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知识产权诉讼的侵权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国内司法部门普遍的观点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因很简单,在目前法律没有规定知识产权侵权适用无过错的情况下,就要适用侵权的一般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
侵犯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核心问题。关于侵害知识产权的赔偿责任的归责问题,主要有三种学说: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说、混合说。在认定上,普遍采用的原则是二元归责原则,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其他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3.
有人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归咎於现行法在损害赔偿方面适用的是填平原则或者全面赔偿原则,而非惩罚性赔偿原则。近年来,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呼声日高,知识产权侵权是否应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争论又起,相关部门为此开展积极的调研。华者将从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是否为国际上的通例、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的争议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作为一类特殊的侵权案件,其归责原则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最主要的争端发生在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否适用无过错原则,大体可归纳为如下三种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5.
全面赔偿原则以及惩罚性赔偿原则是民事侵权责任法领域两大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侵权纠纷中,有的国家仅仅遵循"填平原则"而适用全面赔偿原则;而有些国家在全面赔偿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在对比分析专利侵权纠纷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原则的基础上,简要阐释我国专利侵权纠纷的赔偿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6.
由于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产权的发展也随之加快,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则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的研究则更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立法在这方面规定的空白导致了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处理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无论是在实务界还是在理论界都存在各种不同的学说和对各种学说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和WTO的TRIPS协议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伴随着世界贸易由传统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世界贸易组织签署了知识产权协议(TRIPS)。由于世界经济的差异,著作权问题成为了整个知识产权体系中争议最多的问题,著作权表现形式也由传统型转换成为多媒体和数据库等高科技型。尤其是在网络条件下,解决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必须扩展著作权复制权的内涵和权设网络传输权,在侵权责任构成上。合理分担责任主体间的法律责任,明确侵权例外和免除条件,根据无过错原则,合理确定网络侵权的赔偿数额,保证著作权的合理利用和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丁秀好  宋永涛 《情报杂志》2012,31(7):91-96,115
分析了集成创新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成因,发现技术上的追赶地位和集成创新的特点是诱因,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水平不足是直接原因,而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牵制或者谋求经济利益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集成创新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防范策略;最后,应用提出的框架对华为和思科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在广州举办2004年年会暨知识产权理论与审判实务研讨会。郑成思会长主持会议亚致开幕词,200多名知识产权法学者和法官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如网络传输与ICP的法律责任、地理标志的保证、传统知识与遗传资料的保护、知识产权侵权的赔偿标准、电影作品与音像作品的保读、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知识财产本身的无形性、可传播性与可复制性特征,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不同于传统物权、人身权侵权。最常适用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为停止侵权、损害赔偿以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上述三种责任形式的适用条件亦存在其特殊性。在我国现有立法与实践基础上,我们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提出进一步完善之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再论商业秘密和非公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4):293-295,287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商业秘密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信息界,而且对非公开信息的获取与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一条非公开状态下的信息只要构成商业秘密,按照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我们在获取与利用时就有可能构成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权的行为,而侵权是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由此可见,商业秘密保护的出现对非公开信息获取与利用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仅通过对商业秘密定义及构成条件的研究,对知识产权保护状态下非公开信息获取中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著作权侵权的司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光 《现代情报》2004,24(6):210-212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著作权保护尤其重要。本文从司法的角度论述了网络信息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侵权的法律适用和侵权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詹映  张弘 《科研管理》2015,36(7):145-153
为对我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状况作出客观评判,以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审理的4768件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司法判例为统计对象,重点围绕权利人维权成本和侵权人侵权代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产权维权"(经济)成本高"问题并不显著,但维权"周期长"问题确实存在,且多由确权程序引发诉讼中止所致。在侵权代价方面,知识产权侵权"赔偿低"问题十分突出,法院过多适用"法定赔偿"标准确定赔偿额,使权利人常常得不偿失,而"举证难"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建议我国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提高侵权者侵权代价,并从解决"举证难"入手,破解"赔偿低"问题。同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确权机制,以根治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之痼疾。  相似文献   

14.
金瑞琴 《科教文汇》2008,(11):224-225
知识产权保护一般是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从理论上讲,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所有者的一种无形财产权,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这种权利的行使当然不受反垄断法的约束与责任追究。在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很欠缺,侵权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垄断权,应该得到法律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金瑞琴 《科教文汇》2008,(31):224-225
知识产权保护一般是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从理论上讲,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所有者的一种无形财产权,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这种权利的行使当然不受反垄断法的约束与责任追究。在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很欠缺,侵权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垄断权,应该得到法律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关联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异同,技术标准与各类知识产权的关联,尤其是技术标准与专利权的关系。技术标准与专利权的关联包括有权利影响的关联和无权利影响的关联两种,有权利影响的关联是实质性关联。与知识产权产生关联的技术标准制定主要有 “知识产权推动型”、“技术标准拉动型”、“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互动结合型”三种模式。检验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是否结合进技术标准应采用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只有对技术标准产品造成侵权的专利才算与技术标准产生了实质性关联。  相似文献   

17.
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是新型民事案件之一,它涉及到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网络游戏公司、盗号者的法律责任,虚拟财产受让方的责任等诸多问题.该类民事纠纷的特征体现在:侵权的客体特殊、双重责任主体、现行法律规定的相对模糊性等.笔者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性质入手,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应受到民事法律保护;并着重对两种责任主体的归责原则与责任类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对于网络游戏公司可以选择适用违约或侵权责任,并结合当前司法实践的现状,提出了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解决对策与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专利权受到侵犯之后,专利权人应当选择何种法律救济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行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从上述规定可见,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二是由被侵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例如独占许可或者排他许可的被许可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是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我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在促进创新上殊途同归。知识产权滥用是知识产权人违反权利的目的,采取不正当方式行使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的行为。反垄断法是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重要渠道。比较法考察表明,对知识产权滥用进行反垄断立法的宗旨在于确保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竞争秩序的均衡与协调。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一般适用和具体指南相结合,并采用合理原则认定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是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信息全球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计算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都有它的身影。伴随而来,软件作品侵权现象屡见不鲜。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合法人的知识产权。而建设软件作品侵权防御系统势在必行。建设软件作品侵权防御系统有利于杜绝网络侵权行为;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体现;有益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