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通过对山东省400名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随机抽样发现他们对社交媒体的黏度较高,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社交主要是为了建构日常"熟人"关系,对于陌生人的邀加信任度不高,而且仅停留在浅层次交往,通过在社交媒体中的文字、图片、视频自我表露主要是为了获得社交圈中他人的认可与关注。  相似文献   

2.
蒲信竹 《东南传播》2021,(1):113-117
为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表露,构建了社交媒体使用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序列中介模型,并对7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大学生消费文化、上行社会比较及自我表露之间相关显著;2.社交媒体使用正向预测大学生消费文化,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表...  相似文献   

3.
孤独是因社交联系未达到自身期待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表露孤独感有助于人们缓解负面情绪、获取社会支持。然而表露孤独感,尤其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具有潜在风险。文章聚焦社交媒体与负面情绪表露,系统分析了线上及线下表露孤独感的利弊,阐释了利弊因素对于获取社会支持的影响,讨论了对于社会支持寻求者及提供者的社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信任是影响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网络人际信任,构建了社交媒体信任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01位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体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并无显著相关性;2.社交媒体信任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3.社交媒体信任正向影响用户的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对于理解社交媒体信任影响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解释机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泄露问题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社交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是个人自我表露的重要平台,但同时也面临着隐私泄露的问题。本文以社交媒体平台微信朋友圈为例,探讨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的动因机制并针对社交媒体平台隐私泄露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的风险感知水平总体偏低。风险感知水平对其在微信朋友圈中态度观点、学习工作、个性和身体四类信息的表露影响显著,且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在态度观点、学习工作两类信息中的自我表露程度相对较高。风险感知水平对爱好兴趣类信息表达的影响不显著,爱好兴趣类信息在朋友圈表露频次较高。  相似文献   

7.
何佳 《新闻世界》2014,(2):155-15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限制,借助网络(如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向他人表达内心情感情绪或态度观点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网络空间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建立或维护人际关系的一个新平台。本文主要以国内发展较成熟的SNS网站——人人网为例,对其人际传播中个体自我表露的主要途径和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华伟 《青年记者》2017,(23):49-50
作为微信上的热门功能,微信朋友圈维持既有的熟人圈,通过呈现个人生活起到沟通联系的作用;另外,微信通过“弱关系社交”将陌生人带入熟人圈子,用户的自我呈现相应发生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也是对用户自我存在的一种展示和确证.①这种通过朋友圈呈现的自我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是经过加工后的“媒介自我”.本文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采用网络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不同性别、职业身份的微信朋友圈青年用户的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勤 《声屏世界》2022,(3):80-82
微信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当下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使用的交往媒介之一,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各种事物分享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呈现的主要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朋友圈又通常是学生们选择关闭停用的第一个功能.在关闭停用朋友圈之前,部分学生会采取删除、隐藏、降低可见性等自我消除行为进行数字痕迹清除,以此应对社交媒...  相似文献   

10.
余婧 《新闻世界》2014,(3):161-163
微博作为当下最活跃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微博以其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匿名性、自主性传播的特点,大学生愿意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的话通过微博平台表露出来。本文通过对合肥大学生微博用户在微博中的自我表露的实证研究,探究大学生微博用户在微博中如何进行自我表露,自我表露行为的动机,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大学生心路历程、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微信传播是以受众的现实人际关系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社交网络,它集合了微博、播客等其他社会化媒体的优势,满足了受众在自我建构的人际关系网中自由穿梭的需要,完全改变了受众的传统交流与沟通习惯。它从单一的社交领域扩展到消费、生活、娱乐等多元空间,给受众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在媒体使用状态、日常生活方式、传统思维模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马宣 《新闻传播》2022,(3):23-2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网络化"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每个个体都极力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自我呈现的价值.微信作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成为人们在线上交流的主要选择对象.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是主体自我表达的一种表演形式,本文将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的理论、动机及心理机制的探究,进一步了解社会个体在以强化关系为主的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表露行为,为规范微信的信息传播行为以及强化微信舆论监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当前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用户,中国网民当中有大部分就是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不仅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当中流行的应用工具,使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生活影响.本文通过对比QQ空间与新浪微博两个比较典型的社交媒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幸福感影响进行探讨.使用探究对比两个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关系,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引导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微信的出现,将传统的通信和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融合。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进行研究。根据对17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动机是获取信息、消遣娱乐和获得参与感。其中,获取信息是使用微信最主要的动机。通过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研究,对微信及其相类似的社交APP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殷文  彭正 《现代传播》2023,(11):11-19
“无声连麦”是网络陌生人社交平台Soul App流行的交流方式,形成在场而不言语交流的悖论。无声连麦是部分青年群体在媒介技术中介下对于亲密性的一种交流想象,此种新交流方式是对言语交流与亲密性之间的稳定联系、自我披露与亲密关系之间稳定联系的分离,与陌生人的在场(可感)相遇本身成为交流,这是一种人际传播方式的新变化,折射了个体化社会中青年在自我和亲密性之间摇摆的张力,数字化身和个体化进程的合力引发了“交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WEB2.0技术的革新发展,使以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将社交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其中,大学生群体利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的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和延长,手机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状况,分析研究"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及相关的资料整理,旨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出现问题给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分享音乐链接,网络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行为变得具有轨迹化和可见性等特征,并且成为了个人自我展示的新风尚。这意味着移动社交时代音乐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音乐交流与分享的方式,扩大了用户在朋友圈中进行音乐分享的空间。目前学界对音乐分享的研究不多,大部分属于报纸、杂志的专题报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笔者基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从音乐身份构建、音乐符号交流和音乐作为抵抗三个方面来研究作为微信主力军的青年人在朋友圈的音乐分享行为,分析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对人们的学习与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型高校的115名大学生使用微信平台进行知识学习与传播的应用情况的调查,总结了当下大学生在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碎片化知识学习的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了其碎片化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出通过知识碎片"零存整取"、提升自我媒介素养、积极构建交流载体、增强学习目的性等,以提高大学生碎片化知识传播与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姹  陈拼亮 《今传媒》2020,29(3):83-8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Web2. 0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交范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线上交往的互动性为人们的社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社交的圈子不再仅限于熟人之间,还在逐步渗透于陌生人之中。本文将以中国各地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陌生社交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并通过问卷的反馈来预测前景、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议以帮助陌生社交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