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寄宿制学校成为众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集中地。本文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农村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理念及其对策,从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三个优先"真情关爱、采用特殊教育等方面去关爱留守儿童,真正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长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足的矛盾,江苏省近期将新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力争首批能满足10万名留守儿童的住宿需要,确保所有想寄宿的留守儿童都能在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同时,江苏将进一步加大扶困助学力度,按照留守儿童优先的方针,扩大对寄宿留守儿童的帮扶范围。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新的"两免一补",尽早对所有寄宿留守儿童免除住宿费用,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教育部、全国妇联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明确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任务,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第一,教育部门要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统筹协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尽力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的需求,保障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就近上学,加强农村教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力量,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中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9,(2):119-125
寄宿留守儿童面临的多层面适应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和学界亟须解决的一个新难题。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在协助解决寄宿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回应寄宿留守儿童的需求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希望社工和西部阳光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成为推动西部地区寄宿留守儿童学校社工服务项目的典范,但缺乏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因而难以保障这一有效服务方式普遍推广。为此,寄宿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可以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组织管理、经费来源、人才来源、服务平台、评估机制等方面着手建构,从而保障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5.
顾瑞兵 《辅导员》2010,(14):71-71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我校从实际出发,办好寄宿制,服务留守儿童,努力使学校成为他们成长的校园、家园、乐园,让他们也能享受幸福完整的童年,这就必须加强对寄宿班老师的管理。就此我校特别设计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学生评议教师"活动,作为办好寄宿制的一项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给整个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的发展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京晨报》报道:"中国每年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超一成三年没见到父母,孩子的教育、监护落到隔代抚养或学校全寄宿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曾一度受到热议。笔者在农村从事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多年,亲历了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如教师队伍不达标,工勤服务人员不合格,学生行为习惯差,父母关爱缺  相似文献   

8.
一些农村寄宿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基数大,在缺乏父母、学校和社会关爱教育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的特点,基于当下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关爱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潜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农村人口向农村人力资源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陕西省的西乡县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是:留守儿童基数大且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性格孤僻内向,农村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升学率较低。西乡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心理成长受阻,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农村潜在人力资源流失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应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改善本土经济和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创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力争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何轶文 《辅导员》2009,(13):115-1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一般都送往城镇寄宿学校读书。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问题少年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投射技术对148名大学生说谎问题进行GRI规则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某种程度的拜金主义倾向,表现为父母是党政领导的大学生、对社会诚信很不满意的独生子女有钱说谎;经济条件好的独生子女、对社会诚信很不满意的工人家庭子女重金说谎。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说谎决策与内疚感分裂的群体心理倾向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三言"的标题形式以七言、八言对句为主,此前的话本小说集中没有普遍使用过这种标题,此后的话本小说集标题则大多仿照其例,具有鲜明的规范化特征。这种标题形式规范化的原因在于借鉴了宋元时期文言小说集、章回小说、戏曲的标题形式,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突出了故事焦点,突出道德说教色彩,增强标题对情节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3.
Kay Bussey 《Child development》1999,70(6):1338-134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from three age groups (4, 8, and 11 years of age; N = 72) to categoriz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ntionally false and true statements as lies and truths, and also measured their evaluation of such statement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older children were more likely to categorize false statements as lies and true statements as truths than were the 4-year-olds. All children evaluated telling lies as worse than telling truths. Antisocial lies were rated as the most serious lie type and "white lies" as the least serious. Anticipated regulatory control was more advanced for the 8- and 11-year-olds, who expected both self-approval for truth-telling and self-disapproval for lying for two of the three truth and lie types; the younger children did not anticipate greater self-approval for truth-telling and self-disapproval for lying for any of the truth and lie types.  相似文献   

14.
各种教法不断涌现,每个教学法都有它的合理成份和可取之处,教师的创造性就在于能合理地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的教学方法,本文选取几个著名的教学法在综合英语中的应用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各种教法不断涌现,每个教学法都有它的合理成份和可取之处.教师的创造性就在于能合理地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的教学方法,本文选取两个看似矛盾的教学法一听说法和针对听说法而提出的认知法在综合英语中的应用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指出陕北民歌与陕北说书都是陕北的主要民间艺术。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起源、表现形式、功能和表达方式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借鉴,主要表现在二者对陕北方言的运用、表现手法、相互借鉴及民俗文化的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人们有时因担心被误认为是吹牛撒谎而对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心存疑虑。通过建立一些基本规则,甚至还将为赋予计算机某种夸张修辞能力奠定理论基础,将为人们抹去这份担心。  相似文献   

18.
凡是用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传达或寄托艺术家主体内在生命并富于创造的形式即为"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论>中造成自身理论逻辑矛盾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分清何谓"形似",何谓"写实".  相似文献   

19.
宋词“凭栏”意象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词中"凭栏"意象被广泛运用,其内涵有表现闺怨相思、怀人思乡、言志怀古等。其产生原因则是对前代词中该意象的继承以及宋代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e-telling abilities is considered to be a social and cognitive milestone. While occasional lying is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the use of frequent, antisocial lies as a maladaptive problem-solving mechanism can indicate behaviour problems. Since lying is often considered a moral transgression, researchers should examine ly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theory to understand children’s reasons for lying, which may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ronic lying develop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namely the social cognitive process of moral disengagement (MD) could not only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children’s justifications for telling common lies, but also atypical, antisocial lies. This paper aims to describe how MD may be applied to explain children’s justifications for lying, especially antisocial lies, and how adults can address MD by modelling the positive consequences of truth-telling, to promote honesty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