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其语用功能在于给公众以提示性或指示性的信息,同时又凸显工科特色和高职教育的特性,最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育文化人。文章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校园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三个维度来探究提示性的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追溯其文化渊源、凝练其规约、阐释其人文情怀,以助推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育人,并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意义上实现校地文化和校企文化的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高职教师的师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是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为我国工业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构建和谐高职,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教师。高职教师要从各方面积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确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锻造通达清明的健全人格,以提高高职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经验、实践经历以及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以行政指令和专家指导为主的外部评价使教师模糊了自身角色定位与道德担当,造成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纠结和困惑。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明确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师角色定位,以此促使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树立职业自信以增强职业教育使命感,培养育人自觉以引领青年学生成长,形成道德自律以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在此基础上,为推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从理论向实践转变,要以教师角色定位、道德担当与职业实践为基础,科学设计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理念并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教师职业发展支持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目前部分工科类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仍然十分薄弱。工科类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更新育人理念,构建工作机制,多途径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新疆高职院校现行的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课程设置现状和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找出双语师资职前培养课程设置的问题,依据高职学前双语师资职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能力,提出高职学前双语师资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构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与知识的内涵差别出发,对当前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育人方式进行了考量,剖析了高职文化育人的的特点,并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提出构建融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态诸要素为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对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内涵的追问、必要性与必然性的追问以及对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与教师职业价值观关系的追问来探寻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的本质。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选择、职业情感、职业信念以及职业幸福感需要经过情感教育、生涯教育及体悟教育,这些体认方式可以使得教师真正懂得教师天然的职业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变革,职前教师大学化的培养模式容易造成职前职后的不适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现实需求。第三空间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流动与生成,为高职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图景。创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四方联动的共育共生的共享空间,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教师的培养效果。为了保证共享空间的有序运转,在明确共享空间的建构理念和模型的基础上,还需要四方创建共同的价值信念,跨界融合发展,建构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和教学标准,缔结激励性与监督性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前培养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职前培养在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以及职业伦理教育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基于基础教育的需求,从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方面对教师职前培养进行改进,可以使教师职前培养与基础教育有效对接,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体系是衡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标准,在保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觉的职业规范及成熟的专业技能技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专业教学设计能力、专业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专业教学评估能力、专业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建立适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修丽娟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14-16,35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既离不开专业知识、职业理想、职业个性、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也离不开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素能结合型人才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它以高职院校、用人单位、高职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和其他职业素质、通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为培养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实训、第二课堂和各类活动、实习、就业或创业五条路径来提高高职学生的素盾和能力.塑造高职素能结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分析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怎样在实际中实施差异化的职业教育,并进行多年的研究,包括观察、访谈教师、走访企业和学生的评价。结果表明,职业院校遇到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改革,关键是如何激发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基于职业的理论,共同参与的问题。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规模、职业教育课程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特定时空范围的概念,要随着国家、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使得理解这种变化成为职业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学生廉洁品质的培育,存在廉洁教育的误区。概述高职“产教融合”的教育要求及廉洁品质的内涵特征,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廉洁品质培育的意义,指出高职院校廉洁品质培育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最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廉洁品质培育路径。高职院校有必要在加强实践教育及校企合作的同时,健全教育机制和体系,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学生廉洁品质培育工作,提高学生廉洁意识,在生活和工作中持身守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往往忽视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强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美育课堂,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开展常态化的长效职业素质教育是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应当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交叉滚动式的方式方法,重点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自主创:此等教育,努力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试点衔接项目的开展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还存在着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缺乏依存性、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中职生学习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应切实将中高职培养目标和专业真正融通,并加快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在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协调,才能使中高职真正地衔接起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王姣艳  王雁 《教育学报》2012,8(1):90-96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性别、教龄、学校类型、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子,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造成显著差异.应根据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特点开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引导特殊教育教师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以促进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要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高职教育责无旁贷。要实现"人人成才、人尽其才",中国的教育制度设计还存在较大缺限,笔者认为中国人的职业选择存在非理性因素,而人类的智能和高职教育都有其科学内涵,大众化的高职教育要从人的个体智能组合出发,培养其职业能力,促进党的"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对人工智能职教师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通过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人工智能师资人才就成为解决职教师资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针对人工智能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人工智能职教师范生培养总体思路和框架,围绕交叉共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与内容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主线环节,通过改进教育方式和育人模式以期培养出具备良好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素养、掌握较强教育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好地助力未来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育人”而非“制器”。高职院校不仅要传授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要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作为重要任务。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健康心理,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是懂技术、会操作的“职业人”,更是具有健康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有能力的公民”。为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开拓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