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一、"运动技能会能度"的基本概念毛振明、董文梅教授以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为依据,通过对"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中间型的运动技能"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董文梅 《体育教学》2009,(11):35-36
体育学理的研究既包括对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的研究,也包括对运动技能教学过程的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步骤是“学理”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教学步骤能否合理运用受到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教与学规律制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教材的低级重复”、“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都有赖于运动技能教学规律的揭示,只有按照运动技能教学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使体育教学真正走向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结合运动技能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发现运动技能学习既包含有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两个目标要素的目标结构,还包含有动力、操作和知识三个过程要素的过程结构,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反映着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特征,也就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培养运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训练活动,教师/教练是运动技能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运动技能的主体,在相关过程要素的影响下,主体的认知结构会随着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完善,从而获得个体运动技能的内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体育学科中,有关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含糊的问题,本文认为:运动技术这一概念是体育学科、学校体育学科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与运动技能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运动技能是经过人的学习而被人格化的运动技术。对运动技术人们宜用“学习”一词来表达。对运动技能宜用“掌握”来表达;目前学校体育中存在着学习的运动技术较多,掌握的运动技能较少的严重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体育学理研究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选择运动技能的分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是由于概括性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广泛,比特定技能的研究更有价值。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特点、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和教学过程中的规律不同,而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按照这些规律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是体育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熊涛 《体育世界》2012,(12):122-123
本文以体育教学实践中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为研究对象,把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划分为认知、分化、巩固和熟练掌握四个阶段,按照学习的难易程度对运动技能分为三类,并总结出运动技能学l习过程的嚼太规律:不同运动技能学习阶段的差异性规律、学习的“质变”规律、学习主体间的差异性规律和师生互动规律等规律。建议体育教师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坚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注意把握学生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分配、尊重学囊个体间的差异和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学校的决策层应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并营造出良好地氛围。  相似文献   

7.
运动技能学习“高原现象”,是指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经过初期的努力学习,运动技能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运动技能水平长时间提高缓慢甚至停滞或下降的现象。运动技能学习“高原现象”一般发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的低水平时期,此时学习者的年龄一般在14-18岁(有些技巧难度类项目以及少数学习者例外)。“高原现象”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长的可达1-2年或更长。  相似文献   

8.
运动技能学的迁移研究与练习法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宏宇  于立贤  王成 《体育学刊》2001,8(4):103-105
借鉴国外运动技能学有关迁移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相对落后的练习法研究具有迫切意义.练习法分类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当前练习法分类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练习法分类体系.以运动技能学习的迁移规律作为分类标准,可对练习法进行理想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快慢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动作特点、性质、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环境、指导者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而学习者在学习新动作技能之前已有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技能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称之为运动技能的迁移与干扰。研究这个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习形成新运动技能的速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及其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技能分为开放式与闭锁式两类.传统运动技能学习忽视了开放式与闭锁式运动技能学习的区别,其"去情境"特征不利于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重视环境与本体的交互作用.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应该充分体现技能学习与情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以篮球技能学习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本体感知、环境外显特征、本体决策、本体应答行为等4个阶段表现形式,以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动技能的决断能力与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省910名高中体育特长生血型调查分析,利用试验和统计的研究方法,总结和归纳出血型和运动特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现体育特长生血型分布规律有别于常人,并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特长的学生血型分布规律也不同,足球特长的学生O型血百分比最高,长跑特长的学生B型血百分比最高,体操特长的学生A型血百分比最高,网球特长的学生AB型血百分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技能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动作本质特点学习方法这一概念,并进行了动作本质特点的不同类型的划分,提出根据不同类型的动作本质特点来学习技能的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证明此方法效果良好,值得采用。同时指出了动作本质特点学习方法的适用对象以及影响学生学习掌握此法的因素,旨在拓宽学生学法思路,不断丰富运动技能学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法研究了运动记忆策略和记忆监控训练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艺术体操动作技能学习初期,动作记忆策略对动作记忆成绩(表现在动作数量和动作规格上)的效果较显著;在动作学习中期,记忆监控对艺术体操动作记忆数量的提高发挥着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型《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型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大学习领域目标,结合教学经验和基础教育调研,把体育与健康课划分为兴趣游戏型、户外拓展型、体能提高型、技能培养型、知识理论型、体育鉴赏型六种。新型《体育与健康》课,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生参加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提供帮助。同时,新型《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型的建构可为体育教师搭建一个研教平台,期望能为中小学体育老师进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新课程中的运动技能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胜光 《体育学刊》2007,14(2):92-94
针对体育新课程实施中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误区,分析体育新课程中运动技能内容的多样性、健康性、差异性,以及运动技能学习的整体价值,提出了新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策略是:重新认识运动技能包含的内容,开发与利用好运动技能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学生差异进行运动技能民主化教学,做好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运动技能在体育课程中的价值一直没有从学习过程的意义上得到认定,这导致无法解释特定运动技能获得与未来需要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同时运动指导的研究则被限定在特定运动技能的有效率获得方面。本研究认为,运动技能获得的价值主要不是在于外显的结果,而是作为信息获得的导向性和参照性目标而表现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征进行了梳理。暑期体育学校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鼎盛期、式微期。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办学宗旨聚焦于体育师资培养、体育工作者在职培训及普通体育爱好者体育技能培训;体育专门学校与高等院校体育系科、体育组织、教育主管部门是暑期体育学校的主要创办者。在各方强有力的组织支持与名家参与下,暑期体育学校秉承社会现实需要的理念,采用"学科"与"术科"相结合的课程安排方式,邀请名家授课与演讲,同时也搭建了体育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当下暑期体育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历史镜鉴:开办不同目标指向的暑期体育学校,重视行政力量、权威人物对暑期体育学校的推动作用,专业体育院校和大学体育院系应成为暑期体育学校的主办者,强调暑期体育学校启发性的教学目标和互动性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开式和闭式技能项目对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开式技能项目(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闭式技能项目(健美操、太极、养生)对济宁学院轻中度抑郁倾向大学生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于干预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各运动项目组抑郁水平实验前后均差异显著。结论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排球运动干预效果较为突出。开式技能项目较闭式技能项目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技能学习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就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相互迁移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 ,以便在体育教学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运动技能的正迁移 ,消除或尽量避免运动技能的负迁移 ,从而提高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速度和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