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美日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娄成武  陈俊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25-130
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然而,由于研究型大学在人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人们期望充分发挥其潜力,并且通过衍生科技型企业的方式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做出更为直接的贡献。本文分析美国和日本衍生企业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相应地调查和研究我国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衍生企业是实现技术转移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大学的衍生能力直接关系到衍生企业的数量和发展绩效。以31所"985工程"高校2009年的科技与校办产业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分解大学衍生能力并据此对31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排名,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学衍生能力包括大学研发能力、大学科技产出及其应用能力、大学技术交易量、大学孵化器综合实力,大学科研经费投入与其衍生能力密切相关,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大学衍生能力具有互补效应,大学孵化器综合实力对科技企业的衍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增强大学衍生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5种可能对中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型衍生企业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大学的科技实力、大学专业布局、科研经费总量及构成、大学的地理位置、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并通过对111所大学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以上假设中的5种因素对大学企业衍生活动是否存在影响。结果证明,大学企业衍生活动与大学的科技实力、专业布局特点、科研经费总量、大学的地理位置以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等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与科研经费构成之间的关系未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大学衍生企业是推动大学技术转移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模式,不同大学推动企业衍生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检视母体大学影响企业衍生的静态因素,探寻这些差异性特征.只有打开衍生过程黑箱,才能够在微观层面上充分展现大学衍生企业的动态格局,才能够揭示大学衍生企业的本质.通过对东北大学衍生东软集团的过程进行精致的案例分析,提炼出大学推动企业衍生的三组能力,即技术商业化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网络化联盟能力,三组能力逐层进化,嵌入在大学创新活动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之中.创新型大学可以借鉴相关经验,通过制度创新等途径变革大学组织惯例,提升衍生能力,进而推动大学的技术转移和衍生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衍生企业是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模式,不同大学推动企业衍生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这与大学的衍生能力密切相关.学界对大学衍生能力还未开展系统研究,文章对其作了概念界定,并着重阐述大学衍生能力所具有的复杂抽象性、资源依赖性、多元整合性、动态演化性和路径内生性的特点,以期开创大学衍生能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包括多个指标,如科学研究、师资力量等.其中,学科建设是反映研究型大学地位和水平的关键哪性指标.本文欲就学科建设在研究型大学中的地位及其发展战略谈谈看法,以期给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威视股份公司为案例,研究分析大学衍生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指出在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模式的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大学衍生企业与大学母体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形成孵化、转移、回馈、联盟的互动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力行 《中国软科学》2003,(12):147-149,160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决定了其必然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研究型大学,必须遵从研究型大学的一般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通过建立科学的研究型大学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研究型大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在上述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系,分析了该管理体系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包括多个指标,如科学研究、师资力量等。其中,学科建设是反映研究型大学地位和水平的关键性指标。本文欲就学科建设在研究型大学中的地位及其发展战略谈谈看法,以期给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段存广  张俊生 《科学学研究》2007,25(Z2):320-325
从大学功能的演进出发,阐述了大学实现其第三功能即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方式——衍生企业方式。并在重点分析美、日等大学企业衍生成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存在的问题,从法律体系、机构设置、孵化平台、知识产权与激励、政府支持以及企业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并从需求、投入、行为主体以及政策四个方面探讨了技术转移的影响因子,建立了政府、企业与研究型大学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博弈模型。文章最后给出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与企业间知识转移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岩芳  张庆普  韩晓琳 《预测》2010,29(4):42-46
大学知识转移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大学内部知识转移,大学—大学知识转移,大学—企业知识转移,大学与其他机构的知识转移。本文对研究型大学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构建了研究型大学—企业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模型,并对知识转移中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了剖析,针对这些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都重视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美国研究型大学由于办学的自主性较强,所以其社会服务也积极主动,强调服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努力贴近社区。中国研究型大学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研究型大学,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特别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经验,努力开拓服务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变革的趋势——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李世超  苏竣 《科学学研究》2006,24(4):552-558
自中世纪创立大学以来,大学功能经历了两次嬗变,即先后将“研究”和“创业”作为新的大学使命引入,相应地也孕育了两种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模式: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本文尝试在分析研究型大学特征和变革趋势基础上,指出创业型大学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研究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并将以其创业活动和实质性贡献引导新时期大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庞文  丁云龙 《科研管理》2014,35(11):171-177
基于已有学术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是促进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三层次概念模型并综述国外研究成果,发现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商业化政策和大学的创业政策、资源与文化能推动衍生企业创生,大学孵化机构的支持和衍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成功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衍生企业创生及其成功的政策原则,以期对我国的科技创业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创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衍生企业是大学科研成果转移的一种有效方式,对区域经济有推动效应,迅速成为研究热点,也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创业模式决定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成败"也日益成为共识。本文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模式进行分类,主要有分化拓展模式、风险资金支持模式、孵化器孵化模式和战略联盟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优劣势、适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浅谈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员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及其图书馆的特色,并对图书馆员素质进行了阐述;提出从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高馆员素质和加强学历教育等方面进行建设,以满足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国家科研体制,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从确立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以及明确研究型大学和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的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探讨我国政府应如何改革和完善促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国家科研体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衍生企业从母体大学、政府、产业合作伙伴、学者发明人等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创业支持网络中获取外部资源。基于全国"211工程"大学衍生企业的调研数据,系统探讨了大学衍生企业创业支持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有效性,即网络中不同节点的支持要素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创业导向和绩效表现。结果表明,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支持网络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导向形成与绩效表现主要依赖于母体大学和政府主导的区域环境,而产业合作伙伴、学者发明人却没有显著的支持效应。同时,企业的治理结构调节了网络中各支持要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构建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企业管理学的复杂组织控制理论,以生存系统模型为参照范式,揭示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效组合、互动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制,尝试构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