出版工作发展很快,出书品种迅猛增加,面对众多的图书,读者如何选购图书、选读图书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为编辑做好书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书评活动和购书、读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评的作用,通过书评活动使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状况、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还需要编辑做大量的工作。这几年书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图书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出书多,评论少的矛盾仍很突出。编辑重视出书、忽略书评现象较为普遍。 一、书评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二、内容介绍多于评论。我们常常把书评叫作“图书评介”,应既…  相似文献   

2.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3.
一、书评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出版工作的改革千头万绪,有许多事情亟待去做,但有一环节很容易被人们忽视,那就是书评。其实,搞好书评,对出版工作的导向、选题的制定、信息的反馈、图书发行和图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编好、印出、送到书店,并不表明出版者已完成其史命,因为还存在读者能否接受,怎样引导读者,图书质量如何,图书将产生怎样社会效果等问题。这就要通过书评扩大影响、宣传引导、反馈信息以沟通出版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出版者可以通过书评了解读者对图书的反映,以修正选题计划和提高图书质量;作者通过书评  相似文献   

4.
图书评论是一门科学,加强书评理论研究有利于书评事业的发展。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书评的认识逐渐深化和提高,认为书评学和编辑学、印刷学、发行学、读者学一样,都是出版学的组成部分。为建立完整的出版工作的理论科学体系,应在研究编辑、印刷、发行、读者等理论问题的同时,建立书评学,从事书评理论研究。所以,书评学的建立,是  相似文献   

5.
编辑写书评     
我国出版界历来提倡和鼓励编辑写出评,把它看作是训练编辑素质、提高图书质量、扩大图书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的确,编辑写书评有其优势,可以其独有的视角向读者与社会展示图书精华,扩大图书的社会效果,又有助于自身,很值得倡导。 一、编辑写书评的优势和作用 顾名思义,所谓编辑写书评,是指编辑对自己责编的图书写评论文章。它有别于贵编写编辑报告,又不同于社会上各界人士的书评。编辑写书评具有如下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从编辑报告与书评  相似文献   

6.
美国最有影响的图书评论报纸《纽约时报书评》在3月6日一期中首次刊发了对电子出版物的长篇书评,这部电子出版物是微软公司出版的《微软艺术画廊:伦敦国家画廊收藏品》。该报的编辑说使用和阅读CD—ROM的读者越来越多,刊发此类书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这标志着书评的定义和范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7.
华然(武杰华)著的《编辑散论》一书,最近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作为“编辑丛书”的一种出版问世。这是作者从1979年到1985年这七年间所写的近二百篇短文中选出的五十篇文章的结集。全书近十万言,分为七部分:有谈关于建立编辑学的;有谈出版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的;有谈出版改革的;有谈编辑职业道德的;有谈版本、插图、补白、退稿等编辑业务的;有谈图书宣传评介、加强书评工作的;有谈书稿档案、广告宣传等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图书》杂志由加拿大书评周刊有限公司出版,一年出十期。加拿大文化委员会和安大略艺术委员会协助出版。该杂志是加拿大全国性的书评刊物,设有编辑和副编辑各一名,另有新闻编辑、发行经理和顾问等。《加拿大图书》的大部分篇幅用于书评。书评写得都很简炼。十二、三页往往可以评论二十本书。评论的范围有小说、诗集、传记;有政治、历史、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正式注册成为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学会成立5年来,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图书出版理论的研究和出版作品的分析评论,在图书宣传评论工作、杂志编辑、图书评奖、业务交流、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努力办好《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杂志创办25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发表书评文章7200余篇,在新闻出版和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吸引了一批忠实读者,也激发了更多书评作者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10.
书评工作的六点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评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主要以近期新出版的具体图书为对象,报道并评议其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化评论活动。它往往是以一种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对新出版图书的描述、解释和评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调节出版活动、激励作者创作和引导读者选购图书、阅读图书。 我国一向比较重视书评工作。1951年,国家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联合发出指示,要求报刊增设专栏或专刊,登载书评和书讯。《人民日报》曾为此发表社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书评工作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书评报刊的体系更加充实与完善,有的广…  相似文献   

11.
书评与书话     
书评与书话是依附在书业这颗参天大树上的两只甜果,长期以来,与书业相伴相生.而书评和书话又酷似一对孪生兄弟,乍一看模样相似,但静下心来细瞧瞧,书评和书话间还是有一定形式与内容上的差异的. 书评,可以望文生义,就是对图书的评论性文章.是对一本书独立而严谨的评论.从艺术性、思想性、文学性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客观、公正是书评写作者必须秉承的写作姿态和基本要求.有一不说二,有暇不掩玉,这样写出的图书评论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才能把一本好书和孬书公诸与众,让购书者“依评索书”.  相似文献   

12.
在没有打开Publishing Books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谈论出版过程的图书.然而,打开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这是一本类似论文集之类的书,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描述.书中的作者,既有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出版经纪人,又有作者、读者、学者和书评者.可以说,图书出版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文章,既有对美国出版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的,也有对美国出版现状进行描述的,还有对图书出版未来进行展望的.正因为这些文章,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描述,我们才将这本书中译名定为<图书出版面面观>.  相似文献   

13.
段炼 《出版参考》2015,(6):39-40
“出版选题是伴随着出版人的出版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对出版内容的选择、缔造与创新活动.”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首要环节与重要环节.任何一本图书的产生,都是一个选题的实现,没有选题的策划也就谈不上图书的出版.选题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出版社的成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为较高的图书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必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有别于以前传统的编辑的职责,人们把现代编辑细分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由此可见,策划满足读者需要的选题已成为图书编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书评所起的一切作用都与它的信息容量相关。保证书评提供足够的信息,并扩大信息容量,使之发挥更大的效力,是图书评论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书评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书评信息容量的层次分析 凡为书评,必须包括最基本的图书信息: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页码和被评图书的内容等等。这一层次是书评构成要素的横断面,它向读者展示被评图书相关信息的完整面貌,构成书评的物质形式特征,是信息容量的浅表层。据此,读者可以获得信息检索渠道。可以确定,只要是书评便具  相似文献   

15.
现在应该着手建立当代书评学。我认为当代书评学由三部分构成,即书评功能学、书评传播学、书评写作学。书评功能学旨在对书评功能给予理论的分析与阐述,揭示其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书评的社会作用与文化作用。作者、图书、读者三者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环”,图书的传导—接受功能就在这一相互作用环中发挥。书评的功能类似于图书的传导—接受功能又有所不同。书评属于相互作用环中“读者”这一作用点,是读者对图书的有序化、明确化反应,是文字化的呼声。但同时,书评又有超越相互作用环的独特功能。概括地说,即:对于图书作者,它不仅能反馈读者信息,而且具  相似文献   

16.
陈天授、徐启平在《中国出版》1993年第壹期发表的《图书大系统和广义书评学》一文中提出了“广义书评学”的概念并加以界定。认为广义书评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图书大系统,而不只是书评本身,其研究目的是优化图书大系统,提高图书质量;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其理论依据是系统论和控制论。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凡涉及到图书编辑、出版、发行、流通、管理、评介的各个方面的总体可以视为图书大系统。三审制中的复审、终审只是编辑部门的反馈,校对是印刷过程中的反馈,但都是局部反馈,只有“评”针对  相似文献   

17.
编辑要加强书评、书讯工作王兆先书评、书讯是给予读者购买图书的信息,能引导读者有目的地到图书市场选购所需要的图书,从而扩大图书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由于图书品种繁多,一种书如果没有书评、书讯的推荐,混在书的海洋中,即使是种很有价值的优秀图书,也无法显示出...  相似文献   

18.
书评文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体裁,包括议论体、叙述体、褒贬体、书信体、对话体等。从以往书评创作的实践中,可以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以下分别举例作一些说明。 (一) 根据图书的内容而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论述的书评,是一种议论体的书评。采用议论文的形式,往往围绕被评图书的内容或主旨展开论述。这种书评大多是对学术性论著的评论。老一辈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是他在30年代从事进步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忆录,它以良友图书公司为半径扩展成一个面,描绘出当时进步出版事业的概貌。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同志曾经为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题为《读〈编辑忆旧〉》(《杂家与编辑》),称它是一部“书的报告文学”,“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特殊创作”。罗老是站在文化出版史的高度去评论这本书的。  相似文献   

19.
书评的要素我有个固执的想法:书评文章应该告诉读者评什么书,作者是谁,哪家出版社出版的,全书篇幅多少,书的定价多少。在形式上,这5个项目是可以单独列出的。因为它们最简明地提供被评图书的情况,使读者一目了然。即使读者暂时不读书评,他也从这里获得了图书的出版信息。记得几次写文章或在有关会议上发言,我都强调这5个项目的重要,甚至认为是书评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邢剑飞 《出版参考》2021,(11):63-65
书评是作者、读者、出版社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好的书评读起来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行为.作为科技类图书编辑,写好书评,避免生硬、枯燥、平铺直叙,同样对图书宣传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