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大量阅读与语文学科有限的课时形成的鲜明反差,我们需要从多方面重新构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这"重新构建"不管涉及的面有多广,道路多么漫长,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儿童阅读的意义在于在书海中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而不是能应对当前语文试卷上那几道考题。阅读的过程就是滋养自己心灵的过程,阅读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获得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2.
"增加阅读的厚度",无论是阅读的内容,还是阅读的效果、收益,提升在校学生阅读的品位和品质,真正使读书丰富人生,使阅读具备启智功能。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育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育学生阅小学语文习惯,完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们的阅览教育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以不一样的履历和经历去感触阅览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灵、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本质上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提高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能力。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没有阅读,学习无从谈起,因此,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5.
邓淑萍 《考试周刊》2014,(97):40-40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个人修养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优秀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不要把注意力单独放在知识的累积上,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美感教育,让学生把阅读当成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在学习中体会美。  相似文献   

6.
赵敏 《考试周刊》2013,(39):37-38
<正>在法国童话《小王子》中,聪慧的狐狸告诉伤心的小王子,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原来在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是眼睛的发现,而是心灵的阅读。心灵的阅读就是情感的阅读。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值得我们用心灵去阅读,我们应让自己的心灵在诗韵中徜徉。阅乃无声的读,读乃有声之阅,阅与读,相得益彰。下面我就诗歌的  相似文献   

7.
陈林静 《基础教育参考》2012,(16):55+70-55,70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史。古人云:“开卷有益。”现代人认为:“阅读塑造心灵,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和人的生活方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主题阅读主张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统整,这将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阅读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自由空间;唤起心灵的体验,享受审视文本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懈的追求。让我们俯下身去,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唐金秀 《山东教育科研》2014,(16):I0001-I0001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对于阅读可谓十分钟情并且怀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之感,如读前的焚香净手,读时的正襟危坐。阅读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它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净化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思想得以沉淀,心灵得以驰骋。而对于女子尤其是古代女子来说,静心阅读更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徐志伟 《湖南教育》2003,(21):36-36
关于课外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五花八门,不计其数。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是谁在读书,谁在思考。那种以参考书代替阅读,以老师的现成的结论代替阅读,以填空、简答等考试形式代替阅读,以他人的体会代替阅读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还学生阅读时间、让学生回归阅读文本、进入作者心灵的阅读。它不是“雷阵雨”式的热闹和表面化,而应该是“春风化雨”式的浸入和滋润。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文学经典阅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文学经典阅读呈衰落之势。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在各种文化传承,尤其是文学艺术传承过程中,阅读在影响接受主体的创造力、心灵涵养、人格塑造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意义,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文化经典,尤其是文学经典阅读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阅读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自由空间;唤起心灵的体验,享受审视文本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懈的追求.让我们俯下身去,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对待经典阅读。阅读经典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最佳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经典涵养自己,涵养我们的心灵,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阅读对于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如此,写作实践需要以阅读为铺垫和映射。因此,写作之路上的每一块砖,都是靠阅读在中提炼而成的,一块一块,慢慢铺成一条长路,通往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5.
谈快乐阅读     
文章是凝固的思想,阅读文章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思维与思维的交流。然而,令我们凄楚、汗颜的是,在今天的中小学中,阅读教学已陷入机械化、模式化的困境中。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教师也缺乏积极主动性。从教几年来,我一直在苦苦寻求着,试图寻求一条快乐阅读之路,使学生“乐在阅读  相似文献   

16.
阅读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的精神营养,而好书更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低年级是儿童阅读的一个关键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使他们品尝到阅读的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是平淡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我们会获得生命的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丰富的人!一个人的阅读史其实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精神成长史,故阅读与学养有着直接且核心的关联。阅读让我们谈吐不俗、余香满口;阅读增加我们的学识涵养;阅读改变我们的精神气质。故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务必要爱阅读,会阅读;尤其是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摆渡人。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阅读将使我们与伟大的人物为伍,生活于崇高思想的渴望中,在每一次困惑中都会被高贵和真理的火光所照亮!”美国兰登书屋的创建人贝内特·塞尔夫说得更直白:“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阅读的快乐不在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  相似文献   

19.
阅读的快乐     
正阅读让心灵不再寂寞。人生的每一阶段,心灵都需要书籍的滋养,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未知的世界,遥望远方的风景,也可以在阅读中与自己的心灵促膝长谈。阅读如一缕清新的风,吹走你心灵的烦尘,把快乐留下;阅读似夜色里皎洁的月光,驱赶掉心灵的阴影与浮躁,使心情变得明朗与沉静。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有效性,要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在阅读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