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又一位出版老人走了。历史老人。赵家璧。见过他和没见过他,了解他、不了解他和想了解他,认识他、不认识他和想更深更细地认识他的人,都再也见不到他了。与他有所交往而又想更深交往的人,都再也不能与他交往了。我算了解他的,因为他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与亲朋好友“闲聊”,可以捕捉到新闻线索;与过路人“闲聊”,同样可以捕捉到新闻线索。与过路的陌生人“闲聊”,首先必须学会与他们交朋友。有一次,我在海门汽车站候车,发现一位身背画轴的中年农民。农民背画轴可谓一件新鲜事。我走过去主动与他打招呼。开始,他很冷淡。为了和他交上朋友,我尽挑绘画上的事与他套近乎,这下,他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六十年代初他就自学绘画,至今已有25个年头了。不久前,他从有关资料上获  相似文献   

3.
名刊要览     
他首先是个黑人,但勇于追求族群和解与平等;他其次是位医者,努力用信任、合作与和解来化解人心中的隔阂与伤痛;在政界,他当然是个新手,但他出色的组织与领导才能让人不能小觑;他也是一个激进分子,他的宗教背景和思想成长经历都非常复杂;他同时还是美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3,(5):88
编者按:从田间到城乡都有他的身影,他倍受十几亿农村、城市观众的信任和喜爱,他能帮助品牌深耕中国三四线市场——他,就是CCTV-7农业频道。他的脸庞写满真诚与质朴,他的身躯担负责任与道义,他的背影留下人文与公益,他的心中怀揣"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相似文献   

5.
钦鸿 《出版史料》2010,(1):100-104
我与叶至善先生有过一面之雅。那年他来南通开会,我特地去他下榻的饭店访问过他,与他聊了两三个小时,彼此十分愉快。那时他已届七八高龄,虽然看上去还是红光满面,但说起话来有点气喘,身体并不健朗。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正陷于极度忙碌和疲乏之中。  相似文献   

6.
李薇  岳玫 《大观周刊》2012,(50):25-25
在台湾,有一个诗人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在自然与社会之间,在离岛与回归之间找到了平衡,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融合。他被誉为”台湾文学之重镇“,他就杨牧。在大陆,他的诗作并不是太多人了解。我想通过我读他的诗作,对杨牧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以及对他作品进行了一些阐释。  相似文献   

7.
杜忆竹  徐开彬 《新闻大学》2024,(2):57-70+119
他者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对待他者的态度体现出审视他者的不同方式。论文对纪录片《美国工厂》在豆瓣和IMDb的影评展开主题分析,旨在探究“他者是如何被审视的”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对他者的认知有三种情境,即先赋自我与绝对他者、关系中的他者,以及消失的他者。第一种情境将“我”与“他”视为相对独立的,第二种情境则认为自我与他者是相互构成的,第三种情境意味着对跨文化差异的否定性解读以及对我—他关系的转换。最后,论文讨论了他者审视过程中的情境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攻非是新民晚报的一条汉子。没有顶天立地的身材,却有过人的热血与胆魄。还有永远使不完的精力。 初识他的,他一口酒还未咽进肚里,肺腑就先热了。他讲起上半辈子的故事,很多苦难与劫数,都与政治有关。大起大落,惊心动魄的。于是就觉得此人非等闲之辈。他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连得很紧,纠葛很多。他也将很重的使命与责任担在自己肩头。张攻非学的是艺术,却当了头版编辑。派工的时候,谁也没感到奇怪,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事实证明他在那里也挺有作为,忙得很带劲。 张攻非很有汉子的血性。路见不平,他不拔刀也要拔支笔出来,不辩个青红皂白决不罢休。一如他的名字,有非必攻。所以有些含含糊糊或是私心太重的人就有点怕他。 张攻非有汉子的仗义与热肠。他记得住给过他友情与帮助的人,无论他们是高官还是平民。因为曾经被苦水浸得很透,所以对穷苦百姓有天然的亲近与体谅。他把家中的洗衣机送给了一位素不相识的  相似文献   

9.
单珊 《军事记者》2011,(5):44-45
对陈国望印象最深的是他诙谐的笑容,虽然他的经历听起来并不让人感到轻松。他曾经3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采访;他曾经从一个趣闻中发现有巨大价值的新闻线索;他也曾经在西藏昌都历险,差点被水冲走。然而他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使他笑对并感念这些艰辛与困苦。他诙谐的笑容让我们懂得了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永葆激情,要勇于担当。他以范长江的名言"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座右铭,他欣赏第一届长江奖获得者艾丰说的"记者不能做新闻的挑剔者和旁观者",他以记者的责任与担当守望公平与正义,反映百姓呼声,把新闻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武器。  相似文献   

10.
泰国新一轮政局动荡还是与他信有关。从反他信本人,然后反他信的制度,现在要反对“他信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一个总是让人想不到的人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清高与谦虚、散淡与认真,入世与出世,桀骜不驯与坚守规则,这一切奇妙地统一在万青并不魁梧的身板里。虽然他是连云港人,然而,我总觉得,他就应该属于常熟,与这块山清水秀的江南的土地水乳交融。他从江南烟雨中走来,走入这个大时代。然而,他会再缓缓走入江南的烟雨中。  相似文献   

12.
刘彦 《青年记者》2006,(23):66-66
考虑到他令人敬畏的成本削减高手的名声,大卫·蒙哥马利(DavidMontgomery)接受采访时的语调温柔得令人惊讶。在报业圈内,他的名字仍与他在英国镜报集团(MirrorGroup)和《独立报》(TheIndependent)的强硬作风联系在一起,在那两个地方,他常常与编辑们进行激烈交锋。不过,当他在位  相似文献   

13.
在大多数人眼里,身兼理论家与画家的陈绶祥先生,他的影响力首先在于他作为新文人画理论的奠基者和旗手。在他的着力推动下,新文人画的流布与影响日渐兴盛,同时他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饱学之士。但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4.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祝椿年,自1955年拿起新闻写作这支笔一直未曾懈怠。六十年代他唯一的一次自我选择与大胆行动是自己报考读了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函授。 瞪大眼睛看世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他的思维方式与工作习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他采访及写作的一大特点。他常说,从小父母双亡,饱尝了冷遇与欺辱,就连命也同共和国拴在一起。他多么希望这个世界少一点邪恶、丑陋,多一些善良与真诚。他写的稿件不仅力求反映时代精神,而且要具有鲜明的个性。他说,要干就不妨干得好些,别窝窝  相似文献   

15.
1988年6月14日与巴赞的会见,只不过是我长期对他的关注与研究,评论与介绍的终结,是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三天后,我与索莱尔斯的会见,虽然不是我关注与认识他的起点,但确是我认真研究他,评论他与介绍他的开端。在此之前,从书刊的评论与介绍中,我对他只略知一些皮毛:在文坛很活跃;办过刊物;写过小说;作品也发表了不少,其中有一本《女人们》的长篇小说特别走红;相当“现代派”,曾经算得上是“新小说”中的一员;还与中国颇有些关  相似文献   

16.
吉田秀雄曾为战后日本广告界的复苏与发展作出无与伦比的贡献。为了自勉与勉人,他写下了著名的"鬼十则";为了实现广播媒介的商业化,他四处奔忙;他引入市场营销观念,并使之付诸实践;为了实现广告公司的现代化他殚精竭虑;他致力于广告界的组织化,积极推进日本广告界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他原名叫徐昊,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的电视编导专业。 大学四年,他以总成绩全系第一名的佳绩完成学业。 大学毕业后,他先到云南电视台,扛起了摄像机,与缉毒干警一起翻山越岭、走村串寨,走遍了云南的边境线,拍下了极富震撼力的禁毒系列报道。 来广东之前,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徐浩然。他期望以自己的“浩然”之气为正义鼓与呼。 他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广东电视台的,短短的几年间成长为出色的节目主持人,获取了全国“金话筒”奖。他常常端坐在《社会纵横》的演播台前主持节目,但他更愿意作为一名记者,以一个见证新闻与历史的人,集…  相似文献   

18.
攀谈是主持人与进入节目的客人的交谈。这种交谈比采访中单纯的提问与回答要谈得细致,谈得充分。进入节目的客人有某一方面的专家,主持人就他熟知的事物与其一起讨论。进入节目的客人还有采访对象,主持人要深入地了解他的主张、经历,他的困难,他的理想,他正在做着的和打算做的事情,而不是只问两三个问题就作罢。攀谈很象生活中的聊天、摆龙门阵。然而与闲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孙中山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途程中,美国曾是他关注的要点之一,他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地方是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给了他很多启发,他的思想的启蒙、发展与转变都是与美国分不开的,也就是他的革命活动与美国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这一段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是与美国分不开的。孙中山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他的价值观起着怎样的指示、借鉴和修正作用?又该怎样评价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刘悦 《大观周刊》2010,(30):40-40
2000年,他怀揣300块钱还有那小小的梦想。只身到北京寻找他人生的未来,那年.他18岁。2000年。他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奋斗与努力.成为昆明TOP ONE昆都店店长,今年,他2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