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并进而证明它的作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首开排斥异己之风,给中国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对竹简《老子》及其他史料的研究中,可以断定:确有两本《老子》,一为原本,真正的古本;一为扩本,现今通行本;原本《老子》不分上下篇,作者确为老聃;扩本《老子》的扩写者很可能是关尹,不是太史儋;太史儋当为原本《老子》的传抄者。  相似文献   

3.
在楚简研究中 ,有论者认为 ,二千言简本《老子》出自老聃 ,五千言《老子》则出自太史儋。太史儋入秦为公元前 35 0年 ,正值商鞅变法十年前后 ,五千言悉数采用二千言并加以改铸 ,实际为反变法而造。其不朽的哲学价值 ,在它原创性的“道生一”图式 ,这相对独立于其政治取向。此后 ,在秦的韩非和吕不韦从相反立场利用了它 ,前者使它代替二千言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4.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中有异。郭店《老子甲》是“经”,《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是“说”,今本《老子》是战国老子后学对春秋以降老子学说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楚简研究中,有论者认为,二千言简本《老子》出自老聃,五千言《老子》则出自太史儋。本文接着提出,太史儋入秦为公元前350年,正值商鞅变法10年前后,五千言悉数采用二千言并加以改铸,实际为反变法而造;其不朽的哲学价值,在它原创性的“道生一”图式,这相对独立于其政治取向;此后,在秦的韩非和吕不韦从相反立场利用了它,前者使它代替二千言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6.
今本《老子》第23章“故从事于道者”一段话,已失去原貌,当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勘正。因为经文有误,历来注家皆失其解,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为正确理解这段话提供了条件。这段话的大意是,与得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得道;与背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失道。《老子》这段话的用意在于劝说君主罢黜百学而独行己道。这段话与相关经文一起透露出了《老子》思想的心理根源,有利于我们对《老子》思想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文章为作者新著《〈老子〉今说》的导言。《〈老子〉今说》以王弼《老子注》为基础,从体例、界说、异说、讨论等方面广泛搜集版本、考校异同、探求原意,充分汲取前贤或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老子》一书作了排校、比勘、直解,可作为《老子》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相似文献   

9.
郭店《老子甲》与今本《老子》相对章节同中有异,且异处较多。郭店《老子甲》积极、入世,主张以道佐人主治国,是春秋老子哲学思想的表述;今本《老子》相对章节消极、退守,希望社会不要有任何有为,是战国初老子后学者哲学思想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的竹简《老子》,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老子》文本。它是校勘其他传本的重要资料,如帛书本及今传本“绝仁弃义”,简本作“绝伪弃虑”,说明简本《老子》并不反对仁义,这些差异使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老子思想与儒道思想的关系。因此对简本《老子》进行整理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评<老子>"以冠百氏"、"五千精妙",堪称真知灼见;而对于<庄子>,<文心雕龙>却将之列入"踳驳之类",评之为"华实过乎淫侈",斯乃肤浅之谈.此外,<文心雕龙>多借用或化用<老><庄>之义理、术语、事典及语辞等以评述作家作品,阐述文章创作的原则和方法,<老><庄>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丰富的思想中许多在较大程度上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相契合。在管理视野中,老子的道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合理性原则、“图难于其易”的长远性原则、“道可道,非常道”的灵活性原则、“善利万物”的效益性原则。老子在小国寡民社会中提出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方针,分别契合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借鉴《老子》独特的管理思维模式和深沉的人文关怀精神,必将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一篇阐述宇宙生成的佚籍。关于该篇文献的学派属性和作者,我们从"太一"发展的源流、简文所述天象生成的内容与史官的关系、郭店楚简道家著作内部的紧密关联性以及将之与相关文献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推知《太一生水》是道家始祖老聃的遗著;并且太一学说是按老聃→文子→列子→太史儋→关尹这一谱系传承的。  相似文献   

14.
本人通过对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作品《道德经》的认真研读,认为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坚守者,一个辩证法思想的体现者,一个养生之道的实践者,一个无神论的宣扬者……总之,《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老子“崇母”价值观建立在他的“崇道”体系之下.因为形而上的“母”的观念的树立,所以“崇母”不同于“崇阴”.老子对“慈、俭、柔、静”等诸多母性之德的推崇,将“崇母”价值观的内涵充实得更加饱满.老子在女神创世和母系社会形态的影响下,在大胆批判父权社会的弊端和矛盾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式.他的“崇母”价值观的树立为彰显母性之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原和真诠,求真、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老子对“道”的阐释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尊道还世界的自然本色;返朴归真,实事求是;兼收并蓄,人尽其才以及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都是老子“道”论中科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舍在青少年时期曾经与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宗教信仰的选择上,老舍最终还是选择了基督教,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教会的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和改建工作;然而他又始终未能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所有这些。都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本文即是对老舍基督教情结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什么是"道"而展开,说明了为什么"道"论是《老子》人学本体论的基础,并对在此基础上的形成的人学思想进行了总结概括,包括人生价值论、人生态度论、人生理想论三个部分。虽然其人学思想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些许的瑕疵和不足,但其人学思想对人们内心境界的提升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