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回族地区宗教对学校教育有着负面影响与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清真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生源之争、经费之争上.正面影响主要在于清真寺教育还保留着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和道德教育符合民族地区的需要.影响儿童入寺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清真寺的条件因素、儿童的主观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为减少宗教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在清真寺管理和学校教育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教育、经堂教育和阿拉伯语中职教育是L地回族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学习的三种主要途径。研究以L地一所普通高中、一所清真寺和一所阿语学校为个案,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研究了这三种教育的课堂教学,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为理解不同文化对回族教育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  相似文献   

4.
清真寺是回族人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回族政治、精神、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清真寺除了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西海固地区的清真寺建筑装饰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海固地域民居建筑等的影响,在形式、内容、布局和色彩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伊斯兰教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社区,以清真寺为中心而居住的回族“教坊”就是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社区。近年来,在回族“教坊”中出现了由清真寺创办的穆斯林幼儿园。这类幼儿园既处于主流文化的大环境中,又沉浸在本民族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使这类幼儿园拥有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穆斯林幼儿园以本民族文化资源为基本出发点,积极开发利用适宜本地、  相似文献   

6.
一、松江清真寺伊斯兰教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宋元时才有所发展。上海市松江县城区缸甏行,有一所元代创建的清真寺。元朝驻在江南的蒙古族、回族的士兵,多信奉伊斯兰教。至正年间,蒙古人纳速剌丁造了这座清真寺,至今尚保存“天房”(即克尔白,俗称案殿,是做礼拜仪式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清真寺作为渊源于异域的伊斯兰文化载体,自其踏上中国领地就不断进行着本土性的建构。新的时空背景下,凝聚回族穆斯林情感价值符号的清真寺正面临着发展的博弈。新的时代话语力量日趋成为回族清真寺架构其地方性知识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西北是回族重要的聚居区,近代以来回族社会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回族教育也以一种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呈现出来,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新式教育和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教育是其主要的几种类型,同时还有"化彼殊俗"的汉化教育、私塾性质的回族教育和分别由政府、回族上层人士、寺院创办的民族教育、新式回族女子教育、回族幼儿教育等类型。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回族人口散居大省,民族教育尤其是回族教育是河南省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回族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河南民族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回族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河南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体现。回族教育的短板主要是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尤其是缺乏熟悉本民族情况的回族教师。加强回族学校教师的研究,对于促进河南民族教育、提升河南少数民族整体素质、贯彻落实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前,回族族称并未见诸于公众。而当时的"回回"称呼仅是个泛称,多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族群。随着回族中的学者对自身民族特性的研究,在为回族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厘清了界限的同时,也促进了回族在宗教、教育上的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伊斯兰建筑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长期相互影响在建筑文化艺术上的结晶,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中国化的结果,其典型代表就是中国的回族建筑。中国以清真寺为主的回族建筑是有着强烈东方色彩的伊斯兰建筑,其中国化的色彩主要体现在:1.强调中轴对称,规整布置,强调主体;2.多体组合的大殿建筑,其特色又主要表现在空间分割上;3.清真寺装饰具有中国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梁柱的彩绘雕刻及圣龛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12.
新疆回族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族教育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1361万人口,其中回族有59.96万人,居各民族第四位,有一个回族自治州,一个回族自治县.回族人民在缔造伟大祖国、建设边疆的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回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生活日益改善,经济、文化、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乡经济改革,回族经济非常活跃.贯彻全国和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回族教育开始出现生机,不少地区为发展回族教育采取了特殊措施 加快了普及教育步伐,恢复和兴建了一批回民中小学,大中专招生为回族放宽了一个分数段,在扫除文盲、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51):51-5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220名回族居民为样本,分析了回族民族认同的基本状况、个人背景差异以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教育策略的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回族教育策略各维度对回族民族认同的影响路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回族教育策略,提高回族民族认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回族教育要有回族特色,回族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应具有民族性,回族在其七百多年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令世人瞩目的民族文化,无疑是对回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丰富、最亲切,最生动、最富实效的思想宝库之一,挖掘整理回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利用其对回族学生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历史使命教育;发奋学习,建设家乡,振兴民族教育,是我们从事回族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对回族文化的教育功能做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提出民族教育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关系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占全国回族人口的20%以上,是中国的"穆斯林省"。全区回族人口比例达到35.76%,中小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超过40%以上。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举措,不断加大投入,使宁夏民族教育事业发  相似文献   

16.
宋涛 《现代语文》2006,(11):44-45
《穆斯林的葬礼》是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曾获第三届茅盾学奖。这部小说以回族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的升沉起浮为主线,通过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时代的命运变迁,展示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以及伊斯兰化和汉族化撞击和融合的痛苦历程。名作家冰心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关于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因为我的亲戚朋友里,没有一个回族人。我只知道回族人都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们戴了一顶医务工作的白帽,北京有一条街里面住的都是回教人,还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效应’。”其实冰心序言里的“陌生”、“独特”指的是书中所体现的特有的回族化内蕴。作为一个书写本民族的回族女作家,霍达的这部书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民族的秘史”。因为书中为读展示了一个神秘的穆斯林世界,涉及了回族与汉族迥然不同的婚丧、饮食、起居、以及宗教和民族心理各个方面。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这部小说是一幅表现回族历史生活的画卷,一部努力开掘回族化心理的史诗”.  相似文献   

17.
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回族聚居区。回族人以汉语作为自己的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的词汇。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以及动物的血等;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宁夏回族宗教教育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宁夏回族伊斯兰教教育与研究活动以清真寺为中心广泛开展,培养并造就了众多有才学的阿訇,其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一经堂教育,亦名寺院教育,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私塾教育结合形成的一种教育形式,清真寺即为教化中心,教长任教化之导师,其目的是训练教胞,弘扬宗教。民国时期,宁夏凡回民聚居的县乡村皆有一座或多座清真寺,宁夏的经堂教育即以此为基础得以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19.
"双外语"学习是回族集聚地区学龄回族儿童参加的国民外语教学和清真寺"经堂教育"阿语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回族儿童对这两种外语教学的认识及所持有的不同情感态度,加之生活环境与社会条件对他们外语学习的影响程度不同等,形成了不同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属于同组学习者在阿语学习上表现出的学习动机明显高于英语学习者。在"双外语"学习中女童形成不同动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宗教情感倾向"、"家庭及社会环境与条件"、"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价值取向"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若能在"双外语"教学中相互借鉴、互为通用,将有助于提高"双外语"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20.
56个民族,56朵花。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习俗。我们回族也不例外。回族又称为穆斯林,穆斯林的婚礼是别有特色的喔! 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所谓的“上帝”我们称为阿拉,阿拉掌管世界万物,一切都由阿拉主宰。男女双方在举行婚礼时,要先到清真寺里请阿訇念《古兰经》,阿訇念的《古兰经》,用阿拉伯语翻译是:向阿拉求祈,望阿拉赐福于一对新人,让他们从此成为合法夫妻,希望得到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